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何改进通关便利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何改进通关便利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两年来,我国海关加大改革力度,减少了许多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扩大了原产地证书联网管理的区域,与中国香港、韩国启动了AEO地位互认政策,区域通关一体化政策从无到有,无纸化通关政策惠及大部分企业。这些改革为我国与东盟各国开展通关便利化建设,也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一、我国通关便利化政策建设现状

(一)原产地证书联网管理政策已在港澳台实施

2004年1月,根据《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以下简称CEPA港澳》),内地与港澳就原产地证书的签发和核查程序以及加强双方监管合作方面采取联网核查的方式进行管理,并通过专线将原产地证书信息以电子数据方式传送给海关总署。2014年4月,为进一步便利《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ECFA)项下的货物通关,海峡两岸海关电子信息交换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实时传输经两岸海关验核的ECFA项下货物原产地数据。货物通关时,企业所持的ECFA原产地证书与海关的电子数据比对成功就可以便捷享受ECFA协定税率。原产地证书联网管理政策能有效遏制不法份子以涉税商品冒充零关税商品申报而逃税,原产地证书联网管理还能节约海关审单时间,从而提高货物通关效率。

(二)AEO地位互认政策稳步启动

AEO全称是Authorized Economic Operator,中文意思是经过认证的经营者。世界海关组织(WCO)在《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标准框架》中这样定义AEO:以任何一种方式参与国际货物流通,并被海关当局认定符合世界海关组织(WCO)或相应供应链安全标准的一方,包括生产商、出口商、进口商、中间商、分销商、承运商、理货人、仓储业经营者、口岸和机场、货站经营者、综合经营者和报关行。我国海关积极实施《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标准框架》。2011年1月1日施行《中国海关企业分类管理办法》,2014年12月1日施行《中国海关企业信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信用办法》)。《信用办法》在《中国海关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基础上,将海关管理的企业分为高级认证企业、一般认证企业、一般信用企业和失信企业四类。

经认证的企业,即原来的AA类和A类管理的企业,可以向海关申请领取《认证企业证书》,即AEO证书。2013年6月,中韩两国海关签署了《中国海关总署和大韩民国关税厅关于中国海关企业分类管理制度与大韩民国进出口安全管理优秀认证企业制度的互认安排》,2014年4月1日起实施;2013年10月,内地海关和香港海关签署了《海关总署与香港海关关于〈中国海关企业分类管理办法〉与〈香港认可经济营运商计划〉的互认安排》,2014年9月1日起全面实施。《中国海关企业信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中国海关依法开展与其他国家或地区海关的AEO互认,并给予互认AEO企业相应通关便利。

(三)区域通关一体化政策在全国范围铺开

海关总署为落实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广东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东北地区等区域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为企业创造更加宽松的进出口环境,促进贸易便利化,从2014年7月1日开始,先后开展京津冀海关、长江经济带海关、广东地区海关、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东北地区海关的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到2015年5月1日,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已覆盖全国,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主选择向货物实际进出境地海关、经营单位注册地海关或者直属海关集中报关点办理货物的进出口申报、缴纳税费、配合查验和提货装货等通关手续,自主选择转关、口岸清关、“属地申报、属地放行”、 区域通关一体化、“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等任何一种通关方式。

(四)无纸化通关政策惠及大部分企业

无纸化通关是我国海关利用中国电子口岸及海关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功能,改变以往进出口企业向海关递交书面报关单及随附单证办理通关手续的做法,直接对企业联网申报的进出口货物报关单电子数据进行无纸审核、验放处理的一种现代化通关模式。我国海关无纸化通关试点工作从2012年8月1日启动以来,企业通关效率明显提高。为进一步扩大改革成效,海关总署在前期无纸化通关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分别在2013年5月和2014年4月两次扩大试点范围,最终把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海关的全部通关业务现场,转关货物、“属地申报、属地放行”货物、快件、邮运货物等货物也已被列入无纸化通关范畴。今后,无纸化通关改革的重心工作是简化报关单证,比如装箱清单、载货清单(舱单)等随附单证在进出口申报环节可不向海关提交,海关审核需要时再提交。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通关便利化存在问题

(一)各成员国通关监管各异导致通关便利化程度不同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各成员国由于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各异,导致各成员国通关管理水平差异较大。中国和老东盟六国由于实行电子通关改革较早,电子审单系统覆盖率高,因而通关速度相对较快,而新东盟四国由于电子通关改革起步晚,人工审单比例高,总体通关速度相对较慢。比如新加坡使用“一站式”电子通关系统,其平均通关速度就远高于采用人工审单占比较高的越南。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2015年1月全面建成,自贸区内93%以上的货物关税率已降为零,关税已不再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通关便利化的主要障碍。而原产地证书签发、货物检验检疫、进出口申报与查验三大监管是自贸区内享受零关税所必备的监管工作,是目前影响自贸区通关便利化的主要因素。这三大监管工作在不同成员国有不同的监管要求,导致各成员国的通关便利化程度不同。

(二)自贸区内重复性监管增加通关成本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商品从出口国到进口国所做的重复性监管工作主要体现在货物检验检疫环节和进出口申报与查验环节。在我国,这两项工作分别是由口岸检验检疫部门和海关负责。在东盟十国,这两项工作所负责的部门叫法不一,但其工作内容与性质是一样的。以我国进口泰国榴莲为例,除了出口国和进口国的检验检疫外,榴莲还要在泰国海关申报出口,经海关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口;进入中国海关又要申报进口,经海关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口。出现了多次重复性监管工作,因此增加了企业的通关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