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提高高中生化学学习实效的教学构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化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强的学科,在新课改大环境下,必须逐步摒弃旧时低效的教育教学方式,采用具有创新色彩的、丰富多元的手段展开教学,在创建高效课堂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化学课程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有效提高当前高中生化学学习实效的相关教学法展开探讨,以期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一、构建以生为主的学习平台,组织课堂有效教学
新课程改革倡导直观生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得到启发,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诱导学生自主探索并解决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堂得以持续化、高效化进行的关键所在,所以,“以师为本”“以教材为本”等错误观念必须及时纠正,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搭建民主、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平台。比如,在讲授“化学反应的快慢”知识点时,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关于浓度、温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例子,在学生体会问题的根本后,再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上,既贴近了生活实际,也推动了学生的知识迁移。
二、引入多样化课堂导入模式,激发化学学习兴趣
高中阶段的学生拥有极强的探索欲和求知欲,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一特点,不断启发和引导学生多动脑筋,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多样化的课程导入模式,设计有价值的问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讲授“化学反应的快慢与限度”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就准备好试剂,将表面积大体相同的镁条、铁片、锡箔、盐酸(3mol/L)、盐酸(5mol/L)、碳酸钙粉末以及块状碳酸钙等放入仪器内进行实验,让学生观看实验变化和元素间的反应及速度,再通过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质疑,激发其求知欲,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三、灵活搭配不同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实验比较直观、形象,可以让学生接收到更多的启发性信息。通过实验创设教学情境对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此,教师要不断探索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开展趣味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在夯实学生理论基础的同时,也锻炼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例如,在讲授元素“钠”的相关知识点时,可以通过“化学魔术”展开一场“钠水反应”的化学实验,借助钠和水的剧烈反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此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后,教师再安排学生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此辅助巩固知识点,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合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强化课程的直观性
现代信息技术如幻灯、投影、录像、电影等逐渐被应用到教学实践中,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于一体,具有声形并茂的特点,可以直观、生动地传达教学信息,使得抽象的理论信息具体化,很多无法室内操作的实验也得以模拟完成。同时,学生将置身于教材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亲自体验和感受化学知识,有利于集中其课堂注意力,加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更好地掌握化学理论知识,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和课堂效率的提升。比如,在教授“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相关知识点时,可以将知识内容设计成动画形式,将其中的微观移动过程动态呈现,将分子的分割、离子的重组等进行动态模拟,由此,“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有了形象具体的演示,学习难度自然能够有效降低。
五、及时作出课堂评价与反馈,推动知识正向迁移
以往的教学评价模式主要是以分数进行单一的分等级,这种模式仅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考查,忽略了对学生化学素质的关注。在新课改背景下,不仅应当对知识的教学给予更多的关注,还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分析与理解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实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有机结合。其中,对于教学过程的评价,应当积极探索更为多样的途径与形式,具体可以采用问答、访谈、论文、报告、作业、日记、问卷、成长记录、自我反思、笔试、观摩等方式;而对于学生学业的阶段性水平评价,则可以沿用传统的笔试方法,探索得分评价与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新的评价模式。除上述外,高中化学高效课堂需要发挥激励性评价的作用,以过程性、肯定性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相应评价,在指正学生观点的同时,刺激学生独立解决难题,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
与其他学科相比,化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实用性的学科,为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化学教师必须不断深入研究和创新教学模式,完善化学教学方法,从本质上对学生的化学素养进行培养,积极践行新课标提倡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师生双边互动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周胜师.高中化学新课改中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J].考试周刊,2009(33).
[2]孙彩红.浅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1(20).
[3]朱霞.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D].福建师范大学,2001.
[4]杨涵雄.新课程理念下我校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