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话剧的缺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话剧的缺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前不久,英国TNT剧院在首都剧场上演了话剧《雾都孤儿》。就像此前我们看过以色列的《安魂曲》和俄罗斯的《小市民》一样,这个来自莎士比亚故乡的作品,又给中国话剧上了一课。

话剧《雾都孤儿》取材于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奥列弗・特维斯特》,是他早期创作中的一部重要作品。自默片时代起,这部作品就多次被搬上银幕,最近一次是2005年波兰斯基拍摄的。应该说,中国观众对奥列弗的故事并不陌生,但舞台演出还是让我们感到一阵阵惊喜,并深深为演员们充满激情的表演所打动。小奥列弗的命运和遭遇,在叙事中被赋予一种人性的力量,换个说法,就是真实的艺术的力量,它敲击着我们的心扉,即使是在舞台灯光已经熄灭之后,我们的心仍然不能平静。我们惊讶于艺术家为奥列弗,也为南希和少年扒手道奇,甚至为老教唆犯费金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悲悯情怀。这是话剧《雾都孤儿》所以能焕发巨大感染力于观众的前提和基础,在中国话剧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精神高度。

很多观众都注意到了舞台的简洁和朴素。舞台上只有一个绞刑架和一具棺材,灯光绝不超过40个,据说,全部道具用一辆小货车就可以拉走,但十年光阴,十数个场景,却尽在其中,变幻无穷,19世纪30年代英国伦敦的市井万象,也在这种转换中被生动地展现出来。

我们看当下的话剧舞台,热闹归热闹,说句老实话,在艺术上站得住脚,又很有分量的作品不多。如今的一些创作者他们祛除了话剧的精神,用各种欲望把舞台包装起来。于是,我们看到的舞台,早已是人满为患,景满为患,灯满为患,动辄数百个灯(包括晚会或演唱会才使用的电脑灯和成相灯)、巨大的景片和实景道具、奢华糜费的服装、无数演员上下串场,再加上真牛真羊真马真车、多媒体影像流光溢彩,都显示出一种盛世景象,真好像中国人都有钱了,都发财了,一切可以搬上舞台的东西,不惜工本,都要搬到舞台上去。当然,问题不在于用什么东西装点舞台,而在于那个精神的内核,你可以象征性地“一桌二椅”,你也可以逼真到纤毫毕现;你可以朴素简单,你也可以豪华阵容,但戏剧的精神是不能丢掉的。而事实却不容乐观,君不见,舞台上东西越多,戏剧精神就越少,艺术也就越少;舞台被这些无用的东西占据了,戏剧精神和艺术也就没有立足之地了。这倒有点像电影大片,钱花得如流水,艺术并没有水涨船高,反而越来越糟糕了。这是很多人始料不及的。商业可以是个理由,多样性、多元化也可以是个理由,但一部话剧,如果仅仅是取悦于当下,那么,无论是商业上的成功,还是政府给你个奖,其结果都将是短命的,不会存之久远。

也许,单就一部外国话剧谈论中国话剧整体性的缺失是十分危险的,在这里,我们也许很难躲开以偏概全的陷阱。尤其还是以西方之“偏”,概我中华之“全”,是很容易遭人诟病的。但至少有一点,《雾都孤儿》的这一“偏”,像一面镜子,恰恰照见了中国话剧之“全”的缺陷。中国话剧已经走过了它的第一个百年,人们正在用各种方式纪念这个日子。其间人们谈论最多的,还是中国话剧在困境中越陷越深不能自拔的现实。事实上,每个关心话剧前途的人都为这些问题所困扰而寝食不安。刚刚看过话剧《寻找春柳社》,在我看来,这个戏就是对这种普遍焦虑的一种回应。他们所要寻找的春柳社,其实是话剧精神的一种象征。所以,寻找春柳社,也可以理解为寻找被我们丢失的话剧精神。

我们当今所面临的问题,或者说,《雾都孤儿》所照见的问题,和春柳社当年遇到的问题有很多相似之处,即话剧艺术审美精神价值的贫困化。这是中国话剧之“癌”,它以十分惊人的速度在话剧的肌体中扩散,从而导致了话剧精神的更加贫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