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青铜器市场尚未真正形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青铜器市场尚未真正形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7年的古代青铜器市场与2006年相比,总体的印象是:大势小有回落;精品突破攀高。

简单回顾一下2006年的青铜器市场就不难发现,新年伊始,上海崇源流传有序的名誉品周宜壶以2640万元的善价成功落槌,创下2006年青铜器拍卖价格的年度纪录。这无疑给是2007年整体的青铜器市场打了一个好的基础,从而有力地拉动了当年的青铜器拍卖业绩。

进入2007年,几年来一直波动不大的股票市场忽然发威并连创新高,吸引了国内为数不少的以投资为目的的青铜器买家的投资方向,将大笔资金由青铜器的待购转入股票市场以求短期获利。使得2007年的青铜器市场看上去略显冷清。而油画市场和佛造像市场的走高,对上述现象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关注上述现象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到,导致青铜器市场回落除外界因素对其施加的影响之余,青铜器在流通,收藏和鉴赏等诸多环节存在的先天不足,也同样是造成青铜器市场出现徘徊的重要原因。

不必讳言,将青铜器作为艺术品来收藏,在当今的中国还是存在着一定困难的。其一,国家对于青铜器在国内上拍的禁令一直没有解除。虽然依照文物法的规定,海外的回流品可以参加上拍,但是也存在着临时撤拍之虞。从而导致一些持有高档藏品的海外卖家出于担心,而不肯将藏品拿到国内拍卖。出现在国内市场上的海外回流青铜器拍品,绝大多数为档次不高的普通品,极少见到令人眼前一亮的精美品。而达到周宜壶那样水准的拍品则更属凤毛麟角。其二,由于现行的法规基本无法确认民间收藏青铜器的合法性,所以使得民间的交流活动基本处在半地下方式进行。以北京潘家园市场为例,为数不少的摊位上都可以见到青铜器,当然,这其中绝大多数均为拙劣的仿制品。但是,在其中也偶尔会见到一些档次不高的真品。如果肯花些时间与这些摊主沟通,他们通常会在另外的地方展示一些档次稍高的青铜器。这其中真真假假,全靠眼力。由于几近暗箱操作,受骗上当者屡见不鲜。其三,同样是出于对青铜器收藏合法性的考虑,绝大多数收藏有青铜器的藏家,对自己的藏品讳莫如深,秘不示人。民间很难组织起有规模的鉴赏活动,导致青铜文化基本无法在民间公开传承。由于文化传播的阻断,多数对青铜文化感兴趣的爱好者找不到正确系统的知识来源,只能靠书本知识加之盲人摸象式的实践。其结果只能是上当受骗,心恢意冷,最后无奈退出所钟爱的青铜文化和青铜器收藏。

笔者认为,我国目前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青铜器收藏群体。多数青铜器的持有者收购青铜器的目的主要在于投资。所以才会出现股市兴、铜市衰的年景。

然而,2007年的大势虽然是出现回落,但就成交价格而言,年度的成交价冠军――纽约苏富比春拍拍出的商代方校其成交价达到6272.4万元(810.4万美元),又远远高出周宜壶的价格。与国内的市场情势相比,大有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意味。中国的青铜器一贯受到西方各国的艺术馆、博物馆以及私人藏家的青睐。大量精美的商周青铜器精品早年即流失海外。而目前中国青铜器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也正是在海外。

与青铜器市场形成对比的是与之相关的青铜镜市场。以中国嘉德为例,2006年的市场形势几乎可以用冰冷来形容。2007年的春拍一面战国时期的六山镜以47.04万元成交;而在11月举办的秋拍会上,一面直径173毫米的唐代银白光海兽葡萄镜更是以69.44万元成交,创下了该公司铜镜拍买的一个新高。这样的价格与2003年以前相比,简直是冰火两重天。

反观青铜器的走势,难道端庄威仪,惊天地泣鬼神的上古礼器的价值竟然无法与小小一面铜镜相比吗?

稍加留意就不难看出,是何种原因使得青铜器市场与铜镜市场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差。归根结底是收藏爱好者群体的形成、发展、壮大与成熟。因为国家从2004年开始部份地开放了铜镜的拍卖市场,使得铜镜的民间收藏准合法化。民间的交流活动非常活跃,收藏者队伍急剧扩大,其中不乏置投资目的于度外的纯粹的铜镜文化爱好者。正是有了这些真正的爱好者的存在,铜镜市场才能够逆青铜大势而动,创下如此的骄人业绩。

综上所说,我国的青铜器市场尚未真正形成,其市场为外势所动出现起伏亦属正常。依笔者看,就收藏而言市场回落绝非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