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彼得.纽马克文本类型翻译理论对国际商业广告翻译的指导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彼得.纽马克文本类型翻译理论对国际商业广告翻译的指导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根据彼得・纽马克文本类型翻译理论国际商业广告属于以呼唤功能为主的特殊文本。以呼唤功能为主的文本,其核心是“号召读者去行动、去思考、去感受”。对于国际商业广告而言,它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让国外消费者看了此广告后能够领悟其中之文化韵味,去购买此商品,提高经济效益,进而使自己的商品广销世界各国。因此,在翻译此类文本时应该遵循“读者第一”的原则。文章通过分析在此理论指导下的国际商业广告这一特殊使用文本的翻译所应遵循的翻译原则和翻译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彼得・纽马克文本类型翻译理论;国际商业广告翻译;翻译原则;翻译策略;翻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101-02

一、前言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进而,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国际商业广告已经通过各种媒体形式为千家万户所知,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广告也已经成为商品能否立足的重要因素。因此,国际商业广告语翻译也愈加显得重要。作为一名优秀的广告语翻译工作者,不仅要清楚明了,准确表达商品的信息,而且要让国外消费者感受其中的文化底蕴,让商品畅销世界范围内。笔者结合英国著名翻译家彼得・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翻译理论,对国际商业广告翻译做一探讨。

二、彼得・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翻译理论

(一)表达功能型文本的翻译

在表达型文本中,如文学作品、私人信件、自传和散文等,其核心思想是表情达意。作者独特的语言形式和内容应视为同等重要。这样的文本强调原作者的权威,不会去考虑读者的反应。在翻译表达功能为主的文本时,要遵循“作者第一”的原则,既要忠实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又要忠实原作者的语言风格。

(二)信息功能型文本的翻译

信息功能文本包括非文学作品、教科书、学术论文和报刊杂志文章等。文本强调的是“真实性”和语言外部现实,其核心是语言之外的现实世界。在翻译信息型文本时,应遵循“真实性第一”的原则。这种文本的核心是“真实性”,作者的语言是次要的。人们关心是作者说话的内容,而不是说话的方式。译者在语言运用上可以不以原作为标准,而以读者语言层次为标准,力求通顺易懂。

(三)呼唤功能型文本的翻译

以呼唤功能为主的文本,其核心是“号召读者去行动,去思考,去感受”。如产品说明书、通知、指示、宣传广告等都属于呼唤型文本,它强调以读者为中心。在翻译这类文本时,应遵循“读者第一”的原则。呼唤型文本的语言特别强调可读性,讲究通俗易懂。译者可以充分发挥译入语的优势,不拘泥原文的表达方式,使译文的语言尽量达到与原文的语言同样的效果。

三、彼得・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翻译理论对国际商业广告翻译的指导作用

根据彼得・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翻译理论,我们可以得知:任何一种文本,它可能同时含有表达、信息和呼唤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功能,但它必定有它主要的一个方面,或以表达为主,或以信息为主,或以呼唤为主。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应当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商业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的媒介和形式直接或间接的介绍所推销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的广告。国际商业广告是人们为了利益而制作的广告,是为了宣传某种产品而让人们去喜爱购买它。其广告语的特点是简洁凝练、明白易懂、朗朗上口、新颖独特和富有情趣、主题突出。它的本质就体现在吸引性,可接受性和适应性。当消费看到或独到这种广告时就有一种美的感受,让人难以忘怀,就有想去购买的欲望。根据文本类型翻译理论和商业广告的特点和性质,可以看出,国际商业广告的主要功能是感染消费者,是号召消费者去购买它,从而使商品能够在世界各国立足。

翻译国际商业广告时,应遵循把读者放在首位的翻译原则。译者应根据译文所要实现的功能,使用符合译入语文化语言习惯的表达方式,使译文语言实现感染译入语读者的目的,而不应该拘泥原文的表达形式。为此,翻译工作者应该在不损害原意的基础上适当调整翻译策略,达到广告所要得到的号召效果。

四、国际商业广告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彼得・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翻译理论告诉我们:国际商业广告是以呼唤功能为主的一种特殊的使用文本,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感染消费者,号召消费者,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让消费者有购买此产品的强烈欲望。因此,为了达到这种感染效果就要求译者应以归化翻译策略为主导,采取直译、音译等不同的翻译方法,注重通俗易懂,符合广告语所特有的特征形式。下面笔者将用一些大家熟悉的国际广告实例,同时运用文本类型翻译理论的精髓来具体分析下不同广告语在不同情况下所采用的不同翻译策略和具体的翻译方法。

(一)直译

有的词语在一定的语境和文化中可以照成某种联想气氛,产生特定的文化联想意义,它们在译语中的应用呈现出某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和力量。对商品品牌名称、商标名称及广告主题句,在译入语中有完全对等信息的,多采用直译法。如:丰田旗下高端品牌LEXUC于2004年8月将品名由“凌志”更改为“雷克萨斯”,现译名更符合英文品牌名,音似程度高,但该译名的中文发音在受众心理激发不起对该商品的联想,对中国人来说,其广告效应还不如“凌志”,因为此译名能让消费者想起“古有凌云志,再上井冈山”,豪气冲天,更有高端品牌的地位。

又如:“月饼”这一商标在汉语中能让人想起美丽的爱情故事,温馨的传统佳节。因此,就应该直译为“MOON CAKE”,这样的翻译既体现我国古老的文化色彩,又很好地把“月饼”的相关的文化做了解说,消费者立刻就能够对月亮和蛋糕状食物产生联想。“白熊”商标,白熊生长在北极,英文名叫“Polar Bear”但Polar Bear在当今国际政治语言里有特殊的含义,所以为了避免其中的误会,应该直译为“White Bear”为好。

(二)音译

当商品名称或商标是姓氏、公司名称或新造的词语时,我们应当采用音译法较好。比如:Pierre Cardin就音译成皮尔・卡丹,对中国消费者来说,给人一种洋文化的感觉,显得这商品很有档次,很气派。Pilips就音译成飞利浦,还有我们中国的“李宁”商标,在国外就直接音译成“LI----NING”。还如:“Coca Cola”就直接音译为可口可乐,立刻给中国消费者一种清爽可口的美感,此翻译非常形象地把原广告的韵味给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并且让消费者非常易懂和接受。

(三)改译

广告翻译还要考虑到在不同语言坏境中的语义差异。语义差异既包括字面意义也包括引申意义。可口可乐曾经推出一种“zero sugar”可乐,在刚进入中国市场时曾被译为“零糖可乐”,这本来是很形象的翻译,也凸显了商品的特色,但却忽视了它在中文语境下和“灵堂”是同样的发音。中国的消费者就很难把这种商品和饮料联系在一起了,却以为是一个为死者超度亡灵的地方了。所以,后来人们把它翻译成了“无糖可乐”,这样既能原广告想表达的意思,又不会误导中国的消费者。

又如:雷达牌驱虫剂的广告语:“蚊子杀杀杀”,若直译成“Mosquito Kill Kill Kill”的话,使国外消费者很自然想到要经过浴血奋战才能消灭蚊虫,可想而知,有哪个消费者会去买呢?结果把它翻译成“ Mosquito Bye Bye”,这样给人感觉就很轻松就能把蚊子赶走消灭了,非常符合国外消费者的心理。

(四)音意结合法

广告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吸引顾客,让更多的人记住这个品牌,让更多的人来购买此产品”,所以广告切忌勿死译,硬译,有时不得不牺牲它的字面意思而借助音意结合法融入译语文化中。如:“Ho Yo Do”(电脑公司)翻译成“好又多”,“Johnson’s”(婴儿系列用品)译成“强生”,给中国消费者一种婴儿健康成长的联想,非常符合读者心理反应。若翻译成“约翰逊”的话是行不通的。

又如:“pizza”若只音译为“比萨”的话,中国人咋一看都不知道其为何物,更别说人们会购买它了,若翻译成“比萨饼”的话,中国消费者一看就知道是一种外国生产的饼,消费者自然也会去购买尝试下了。

(五)套译法

广告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告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潜质。在各民族语言中都有大量的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谚语等,这些语言形式给本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以忘怀,而广告的效应就在这。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向美国市场推销其产品时创作了这样一则广告语“Not all cars are created equal”。美国消费者,若懂点美国历史的人的话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美国独立宣言》中”All man are created equal”,它深刻地蕴含着美国争取民族独立,宣扬人人生来平等的丰富的文化底蕴。译者将“men”改为“cars”来突出广告主题,并将原来的肯定句改为否定句,显示出三菱汽车的独特之处,风驰电掣的超凡享受。

五、结束语

国际商业广告翻译是各国之间市场顺利沟通的重要手段,同时是市场竞争战略的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广告语的翻译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广告策划,所以翻译好广告语是非常重要的。在广告语翻译时切忌勿死译和硬译,它不仅是语言翻译,更是一种文化翻译。在我国传统的翻译理论中,人们总是一味地以忠实为己任,很少会考虑文本的类型,所以译者在翻译实践中也是以“信、达、雅”,“神似”论或“化境”论为准绳,这对翻译广告这种特殊的实用文本而言却没什么很好的帮助。然而,英国著名翻译家彼得・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翻译理论却给了我们很好的指导意义,它指明了广告是属于呼唤功能型的文本,对于此类文本,我们并没有唯一的翻译方法,但必须遵循“读者第一”的翻译原则,主要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和多种不同的翻译方法将广告语翻译具有同等文化效果的结果。这对国际商业广告翻译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Newmark,Peter,A Text Book of Translation .New York: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Ltd,1988.

[2]Newmark,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3]王宗炎.语言问题探索[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2002重印).

[4]戚云方.广告与广告英语[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5]汪滔.全球化思考,本土化行动――谈国际广告及其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

[6]殷燕.文化与广告翻译[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1(6).

[7]孙晓丽.广告英语与实例[J].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台出版社,1995.

[8]孙葛佳.浅谈英汉广告翻译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10.

[9]张良福.广告英语漫谈[J].英语学习,1997.

[10]郭志斌.解读广告翻译中的文化转换[J].新闻爱好者,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