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唐宋两代的书法观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唐宋两代的书法观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唐代和宋代的书观念是比较典型的两个代表。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唐代书法与宋代书法之间有着较为明显的相同之处。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的“唐代书法”即唐代书法对于字体风格、字体规范的严格内在要求。由于科举制度的需求以及宋代文人文化修养的提高,宋代文人对书法的“法”也似乎在自觉地遵循。此外,在宋代也出现了一些较为普遍的“以书为乐”“游与艺”等多种自由轻松的书法观念。

【关键词】唐代 宋代 书法 观念

魏晋南北朝至隋朝期间,战争不断、时局动荡、社会一片混乱,也使得这一时期的汉字变化多样、异体纷呈。在我国,汉字在不断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以及在隶变和楷化过程中,汉字的自身形体发生改变似乎已成为一种规律。除此之外,同字异体的变化现象也较为普遍。

唐代建朝初期,仍然沿袭一些过去陈旧的风俗习惯。随着建朝以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逐渐发展,国力强盛、国家高度统一,文化、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汉字作为文化的载体、教育的传播工具,需要国家制定统一而又规范的汉字标准,全面推进国家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我国古代各个时期,每一个时代的书法都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如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

为了适应国内当时经济发展的要求,唐朝初期开始对国家的用字做出了一系列的整顿,并制定出一套完整、规范的用字标准方案――《干禄字书》。此方案的诞生不仅确定了当时楷书的规范形式,也对当时国家的用字标准和汉字统一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大历九年,颜真卿任湖州刺史,将《干禄字书》刻在刺史院东厅的碑石上。《干禄字书》在当时满足了学士的需求,经颜真卿用精美书法刻于碑石之上,以致后人传拓不止。唐代以后,《干禄字书》均有被翻刻,受到世人的重用。

我国历史上,每一个朝代都非常重视整理、抄写一些著名的书法和字书。唐代在建朝以后,国内发展一片繁荣,这就需要用大量的汉字来记录、传播。而此时的雕版印刷尚未发展成熟,文字记录工作只能利用原始的人工手写完成。因此,不管是民间还是官府,都需要大量的楷书抄写、记录人员,以致后来,民间和官府中的楷书书写非常之多。据不完全史书记载,史馆有楷书手25人,弘文馆有楷书手30人等。此外,在学校设置上,东西两京的国子监分别设有国子、太学、四门、律、书、算六学,而其中的书学便是专门从事书法学习的机构,并以《说文》《石经》《字林》为专业教学内容。当时的唐代,即便学习书法的人众多,但是篆刻方面的书法家却少之又少。相比之下,楷书书法家人才辈出,楷书在唐代也是最为受欢迎的。同时,唐代的官员选举和科举制度考试,都明确对楷书书法有严格要求,这无形之中又促进了楷书的发展,使得唐代楷书发展在我国历史上达到鼎盛时期。

时至宋代,对书法的观念和态度仍没有太大的改变。六朝文人志士淡泊名利,唐代文人对追求仕途和功名有着强烈的进取心,宋代文人则两者心态皆有。一方面,宋代文人志士积极投身于国家社稷的建设发展,一方面又向往魏晋文人所追求的自由精神。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心态,宋代人将忧国忧民的儒家传统思想作为主流思想,反而将书法视为小艺,不屑一顾。宋代人将书法视为小艺的这种心态,也导致了国内不重视对书法的训练。苏轼曾经说过:“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也就是说学识、学问在书法实践中的地位远远大于勤奋。苏轼认为学书技法的重点并不是勤学苦练。其本人在学书过程中也不以技法为重,其书法技法也只是为当时做学问服务的。从苏轼的书法特点我们也可以看出,他的书法风格并非有意而为之。

由于上述的这种心态,宋代人对书法时常拥有一种矛盾的情节。北宋文人欧阳修是非常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对他的书法观念进行深入研究,可以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了解宋代人的书法观念,可以说欧阳修的书法观念是北宋时期的一个典型代表。书法是欧阳修的最大爱好,然而他又经常提醒自己不能过于专注对书法的训练。这种矛盾的书法情节常常伴随着他。欧阳修对书法产生的矛盾心情,成为当时的一个典型代表。

此外,宋代文人还非常喜爱言书,享受在书法中找到自娱自乐的乐趣,他们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到书法上,几乎到了无人不关注书法、不谈论书法的境界。宋代人日常生活中,在书法实践上“以书为乐”,理论上也将书法当做一种自娱自乐的乐趣。宋代文人从书法中找寻快乐,往往都是聚集在一起玩赏书法,品味书法的真谛,从中获取快乐。如宋代文人最著名的一次聚会――“西园雅聚”,参与聚会之文人有李公麟、黄庭坚、苏轼、苏辙、秦观等。这次聚会宾客、书童共计20余人,汇聚之地有青松翠竹、小桥流水,宾主风雅、或诗书、或作画、或吟诵、或说经,尽享宴游之乐。唐人对仕途功名追求强烈、因而也非常注重对书法的训练,宋人则享受从书法中找寻到的快乐。这就是为什么宋代没有出现大量书法名著,反而出现众多题跋、笔记等重要原因。

结语

纵观唐宋的书法观念,我们可以看出唐代书法的繁荣发展和统一的规范,使得唐代楷书依然能够成为一种流传至今的字体,这与唐代人们追求仕途和功名的进取心有着密切的关系。相反,宋代文人志士重视学问、轻视技法,他们追求抒发自由的情感,享受在学书、书写过程中怡然自得的快乐。因此,唐宋的书法观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当时的思想观念,这也是导致唐宋书法观念不同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由兴波.唐宋论书诗的文化特质[J].华夏文化论坛,2013(6).

[2]常春.中国古代书法观念研究[J].艺术百家,2007(9).

[3]贺文荣.唐宋书法专科教育――“书学”考论[J].唐都学刊,2008(7).

[4]张强.现代书法的发展与观念指向[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3(2).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