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情境――让数学课堂如此精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情境――让数学课堂如此精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这就要求我们在小数数学课堂教学中,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出发,来选取学生学习的素材,进行组织再创造,创设有针对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境,把知识赋予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数学学习活动,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目的。

一、引入新课,巧设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生动有趣,或富有新意,或悬念重重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主动进入学习状态,在情境中导入新课,让学生对一堂课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生动故事,投其所好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的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兴趣,结合知识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引出知识。比如在教学《0-10的初步认识》时,课一开始,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数宝宝比本领》的故事,你们看,数宝宝来了,这是数宝宝1,这是数宝宝2……它们都到齐了,一块儿做游戏。数宝宝9不小心把数宝宝1撞得翻了几个跟斗(用图片模拟演示),数宝宝9不但不道歉,还说:“就数你最小,真没用。”数宝宝1很生气,说:“我没用?那咱们比比!”数宝宝9看了看周围说:“那里有9棵树,你1能表示吗?”数宝宝1说:“怎么不能,那是1排树。”数宝宝9又说:“那里有9朵花,你能表示吗?”数宝宝1说:“那是1盆花。现在该我问你了,这是1位同学,你9能表示吗?”数宝宝9答不上来。数宝宝1继续问:“这是1个班的学生,你能表示吗?”这时数宝宝9的脸都被羞红了。学生都听得非常认真,从他们的眼神中我可以感到这则故事在他们的心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但从故事中学到了知识,还知道了做人的道理,激发了学习兴趣,对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巧设问题,激思引新

有效的问题提出要给学生造成心理的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达到求知的目的。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创造性的把书上的“句号”转变成“问号”,把“问号”融于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遇到问题,促使学生努力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教师可以分别做一个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卡片,任意取一个三角形露出一个锐角部分,然后让学生猜一猜,可能是什么三角形?如果露出的部分是钝角或是直角,你又如何判断呢?学生回答以上的问题后,教师又提问:“为什么露出的都是一个角,有的可以直接判断,有的不能直接判断呢?”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这个问题的提出又具挑战性,把他们的思维引向探讨主题的深处,学生的思维就活跃起来。在这样的情境设置下提出问题,通过对一些有思考价值问题的思考开启学生的心扉,激活他们的思维,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3.激疑促思,主动探索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认知规律创设悬念情境,增加数学知识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状态。例如在教学《体积的意义》时,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向学生激疑:“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丢进石子后水面却上升了?”一“石”激“浪”,顿时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长度、面积等的知识块被激活。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因为石子有长度,有的说因为有宽度,还有的说因为有厚度、有面积等。正当学生为到底跟什么有关系而苦苦思索时,教师看准火候,及时导入新课,并鼓励学生比一比,看谁学习了新课后能够正确解释这个现象。这样通过“激疑”,打破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

二、探究新知,再设情境

1.手脑并用,探索方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手和脑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寻找规律方法,实现知识的再创造。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师可以一开始给每一小组发了小猪、小猴等动物的图片,让他们认识了这几种小动物,然后问学生:“动物们都跑到你们的桌子上去了,你们各个小组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地知道每种小动物各有几只?请大家动动手,想想办法?”学生一下子就投入进去了,兴致很高,摆的,数的,贴的……学生动手操作完之后,教师让各小组代表发表自己一组的办法,最后,师生一起得出统计的方法。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所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2.合作交流,讨论促思

实践证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目的、有计划创造讨论的情境,精心组织学生讨论,为学生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例如在教学《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判断“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是16”的正误,学生意见产生分歧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组员交流,使学生知道可以从周长和面积的含义、计算方法及计量单位这三方面去比较区别周长和面积的不同,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发展,也让学生感受到思考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多方位进行。

三、巩固新知,还设情境

1.组织游戏,有效渗透

低年级小学生特别喜欢游戏活动。为了避免单一的计算和简单的重复,在数学知识运用中,经常创设游戏情境,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寓教于乐,以趣促思,并且注重全体参与。如摘苹果、分蛋糕等,都是较好的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后,教师可以创设“小小商店”的情境,设一“柜台”,上面放着几件标有价格的文具用品,让学生来“买”其中的两种物品,算出一共要多少钱,用相应面值的假钱币灵活付钱。学生情绪高涨,百买不厌,这样的活动既巩固了新知,又达到了课虽尽而余趣犹存的效果,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深入实践,联系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用到数学,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反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巩固深化所学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情境中运用知识。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后,让学生设计物品的包装,计算哪种包装材料比较节省;在学习《百分数应用题》后,让学生设计优惠物品购买方案,计算怎样购物花钱较少等活动,即让学生灵活的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又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

总之,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学习数学的窗口。学生通过这个窗口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发现数学王国的奥秘,从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亲近数学的情感。我们的数学课堂需要生活味浓、趣味性强和富有时代气息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关注情境,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越设越精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松陵镇第三中心小学)

责编 / 齐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