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历代名画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历代名画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旨在对《历代名画记》的内容做大概的介绍,简单评析下它在中国画论史上的地位和它对中国艺术产生的深远影响,并指出其的缺陷。

关键词: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中图分类号:J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7-0196-01

张彦远,字爱宾,唐朝画家,蒲州猗氏(今山西省临猗县)人。出身于颇富收藏的宰相世家,学问渊博,擅长书画。对中国古代绘画历史、理论、技法、装裱、画具和鉴赏进行系统论述和研究,张彦远的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绘画理论上。他把绘画艺术的存在看作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认为绘画是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指出绘画具有极大的社会教育功用和特殊的艺术审美功能,它可以“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因而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首次提出中国造型艺术的重要特点是“书画同体”。在中国美学史上最早对谢赫的“六法”进行了阐述和发挥,把形似和神似作为“气韵生动”的核心内容,强调通过象形来表现对象的骨气。崇尚自然美,以“自然”为艺术美的最高准则和理想。

《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第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的绘画通史,颇有绘画艺术的“百科全书”的意味。此书编入了极为丰富的绘画史料,其资料来源除前代绘画史籍外,还包括大量的史书、小说杂著、文集。史书如《世本》、《续晋阳秋》、《后魏书》等;小说杂著如《说苑》、《两京杂记》、《续齐谐记》等;文集如《谢庄集》等;绘画史籍如孙畅之《述画记》、彦《后画录》、顾况《画评》、窦蒙《画拾遗录》等;虽系摘录、引用,但在不少原书已经散佚的情况下,该书不仅为后人提供了汇集整理前人史料的范例,也保存了许多重要的绘画史料。

此著作不但继承了传统绘画理论,还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并总结了新的经验,探讨了新的问题,而且还用以“怡悦性情”,指出“书画用笔同法”,提倡“自然”,以“自然、神、妙、精、谨、细”等来排列画艺高低的品第,所有这些都比较集中地反映唐代中后期绘画理论的新发展。

本书总结了前人有关画史和画论的研究成果,继承发展了史与论相结合的传统,开创了编写绘画通史的完备体例。该书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绘画通史,亦具有当时绘画"百科全书"的性质,在中国绘画史学的发展中,具有无可比拟的承先启后的里程碑的意义。

全书共10卷,可分为 3部分:①对绘画历史发展的评述与绘画理论的阐述,即原书卷一全部与卷二前2节。②有关鉴识收藏方面的叙述,即原书卷二后3节与卷三。③原书卷四至卷十,系370 余名画家传记,始自传说时代,终于唐代会昌元年(841),大体按时代先后排列。或一人一传,或父子师徒合传,内容有详有略,大略包括画家姓名、籍里、事迹、擅长、享年、著述、前人评论及作品著录,并有张彦远所列的品级及所作的评论。

具体分为两部分:前三卷是论述部分,作者分篇介绍了古代绘画的各方面,主要为:《叙画之源流》古代绘画与政治、教育的关系。《叙画之兴发》自汉代至唐代帝王、贵族、重臣们对珍贵绘画的搜集,和这些古画迁徙、损失、流传等经历。《论书六法》对四世纪谢赫提出的我国绘画法则――六法论,加以引申阐述,并且结合六朝至唐朝主要画家的创作,按“六法”的标准加以评论。《论山水树石》评述了山水画从萌芽期到唐朝的发展过程,特别对初具规模的唐朝的山水画加以阐述。等等……四至十卷,是史传部分。作者搜罗了自传说时代至晚唐会昌元年画家370余人的姓名、事迹,按朝代分列,古代部分多根据当时流传下来的作品及文字记录;唐朝部分,却很多是从作者亲见的作品及当时的传闻采录得来。史传部分资料占全书的7/10,如此规模宏大的史料,在张彦远这本著作以前是没有先例的。本书除记录了丰富的古代画家史料之外,又保存了许多失传的古代美术理论资料,如1 600年前的顾恺之的几篇画论也由于本书的采用而保存下来。

关于鉴赏的部分,叙述了书画鉴藏工作的发展。唐朝鉴藏的情况以及鉴赏工作中有重要意义的印鉴的辩识辨证,收藏工作中的装裱,复制临摹等,可见中国传统的书画鉴赏的工作在唐朝以具有一定的科学水平,《历代名画记》中的评述是正式予以以整理及记录的开始。

前三卷以前的论述文章笔墨不多,但是对我国绘画的影响却很大。例如画论中的六法,虽然早在四世纪左右以由谢赫作为当时绘画革新的标准提出来,但是谢赫只在他的著作《古画品录》的开头简单的提到,到了作者才对“六法”作出详明的阐述。“六法”之外,“书画同源”这一我国造型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本书作者首先提出来的,这一理论,对后来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历代名画记》千年来为我国画家及美术史家所重视。近人余绍宋且推为“画史之祖”、“画史中最良之书”。本书提供了许多中古以前我国美术发展的重要资料,促进了唐以后我国绘画的优秀技法,直到今天,本书还有足供研究借鉴的重要价值。

该书的缺点有二:第一,因厚古薄今而对同时代的绘画缺乏重视,编入资料较少;第二,受封建士大夫的艺术观点的局限,以为古之善画者“莫匪衣冠贵胄、逸人高士,……非闾阎鄙贱之所能为也。”存在着一些阶级偏见。

总之,这部著作是一座里程碑……一切由后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