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追寻中职数学课堂中的“三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追寻中职数学课堂中的“三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项系统工作,教师不同的表现会造就不同的结果,学生对学习的品味以及对数学这门课程的感悟也会由此而转变,因此,探寻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差异,了解数学课堂的“三味”,并由此而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是新课程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师的重要责任。

关键词:中职数学 课堂教学 三味 等级 差异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4-0246-02

近年来,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打造有效课堂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许多教师为此进行了多次改革尝试,但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中国式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教育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对此,为了提炼构建有效课堂所需的要素,本文通过评价分析对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三个等级进行了评述,提炼了中职数学课堂的“三味”,以期为教师有效组织教学提供坐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 课题选择与教学目标的确立

以正弦定理一课为例。

1.1知识目标

发现正弦定理的内容,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问题。

1.2能力目标

①了解向量知识应用;

②掌握正弦定理推导过程;

③能够运用正弦定理证明三角形和解斜三角形边角问题。

1.3情感目标

通过氛围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创设平等与合作、交流的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

1.4教学难点

①向量知识在证明正弦定理时的应用;

②正弦定理在解三角形时的正确思路。

2 第三等级的课堂实践与评价

2.1课堂实践

第一阶段,导入课题。

师:正弦定理是三角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其标出了三角形三边、三个内角和外接圆半径之间的关系。

板书画图:

解释:ABC中,A、B、C所对应的边长分别为a、b、c,ABC外接圆半径R。

师:能否推断正弦定理的定义?

第二阶段,讲解内容。

教师通过板书和讲解两种方式,对正弦定理的证明、内容、应用领域、定理的意义进行了诠释,同时拓展了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第三阶段,总结课堂。

2.2评价分析

从上述课堂实践来看,将这堂课列入第三品级的原因在于三个层面:

第一,课堂结构不合理。在课堂开篇阶段,教师所采用的方法是直接导入课题,这一行为将学生从毫无准备状态瞬间进入到学习状态,缺乏过渡介质,缺少课堂氛围烘托,则教学质量也不言而喻。

第二,在课堂教学的核心阶段,教师所采用的仍然保留着照本宣科的痕迹,而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也都很难实现。

第三,课堂总结缺乏内容。

3 第二等级的课堂实践与评价

3.1课堂实践

3.2分析评价

在上述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各种猜想与尝试,主动探求证实理论的多种方法,而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们也会主动进行思考:“猜想是如何变为定理的?”“应该进行怎样的理论证实?”等等。但总体来说,上述课堂实践仍有欠缺。首先,缺乏更进一步的情境烘托,情感目标难以实现;其次,缺乏知识应用,更缺乏推导过程,因此,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也不能充分落实,因此,“第二品级”仍然难以构成有效课堂。

4 第一等级的课堂实践与评价

4.1课堂实践

第一阶段,导入课题。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某航运公司的货轮从a港口航行至b港口,经测量,a、b港口之间的距离为6000m;随后又由b港口航向c港口,但由于此时货轮上的仪表发生了故障,船员只能利用测角仪来测得∠b=60°,∠c=45°,那么,应当怎样计算出b港口到c港口之间的距离?

第二阶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实质。

由学生给出条件,教师列出例题,并引导学生对例题进行总结,探析正弦定理的概念和定义。

其次,提出问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验。

师:已知ABC中∠B、∠C和

BC长度,求AB距离.即:已知三角

形中两角及其夹边,求其它边。

随即与学生共同探讨交流,边

引导,边实践,重点围绕正弦定理的概念、实例、应用、拓展等方面展开教学讨论。

第三阶段,课堂总结。

总结一:正弦定理的概念;

总结二:正弦定理的运用方法;

总结三:学生思想和方法的掌握。

最后,师生共同讨论本课的收获。

4.2分析评价

在整体布局方面,这一课的条理性较强,结构合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深入透彻,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强。在课堂开篇,在课程导入方面教师运用了多媒体,结合问题的提出,能够较为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此外,在课堂核心阶段教师采用了与学生共同探究的方式,从而确保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同时也能够很好的掌握课题知识。最后,课堂小结有法,思路明确,因此,本课能够较好的达成教学目标[1-2]。

综上所述,从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三个“等级”对照中,我们能够勾勒出打造有效课堂的几个重点要素,并从中得到中职数学课堂的“三味”,从而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个合理的坐标。受篇幅限制,本文对许多问题诠释的不够透彻,因此,进一步对该类课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是我们在以后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严伟青.浅谈中职数学课堂教与学的策略[J].现代企业教育, 2014(6):210-210.

[2]黄春荣.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J].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3(30):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