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话剧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7年的话剧,总体面貌多姿多彩,发展态势各领,出现了经典与原创剧目轮番上演、专业与民间剧团竞相亮相、明星与商业演出协同作战的局面。
2007年,适逢话剧百年华诞。一年来,全国各地的话剧演出好戏连台,各种纪念与研讨活动连绵不断。“话剧”这一跨越了百年沧桑的民族的现代的舞台艺术,一时间成为众多媒体关注的文化热点,也成为中国戏剧事业探索发展的新起点。因此,可以说,2007年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上名副其实的“话剧年”。
好风凭借力
2007年1月,以纪念话剧百年为契机,全国各地的文化机构和话剧院团,开始预热舞台,酝酿掀起话剧浪潮――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首都剧场的大、小剧场演出了两台新戏:李六乙导演、根据老舍小说改编的话剧《我这一辈子》,以及由任鸣导演、万方编剧的话剧《有一种毒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推出了由杨昕巍导演、在上海大剧院小剧场演出的贺岁话剧《比密尼的春天》;上海戏剧学院师生在兰心大戏院演出了由王延松导演的曹禺经典话剧《雷雨》;国家话剧院也在广州黄花岗剧院推出了由田沁鑫导演、改编自张爱玲小说的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
2007年1月15日至22日,香港特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香港戏剧家协会和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举办了“第六届华文戏剧节”,来自大陆和台港澳地区的话剧演出和学术交流,拉开了香港特区纪念话剧百年的帷幕。在此期间,北京人艺的保留剧目《茶馆》在港演出,再次令观众大饱眼福。2月2日至6日,日本早稻田大学戏剧博物馆举办了“文明戏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中国学术代表与会,共同探讨话剧创始之初的艺术形态。随后,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地的话剧演出不断增多,话剧舞台所凝聚的观众人气越来越旺。
到了2007年4月,百年话剧纪念活动高潮迭起。4月6日,由文化部、中国文联等机构联合主办的“中国话剧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暨学术研讨会”在京开幕,在为期3天的会议上,来自海内外的话剧艺术工作者百余人,就中国话剧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走向,进行了深入的切磋和探讨。4月17日,“纪念中国话剧百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李长春、刘云山等出席了会议,朱琳、李默然、谭霈生、孟冰、查明哲作为话剧界代表,各自发表了对于话剧的见解。4月18日晚,主席与全国话剧界代表一起,在中央办公厅警卫局礼堂观看了山西省话剧院演出的话剧《立秋》,并在演出结束后上台接见了演员。
4月6日至24日,“纪念中国话剧诞辰100周年暨第五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在京举行,来自全国23个省份29个院团的31部新创剧目,分别在北京11个剧场连续演出62场。这次活动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全家福》拉开序幕。随后演出的话剧还有: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红星照耀中国》《秀才与刽子手》、中国国家话剧院的《荒原与人》《红尘》、总政治部话剧团的《黄土谣》、艺术学院的《我在天堂等你》、前线话剧团的《马蹄声碎》、西安话剧院的《郭双印连他乡党》、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的《望天吼》、承德话剧团的《棋盘岭传》、山西省话剧院的《立秋》、内蒙古话剧团的《牛玉儒》、武汉人民艺术剧院的《张之洞》等。这是一次全国话剧力量的汇合凝聚,是近年来话剧艺术成就的总体展示,也是一次话剧队伍再出发、再奋进的豪迈誓师。
此后,话剧演出热度不减。6月6日起至6月24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2007北京演出季”亮相京城,展演了《恋人》《鲁镇往事》《人模狗样》等曾在上海创出票房佳绩的话剧。8月至9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了由任鸣导演的奥尼尔剧作《榆树下的欲望》。9月至10月,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出了由张奇虹导演的奥尼尔剧作《奇异的插曲》。11月至12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了由林兆华导演的莎士比亚剧作《大将军寇流兰》。在这一年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了22部话剧,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排演的曹禺代表作《雷雨》《日出》《原野》和自创话剧《李叔同》也在轮番上演。
上林花满枝
2007年的话剧,体现了开放、生动、现代的剧场美学理念。目前,话剧的表现形式呈现出多元、多样的态势。上海戏剧学院演出的《雷雨》、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原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北京人》和《我这一辈子》,都比较强调演出的形象画面对于观众的视觉冲击,比较多地掺入了表现主义的美学特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出的《鲁镇往事》《人模狗样》则致力于减少喋喋不休的话剧台词,强化富有表现力、节奏感和造型特点的肢体语言,在外国戏剧专家的协助下,他们通过实验和探索,力图为话剧的传统表演增添新的有意味的表现元素。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万家灯火》《北街南院》《全家福》《骆驼祥子》等,则在继续探讨现实主义、细节真实的美学观念的前提下,挖掘了富有典型性和感染力的戏剧意味。
明月满前川
2007年的话剧,总体面貌多姿多彩,发展态势各领,出现了经典与原创剧目轮番上演、专业与民间剧团竞相亮相、明星与商业演出协同作战的局面。
既要经典,也要创新
2007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话剧中,既有《茶馆》《雷雨》《蔡文姬》《骆驼祥子》等久享盛誉的剧院保留剧目,也有《万家灯火》《全家福》《白鹿原》《我爱桃花》《性情男女》《我这一辈子》《有一种毒药》《东房西屋》《刺客》等近年来出现的新创剧目。值得注意的是,传统保留剧目的演出,不该仅仅是老演员换作新面孔,在剧作的解读和舞台的呈现方面,也应在不伤原旨的前提下,推陈出新,不断开掘新意与魅力。而新创剧目则应在思想深度和文化品位上多下功夫。
既要普及,也要提高
近年来,专业院团之外,民间的、业余的话剧力量正在成长,这是值得期待的可喜现象。目前,上海已注册的民营话剧团体达到了两位数,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现代人剧社”一家独撑的局面已不复存在。龙漕路“下河迷仓”、余姚路同乐坊“芷江梦工场”、飞虹路“海上海”等十多处演出、排练场所,无疑为民间话剧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平台。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有60部民间话剧在沪登台,演出场次达2000余场。北京朝阳文化馆的9个剧场,不仅在8月份成为大学生戏剧节的主要演出场地,而且还促成了名称一样、内容不同、分别由李龙吟和顾雷创作的两台话剧《寻找春柳社》的演出。其中李龙吟编剧的《寻找春柳社》还在2007年参加了在首尔举办的“中日韩戏剧节”,并在第十届“中国戏剧节”上获得“优秀编剧奖”和“剧目奖”,显示了比较高的艺术水平。此外,北京的戏逍堂、大鬼创作兵团等也是活跃的民间戏剧团体,他们不断地推出自创的比较通俗的话剧演出,如《满城全是金字塔》《我要成名》《疯人院飞了》等。目前民间话剧演出呈现增多趋势,但制作水平、艺术品格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