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该文就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从合理设计任务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启发学生的思维;注重客观科学的总结评价,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等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任务驱动;学习兴趣;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9-2177-03

On the "Mission-Driven" Type of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omputer Teaching

MAI Xiu-fen

(Guangxi Hengxian Vocational Ecducate Center,Nanning 530300,China)

Abstract: "task-driven" is a teaching based on constructivist pedagogy based on the theory. In this paper, the task-driven teaching model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teaching, from the rational design tasks and to develop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focu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and to develop students thinking; focus on objective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the summary, so that pupils a positive motivation to learn to talk about several aspects of his own views.

Key words: computer education; mission-driven; interest in learning; self-study

在Photoshop的教学中,我以高一两个班的学生作为教学对象,在学生对Photoshop的基本工具已有一定认识的前提下,以制作一张电影海报《为和平而战》为教学内容进行了一个实验,在这次教学中,涉及到以下3个知识点:①调整图片的色彩和色调;②使图片出现镜头光晕效果;③利用素材图片混合模式的设置产生在烈火中奋战的效果。在087班和088班我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我在087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法,先讲解创作这张海报需要到的知识点,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室从头到尾演示一次给学生看,接着给学生操作;088班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先不讲创作这张海报需要到的知识点,而是给学生欣赏事先创作好的作品,让学生讨论这幅作品应用了哪些知识点,同学们很积极地进行讨论,我发现有些地方学生理解得不够全面,但我没有直接指出,接着给30分钟给学生做练习。在做练习的过程中,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的探究情绪很高,基本能完成作品创作,连镜头光晕这个新的知识点学生都会使用了,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同学们发现整幅图的色彩和色调不管怎么调整都跟老师给出的样图不一样。这时同学们把探寻的目光对准了我。我肯定了他们的努力之后,告诉学生对这幅图的色彩和色调,最好利用图像/调整/色相和饱和度以及图像/调整/变化命令两者结合来做效果最好,然后我演示这一步骤给学生看,在学生的恍然大悟中,一节课就在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中结束了。课后我就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1)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对学习本节课的内容的兴趣变化程度是如何的呢?

2)你对本节课中有关知识点的理解:

3)你觉得本节课: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同样的教材内容,在第一种教学中,学生是先学后做,而第二种教学是“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而学生更倾向于第二种教学模式,同时亦说明了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影响着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而学习兴趣,这个非智力因素的提高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质量的上升。在计算机专业课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对生涩难懂的概念不感兴趣,你与其告诉学生这个软件有何功能,这个概念如何如何,不如展示一遍可以做出一个什么样的效果。教师只是一味的灌输,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对所学的内容失去兴趣。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无疑在激发学生兴趣上有良好的效果。

“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学习者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本人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 精心设计,提出任务

任务对学生就是一个兴趣、一种“催化剂”,在计算机课的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设计、编排非常关键。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融教学内容于开放平等的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

1.1 任务要真实有趣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结合实际需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出发点,以应用为着眼点,以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主观愿望,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最终目标。教师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贴近生活的任务,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学习任务,引导他们带着与已切身相关的任务进入学习,使学生变被动型学习为投入型学习,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1.2 任务要难易适中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难易程度要适中,容易或太难都会影响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让学生有“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成功喜悦。 “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说来,每个“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宜过多,最好不要有两个以上的重点、难点,过多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任务”的规模宜小不宜大,规模过大,会偏离“任务驱动”的本意;前后“任务”之间能有一定的联系是比较理想的,但不要强求,否则也会加大难度。任务是手段,便于学生学习、掌握有关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才是“任务驱动”的目的。一般不提倡设计一个统领全局的“任务”,而是要注意由点到面,逐步介绍各知识点。一开始先让学生有所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以及相关知识的积累后,再深入理解,然后适时地加以概括和总结。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识、运用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1.3 任务要有可操作性

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计算机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计算机课中则可谓“百看不如一练”,用“纸上谈兵”的方法教学是不可行的。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通常,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关键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让学生知道自己上机做什么,明确将要完成什么任务,而不是漫无目的的进行操作。

2 激发兴趣,分析任务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源于学生的兴趣与需求,由于我们所设计的任务来自于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兴趣、爱好、需求等,学生自然会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被调动起来了。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的对象,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Internet应用》教学中,有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要求学生利用电子邮箱发送电子邮件。在学习这一节课的时候,正好五一国际劳动节准备到了,我先让同学们讨论他们在节日里最想送给父母、老师、同学什么礼物,且规定这份礼物只能用电子邮件送达。同学们热烈地讨论开了,有的说写信,有的说送一首歌,有的说送一张贺卡,有的说送一束花……。我对同学们的想法给予了肯定,接着我进一步启发:上节课你们写的信我已经收到了,(上节课的教学任务是申请电子邮箱和写一封教学建议书)但这节课我想收到同学们给我发送的一首歌、一张贺卡和一段视频文件,你们可以满足老师的这个愿望吗?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说:“行”。于是,同学们开始行动起来了,有的翻书、有的跟同学讨论,有的向老师请教……结果这一节课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堂最后5分钟的时候,我打开我的邮箱,给全班同学看了几张同学们发送的贺卡和听了几首歌,同学们都高兴地笑了。最后,一节课就在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中结束了。

3 启发思维,解决任务

3.1 启而不发,引发探究

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使学生完成任务而少走弯路,将主题集中在设计好的几个任务上,提高课堂的效率,进行必要的启发暗示还是需要的,但应“启而不发”,以“暗箱”式给出,即只给出首尾而忽略中间。不要害怕学生理解不了课本的内容,就算理解不了,也让他们试一试,不要轻易让他们吃“咀嚼过的东西”,那样的东西诚然很容易消化,但怕就怕他们习惯如此之后,再也不愿意或不敢啃骨头了 。当然,关键的步骤、特定的操作可以强调,否则学生不能达到目的,往往会产生畏难的心理,对任务的完成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在Photoshop教学中,有一节课,我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层/新建/通过拷贝的图层”这个命令,特地选了三张图片,让学生创作以《烛光》为主题的作品。要求:选一张城市的图片作背景,制作手捧蜡烛的效果。我把结果图给学生看,然后告诉学生背景需要用到滤镜和图像菜单下的命令,手捧蜡烛的效果需要用到图层菜单下的某个命令,接着让学生看能不能把它做出来。同学们按照要求开始认真地操作了,有的学生按照我的提示,开始一个命令一个命令地试,其实这个尝试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这时,我再适时总结同学们存在的问题,继续给出提示:背景用滤镜/风格化/查找边缘命令和图像/调整/反相命令来操作,手捧蜡烛的效果需要用到图层/新建/通过拷贝的图层命令来做。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3.2 巡视辅导,答疑释疑

在教学时,老师讲解时间很少,而以学生操作为主,教师利用教学网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度,对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而表现出来的问题,以指导者的身份对个别学生的问题进行单独交流、指导;对大多数学生的共性问题,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通过学生的集体探讨、交流以及教师的从旁指导来共同解决问题。在课堂上老师大部分时间要花在巡视辅导、答疑释疑上,巡视的质量体现了老师的水平和责任心。

4 完成任务,总结评价

这是教师最容易忽略的,但又是十分重要的。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适当地进行效果评价,对学生所完成的任务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信息,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方法,从而为今后更好地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教师可以看到学生完成的任务是否包含了教学目标所要求的知识技能,达到教学目标的情况如何,教师还可以了解学生对所要求的知识技能是否有扩充,即学生的学习方法或学习能力的提高程度如何,从而了解预定的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学习状况的差异,为下一步的教学设计获取准确的信息。

另外,当学生完成任务后,对某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可以把它作为范例演示给全班同学观看,让学生发表见解,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评价,从中教师也可适当地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别人,接纳别人的观点。原则上评价以鼓励为主,只要积极参与,就要鼓励;只要努力探索,就要表扬,可以这样说,“学生做的永远是对的”!要争取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探究行列,使学生体验到成功者的快乐。

计算机课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其优势是明显的,但也会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教师主要是进行方法的引导,学生有更多时间动手摸索,而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因而在同一节课内,全班同学所掌握的知识多少会有不同,容易造成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和教学知识点的疏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查缺补漏,讲解一些共同的难点和重点,复习整理,使知识系统化。学生巩固相关知识,融会贯通,纳入已有知识结构,达到教学目标。

总之,在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时,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置不同的任务,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并对其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这样才能达到“任务驱动”的实际意义,培养出具有自主性、创造性及协作精神的技能型人才。

以上几点是我在计算机教学中,对如何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的一些实践和思考,难免有些肤浅甚至偏颇,恳请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郭芳.浅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J].网络科技时代:信息技术教育,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