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目的论指导下电影片名的翻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目的论指导下电影片名的翻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电影是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和文化交流形式,译者在片名翻译的过程中应充分理解影片的内涵和原片名的匠心独运,并充分考虑译入语观众的精神需求,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做到在忠实于原影片的基础上,考虑中西文化的差异,使片名的翻译既符合汉语文化特征、审美情趣,又有利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使译名在吸引观众的同时,充分表现语言的美感,以保证影片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

[关键词] 影片名翻译 目的论 归化 异化

[DOI] 10.3969/j.issn.1002-6916.2011.01.028

1、引言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加深,中外的文化传播和交流也在不断加强。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和文化传播方式,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而英文电影在提供鲜活的语言材料的同时,也体现了西方社会的文化理念和文化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观众的青睐。一部电影之所以能吸引观众,不但靠其曲折的故事情节,演员的高超演技,优美的画面和音乐,成功的电影片名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把片名从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是一个艰辛的再创造过程,它赋予影片以活力与神韵。一个好的译名就像一件艺术精品,使观众得到艺术的熏陶,美的享受;一个好的译名又像一块磁铁,能吸引观众去观赏影片,起到很好的导视作用。因此影片名的翻译对影片的推广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拟采用功能派翻译理论的目的论为指导,对电影片名的翻译方法进行探讨,强调片名的翻译是有目的的行为,是艺术的再创造,希望能为影视作品的翻译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2、目的论与影片名的翻译

作为对传统翻译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德国功能派的翻译理论为翻译理论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视角。该理论以目的论(Skopos theory)为中心,强调人和翻译都有其目的性,即目的决定方法。翻译方法和策略是由译文的预期目的来决定的。目的论中的“目的性原则”为其基本原则,而其“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必须服从于目的法则。这些观点为一些不符合传统翻译标准的翻译方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尤其适用于影片名这种有明确目的性的文体的翻译。

影片名是影片内容的浓缩和精髓,简短、生动的语言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影片名的翻译不仅是语言的翻译,而且还包含着文化上的转换。由于中西方语言和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首先要考虑英语国家的语言模式和文化特色,英语国家观众的文化习惯和审美意识,以加深对片名文化内涵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译者还必须考虑本国观众的接受能力,要适当融入本国文化,然后通过适当的方式将片名译为形神兼备,雅俗共赏的文字,以达到吸引观众、传播文化的目的。

以此目的为指导,笔者认为影片名的翻译方法可以分为两种:归化和异化。

3、影片名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何谓归化?归化是指把外来语译为本族语时,放弃外来语的表现形式和文学形象,用对应或近似的本族语的文学形象来替代。归化翻译以译入语的文化为中心,使译入语的读者或观众易于理解和接受。而异化则相反,是指在翻译中保留原语有的语言形式或文学形象,以保留异国的情调,增强本族人对异域文化和信息的了解,丰富本族语的表达方式,从而加快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正如施莱尔马赫在《论翻译的方法》一文中指出的那样,翻译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尽可能让作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种是尽可能让读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美国翻译家劳伦斯•韦努蒂把前者总结为异化,后者总结为归化。

3.1 归化――利用本族语的文化优势

电影片名是电影作品的品牌和商标,对整部影片起着“导视”和“促销”的作用,其目的就是吸引观众,引领观众走进影院观看电影,这就决定电影片名的翻译要把本国观众的接受性放在首位,要获得观众的认同。因此,采用归化翻译能很好地实现译文与观众的沟通,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造成观众心理上的“先行消费”,以达到激发观众兴趣,促使欣赏过程顺利进行。在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中有不少采用这种翻译方法的佳作。

英文电影“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如果保留原语的语言形式,直接译为“麦迪逊县的桥”,根本无法吸引观众,起到引领观众走进影院的目的。而采用归化的方法,充分发挥本族语的优势,译为《廊桥遗梦》,效果就不同了。桥能引发中国观众的浪漫联想,从古至今许多爱情故事发生在桥上,著名的西湖断桥,牛郎织女相会的鹊桥,徐志摩的“康桥”都记述了中国观众所熟悉的爱情故事;长“廊”一样的桥象征着缠绵的思念;“遗”代表着失落和遗憾;“梦”告诉我们片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只能是一种梦想,最终现实击败了浪漫,把更多的思考留给了观众。这个译名使影片内容的高度概括,译名中的每一个字都给观众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激发了观众浓厚的观看欲望,堪称归化翻译的经典。

另一部经典爱情电影“Ghost”,如果不考虑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观众的审美取向直接按原语译为“鬼”的话,定会使中国观众把它同恐怖片联系在一起,根本无法想象影片的主要内容。而现在的译名《人鬼情未了》既是对影片主旨的精炼,又充分考虑了中国观众的接受能力,中国四大古典小说“聊斋志异”中就有对“人”和“鬼”之间凄美爱情的描写,这个译名既提示了生死离别、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又能引起观众心灵上的震撼,激起观众强烈的观看欲望,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是归化翻译的又一范例。

影片名归化翻译的范例还有很多,《魂断蓝桥》(Water Bridge),《出水芙蓉》(Bathing Beauty),《龙兄鼠弟》(Twims),《小鬼当家》(Home Alone)等都是归化翻译的佳作。

采用归化翻译的电影译名以中国观众为中心,采用贴切的汉语表现形式再现了英语的文化信息和内涵,实现了译名吸引观众、传播文化和提高商业价值的目的。

3.2 异化――感受异域的风情和文化

虽然电影片名的翻译是以译入语观众为中心实现的文化交流,影片名的翻译以归化翻译居多,但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不断增强,中国观众对异国的文化了解得越来越多,如单一使用归化的翻译方法,则阻碍了中国观众对异国风情、异域文化的了解。因此,异化翻译逐渐在影片名的翻译中被使用。

英文电影 “The Seven Year Itch”是好莱坞影星玛丽莲.梦露出演的一部影片。影片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男主人公结婚刚7年,在妻子度假期间,被新搬来的一位漂亮的女房客吸引,整日想入非非,但最后幡然悔悟,重新回到妻子身边。该片名在翻译时保留了原语的语言形式,直接译为《七年之痒》。实际上“七年之痒”是外来词,传说古代罗马人认为人的健康状况七年要改变一次,婚姻在第七年时也会出现危机。随着该片在国内的放映,这个词在国内也被广泛使用,用来形容婚姻生活中出现的危机。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意义得到了延伸,泛指许多事情到第七年便可能出现危机。由此可见,这种异化不仅已得到中国观众的认同,而且已成为汉语语言文化中的一员。

由此可见,异化充分保持了电影片名的“原汁原味”和“异国情调”,驱使观众带着好奇心去欣赏和接受异国的文化,并在实现传播文化的目的的同时,丰富本族语的语言表现形式。

4、结语

总之,电影是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和文化交流形式,译者在片名翻译的过程中应充分理解影片的内涵和原片名的匠心独运,并充分考虑译入语观众的精神需求,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做到在忠实于原影片的基础上,考虑中西文化的差异,使片名的翻译既符合汉语文化特征、审美情趣,又有利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使译名在吸引观众的同时,充分表现语言的美感,以保证影片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

参考文献

1.Eugene A.Nid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劳伦斯•韦努蒂. 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 Towards anEthics of Difference [M].1998.

3.刘宓庆. 文化翻译论纲[M].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5.

4.贾晓云,郝启成. 英文影片名翻译的可行之道[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1).

5.包惠南.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作者简介

李彬(1971-),女,江苏徐州人,现就职于徐州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长期从事英语语言学和翻译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