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作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渗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当今这个追求文明与人文素养的现代化社会,人文性是不容轻视的,社会如此,语文教学如此,作文教学亦如此。所以,我们需要更有必要来谈谈作文教学中人文性的渗透。要将人文性渗透于作文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做好人文关怀的导师角色,也更需要学生自己在写作中,忠于生活,充满情感,在作文中不断彰显人文。总之,教师与学生是作文教学中人文性渗透的两个重要角色。
关键词:作文教学;人文性;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3-0071-01
一、引言
对于写作教学中人文性的渗透,仔细探究,无外乎是来于生活,来于真实感情的流露。这也是几乎所有涉及作文教学人文性的书籍、报刊中提到的两大主题。这两个主题又可以这样归结:生活是客观世界,真实情感是主观世界,作文教学就是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相统一的整体。
二、教师:作文教学人文性渗透的先导
(一)具备人文素养的导师
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这就明确地提出了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发展教育和深化改革的根本大计。为了满足新世纪的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语文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精神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
具体地说,作文教学要使受教育者掌握写作的基本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先要形成广博而专业的知识结构,更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做到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充实。另外,语文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情操和人格,让学生懂得人品和文品的关系。让学生们懂得,培养自己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和人格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条件之一。教师要爱护写作主体的精神自由、情感自由、思想自由、个性自由,它实际上是形成独立的精神和人格的重要方面,因此要营造一种民主的、平等的、无私而不带功利、自觉而又永恒的师生关系,它将熏陶和感染学生,让学生看到有血有肉的导师,并让他们形成对生命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情,对人生的信念。总之要让这种人文气息洋溢在语文教学的始终,尤其是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作文教学是体现语文教学人文性的重要标志之一,而教师又是最重要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二)人文性作文的课堂指导
在作文教学的具体环节中,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命题。笔者认为,教师的作文命题应该是开放的。这样就不会给学生的思维放上框架,约束了他们想象力的施展。让学生在相对自由与宽松的环境中畅所欲言这是实现作文教学人文性渗透最起码的要求和条件。其二,关于作文课前指导,在学生作文之前,教师往往要来一段关于这篇作文的指导,这段话是否可有可无呢?笔者觉得如果有,那么教师一定要构思好,真正起到点睛作用,短而精,这样能起到一定的点拨作用。而如果指导不到位,这对学生的这篇还没落笔的文字的指导效果未必好,倒不如不说。切勿束缚他们,给学生们更多的发挥余地,这是渗透人文性的重要关键所在。其三,把人文性渗透到作文点评中。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的基本思想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一思想在作文教学中的体现之一就是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师不应该越俎代庖,只应该予以指导。这三点是按照作文课堂教学的具体流程而来的,其中每一步都要求教师关注学生,体现人文。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经常写“下水文”,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是一种对学生写作的人文关怀。并且对学生的写作有很强的示范作用,更多的是技巧与方法的示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三) 作文是个宽广的天地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作文教学亦然,是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等密切相关的。教师如果想教好作文,不仅仅局限于这几个课堂环节,更需要在语文教学这个大的环境中挖掘写作素材,创新方法技巧。在阅读教学中,要贯彻“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思想,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母体的一对孪生姐妹。要使学生有的写,就必须引导他们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这是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做摘抄,写读书笔记。使他们不是在看热闹似的读书,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到书中,有自己的看法,学会交流与鉴赏。至于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又是作文教学中的两根拐杖,“我手写我口”,这两方面的教学更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自主性,是作文教学的“活材料”,应该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
这些都是所谓的课堂教学,当然,作文教学是一个宽广的天地,不只是局限在一个小小的课堂上。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在大自然中,在社会中写自己的生活与感受,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还要讲究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再者,不要局限于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更要提倡学生读写课外文学作品。这样在作文写作中,抒写的感情与心灵才不会干枯,更具有一种对生命的宣示,使写出来的作文有血有肉。
(一)明确写作态度
一直以来,我们总是在要求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如何,对学生自己自身素质的要求,提的少之又少。毕竟未来是我们学生自己开拓的,在现代社会,也很少有人豪情壮志的宣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生更多的是为自己而学。所以无论老师怎样的指导,如何的点拨,最终的实践者还是学生自己。
其实作文并不难,它不同于作家创作,只是一种日常的思想表达,心里怎么想,纸上就可以怎么写。把自己想说的话,想讲的事情以及对事情的看法如实地写出来,就成了文章。为了使文章能写得清楚明白,写完了再进行一番调整和修改,努力使事情有头有尾,先后顺序清楚,把自己的看法说得明白,有条理。
(二)将人文性渗透到自己的写作学习中
一个前提就是以主动、自觉、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眼前的作文,有兴趣去写作,并不是应付功课似的作文,靠的是积累与观察,并且要养成勤练笔的习惯。这三方面对作文而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响应老师组织的一些关于写作的活动,学习借鉴老师、同学好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另外,课外也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素材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体会到的,以及从一些课外读物中阅读到的,并不是无凭无据的乱涂鸦。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只有平时多练笔,才不至于在作文课堂上苦思冥想之后,还不见纸上落笔。开放自己的思维,发挥自己的想象,如特级语文教师李卫东所说“放开胆子去写”并且“写出自我”,也就是说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在大脑中,在心中,在手中做一番整理。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作文的主题要有健康、积极向上的指向,作文如做人,对何谓美,何谓丑,何为善,何谓恶有着明确的分辨,近美近善,远丑远恶,写真实情感的文章,写正面题材的文章,写感悟性的文章,让写出来的东西给人以,同时对生活有帮助。潜移默化之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与道德认识水平,这样随之而来的将是生活化,人性化的作文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成为写作的共识。
毕竟学生的生活阅历是有限的,知识积累也是有限的,所以应当从写身边事,讲平常理做起,从“我是谁”“我是怎样的一个人”开始。切忌说些大话套话,假话空话,作文的目的是呼唤学生的心灵,感召学生的精神,体现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写作渗透人文性。
近些年,作文教学的现状,我们是有目共睹的,“没有兴趣”“没的说” “没有感悟”…… 学生们的牢骚很多,抱怨很多,而教师又何尝不想改变这样的局面。笔者认为,渗透人文性是解决作文问题的杀手锏,当然不只是教师努力的把人文性渗透到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学生也在努力,努力地使自己写出来的东西不再是“三三三式”概念化、模式化的追求,而是一种人文性的表现与自我的张扬,写出自己的文章。教师与学生共同关注着客观世界的变化状态,也在时时刻刻记录自己主观世界的微妙变化,使作文教学不再是令人头疼的难题,而是彰显人文,彰显学生自我。
参考文献:
[1]朱丽君.对作文教学中人文关怀的思考[J]. 教育教学研究.2007(07).
[2]佟士凡.语文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