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提高识字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提高识字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语文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高低则依赖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期在一、二年级,足够的识字量是阅读的基本条件,因此一、二年级的语文课堂要以识字为主,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识字方法,通过大量阅读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提高意识让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总之,要采取各种办法提高学生的识字量,让他们尽早进入自由阅读的状态,提高阅读能力。

掌握方法;大量阅读;生活中识字

一、低段大量识字的必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其中,阅读能力是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另二者才有提高的可能。阅读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习,对于一个人素质的整体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以识字为基础,学生只有具备了足够的识字量,才能在大量阅读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在一、二年级,中年级之后就会相对困难。就是说,我们应该使孩子在8岁左右进入自由阅读状态,这要求一、二年级的孩子要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而课标中对小学阶段识字量的规定是这样:第一学段认识汉字1600个左右,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我们可以看到低段的识字量要求是1600个左右,很明显,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的2500个有不小的差距。这就导致低段的孩子们错过了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期。崔峦老师在《小学语文教育的理想境界》一文中提出“提前识字,早认多识”的看法,建议要在幼儿园大班或是一年级通过高质量的韵语启蒙读物,在读读背背中认识20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因此,在低年级让孩子认识1600个以上的常用字,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尽可能地多识字,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敲门砖,应该成为低年级语文课堂最主要的任务。

二、如何提高识字量

1.遵循规律,掌握科学的识字方法

我们会发现从一年级开始,几乎每课的识字量都在12个左右。到了二年级也是如此,而且生字的字形更为复杂。要想提高识字效率,就要让学生明白汉字的造字理据,遵循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科学的识字方法进行有效的识字。

首先,教师要深入学习并掌握汉字构形的知识。每个汉字都有造字理据,但经过长期演变,部分汉字已经丧失了其造字的理据,不过大部分汉字的构字理据还是保留下来了。《课标》规定小学生识记的3000个常用字中,一部分经过溯源古文字形,可以显示构字理据,如“羊、兔、火”等等;一部分汉字是完全保留构字理据,如“明、灭、鲜”等等;一部分是半意符或半声符,如“乔、桥、娇”等等;只有很少一部分字是无理据的字,如“乐、书、卫”等等。教师只有认清不同汉字的类型,才能科学地分析汉字,让学生利用汉字自身的理据因素来掌握汉字。

其次,教师要根据汉字的特点来讲解汉字知识。部首可以进行溯源分析,举一反三,提高识字的效率。如“彳”作为部首时表示道路或行走在路上的意思,“街、径”就指道路,“征、徙、徘徊”就与走路有关。如“穴”字小篆写法像古人居住的岩洞形,表示窟窿、窑洞,有“窍、突、窝”等字。这样学生明白了部首的意思,汉字的学习就变得容易了。一些汉字可以还原成古文字形,由于古文字形形象性强,汉字就变成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如“竹”字就是竹叶分布的形状,学生观察“羊”字的象形文字后,很容易就发现“羊”字头上的两点就是由羊角演变而来。学生在这样有趣的学习活动中很快就记住了这些字,提高了效率。

再次,教师要把不同的识字方法进行整合,找到最适合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方法。如对部首的溯源分析可以与“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相结合。当给学生讲清楚“彳”作部首表示行走在路上的意思后,与熟字“正、非、回”相加就成新字,温故而知新,降低学生识字的难度。又如对字理的分析可以和编儿歌的方法结合起来,像“日月明,鱼羊鲜,双木林,三木森”这样朗朗上口的儿歌,既科学地解析了汉字,又能帮助学生轻松识字。

不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识记汉字。只要方法有效,教师就要多鼓励,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识字。

2.大量阅读,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

识字的重头戏是巩固,这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要采取各种办法帮助学生巩固识字,可以玩“摘苹果”“夺红旗”“一字开花”“做动作猜生字”等游戏,可以制作汉字部件进行拼字游戏,可以用生字编成顺口溜或短文帮助学生巩固认读的生字。如二上《5.一株紫丁香》的生字就可以编成儿歌:踮起脚尖,走进小院,放下书包,给树除草。牵牵小手,唱唱儿歌,笑声甜甜,不觉疲倦。

识字量的多少,并不是看学生是否能准确识记脱离开任何语言环境的单个字,而是看学生是否能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因此,最有效也是最重要的巩固识字的方法,就是利用课堂时间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师生共读,读完一本再换一本。这样做不仅能巩固课内的生字,还能认识更多的汉字,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阅读和识字互相促进,在阅读中提高识字量、巩固识字效果,在识字的同时阅读优秀文本,增长知识,提高学习 兴趣。

我们要针对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提供合适的阅读材料。各种浅显易懂的童谣、韵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小老鼠,上灯台”等都是可以的。薛瑞萍老师主编的《日有所诵》是很好的选择,里面的儿歌简单有趣 ,学生很感兴趣。韩兴娥老师主编的《多音字儿歌200首》《成语儿歌100首》等系列书籍使用起来更是便利。有一定的识字量后可以读获得美国凯迪克大奖、英国格林威大奖、波隆那国际书展最佳选书、布拉迪斯双年展(BIB)金徽奖、荷兰羽毛奖等等的优秀童书,如《大卫,不可以》《小老鼠亚历山大》《小蓝和小黄》……另外,《弟子规》《三字经》等中华经典诵读材料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非常合适的师生共读材料。

不同的内容在课堂上学习的方式也不同。童谣、韵文类的,主要用来认识更多的汉字。先带领学生用开火车读、小组读、男生女生读、个别读等各种形式读熟后,再让学生认读其中出现的生字词,这是最重要的环节。

如:小白兔

小白兔, 白又白, 两只耳朵竖起来。

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词语表:白兔 耳朵 萝卜 可爱 吃菜 竖起来 蹦蹦跳跳

生字表:兔 两 竖 耳 又 吃 白 可 起来 只 爱 萝

这些童谣浅显易懂,有很多学生在上小学前就已经会读会背了,他们在课堂上看到这些熟悉的儿歌会倍觉亲切倍感自豪,学习的信心高涨,当老师要求认读下方的词语表、生字表时就一点也不畏难。

检查学生认识生字词情况的方法也有很多种,可以是老师读词后全班学生用手指指出,同桌互相检查或个别同学单独找老师检查,视情况而定。刚开始时先是老师读全班学生指,这样不会的同学可以看到同桌是怎么找到的,保护个别“慢孩子”的学习信心。这样练习几次后,可以让同桌两个互相检查,老师及时巡视,发现问题,课后加强辅导,以免落下太多。

优秀的绘本故事生动,绘画精美,学生十分爱看。学生在有足够的识字量前,是不会安安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的,看看书里精美的图画就算完成任务了。这就要靠老师的引导。可以在班上和全班学生一起看一本书,他们看画面,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书上的内容,配上夸张的表情、动作,孩子会听得十分认真。然后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熟悉绘本里的语句,借此认识或巩固汉字。还可以只读一半的故事,剩下的让他们自己去看。孩子为了知道故事的结局,就会好好读书里的文字,而不会只顾着看图画了。老师不失时机地在班上开展读绘本故事比赛,让学生自觉自愿地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巩固汉字。

《弟子规》《三字经》等中华经典诵读材料,难度较高。老师要领着学生把它读通读顺、简单理解后熟读成诵,在感受经典文化魅力的同时,不断复习已认识的汉字。先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准字音,再阅读相关的故事帮助理解,最后借助生活中的例子学以致用,加深印象。这些文化瑰宝的作用之大,会让你大吃一惊。在甘肃甘谷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吴鸿清教授创办的伏羲班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这个班的孩子全是当地农村的孩子。他们在语文课上把《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古代经典作为主干教材,除了汉语拼音外,不学现行的语文教材。六年实验下来,这些孩子用优秀的表现赢得了无数的掌声和荣誉,证明了经典的力量。

3.提高意识,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识字的机会。教师要引导孩子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识字。

教师先引导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识字。同学的姓名是一个很好的识字材料。让一年级的新生各自制作好自己的姓名卡片,拿着自己的“名片”互相认人,同时还认字,这样认识的字记得特别牢。引导学生认识教室里班训、黑板报、学习园地中出现的汉字,认识校园里的校训、名人名言、安全标语等一切有汉字出现的内容,利用课间开展识字比赛,争当“识字大王”。识字还可以向校外延伸。让学生在和家长逛超市时认识各种商品名称,逛街时认识商店招牌、公交车站牌以及各种宣传单上出现的汉字。

总之,低段的语文教学要牢记识字这一重点,采取各种手段和办法让学生大量识字,阅读能力的提高才有突破口,语文素养的培养才不会“费时多,收效微,负 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