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突尼斯任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突尼斯任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蔚蓝色的地中海,碧波荡漾,海鸥在天空翱翔,来来往往的船只连绵不断,一派海上运输繁忙的景象。地中海南岸,有一个面积不大的国家―――突尼斯,扼东西地中海之间的海上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隔突尼斯海峡与意大利西西里岛遥遥相望,天气晴朗时,站在突尼斯的阿达尔角,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对面的海岸。

突尼斯是个风景美丽,气候宜人,古迹遍地,政治稳定,殷实舒适的阿拉伯地中海国家。

我曾受中国教育部委派,前往突尼斯迦太基11・7大学高等语言学院汉语专业任教

第一位懂阿拉伯语的中国教师

高等语言学院原名布尔吉巴应用语言学院,是一所培训外语人才的高等院校。该院建于1946年,1991年设立分校,1999年5月分校独立建校,称为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学院现有4个本科系和1个研究生、进修生系。2001-2002学年全校学生4831名,教师120余名。

该院1977-78学年开设汉语作为第二外语,供学生选修。1998-9年设立汉语本科专业,学制4年。现在汉语专业四个年级的学生总数120名,2002年7月,第一届汉语本科专业的学生毕业。这是非洲大陆和阿拉伯地区第二个汉语本科专业点。

突尼斯曾沦为法国的保护国,直到1956年取得独立。但法国的影响仍然很大,特别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突尼斯小学从3年级开始,法语与阿拉伯语齐头并进,虽然最近政府提倡“阿拉伯化”的民族语言教育,法语课时有所减少,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家长,还是愿意把孩子送到私立小学,以便多学一点法语。突尼斯街道的路牌、单位的名牌,多以阿、法两种文字书写,个别地方使用其中一种文字。学院贴出的通知有时用阿拉伯语,有时用法语,试卷封面除阿拉伯语系外,其余各系均用法语,学生证用阿语书写,学生之间谈话法语、阿语均有,基于上述的原因,加之国内懂阿语的汉语师资较少,该学院自1977年聘请中国教师来突任教以来,中国教育部门一直派遣懂法语的教师来突任教,20余年形成惯例。

2000-2001学年开始,该系首次开设高年级专业课,讲授中国文化、中国文学、中国经贸和阿汉翻译等课程,从中方聘任的教师也由2名增至4名,经突尼斯校方同意,我便成为该院开设汉语专业20多年以来,聘请的第一位懂阿拉伯语的中国教师。

突尼斯人好像认为所有外国人都懂法语,所以路上见面,无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一律用法语打招呼,购物、办事等,也先用法语,当你用阿拉伯语回答时,他们感到非常奇怪,想不到一个外国人居然还能说阿拉伯语。兴奋之余,便用阿拉伯语与你侃起来,特别是年纪较大的人,会说阿语无形中拉近了距离,感情倍感亲切,有时还让你写几句阿语,考考你除了会说,是否还会写字,当看到你会说又会写时,更为惊奇。无论如何,这是突尼斯人的母语,更何况绝大多数突尼斯人在家庭成员之间还是讲阿拉伯语,同学、同事交往多数也是用阿拉伯语。多次到银行或政府机关办事时,“说阿拉伯语”会成为某种通行证,办事的效率便可加快一点。我们到纳伯勒市去旅游,下火车后向警察问路,警察听到你讲阿语时,非常高兴,除表示欢迎外,还详详细细告诉你所问路线,连本市的主要旅游景点也给你介绍。

学院的老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得知我是懂阿拉伯语的中国教师时,便亲切地与我谈起中国古老悠久的文化和历史、、、“”、人口、计划生育、经济发展、对以巴冲突的态度等等、中国对突尼斯人来说是一个古老、遥远、神秘、陌生、友好而又有许多误解的国家。

在突尼斯的中国人很少,使馆人员、医疗队、中国公司、教师、留学生、华侨等加在一起也不足百人。在街上行走很少会遇见中国人,因此,大多数突尼斯人见到中国人,时常会把你当成日本人。当得知你是中国人时,特别是你能用阿拉伯语交谈时,他们就有数不清关于中国的问题问你,好像你就是中国的“民间大使”,应该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学生更喜欢会说阿拉伯语的外国老师,下课后便与你交谈,问这问那,说个不停。

悠闲的情结

漫步在突尼斯的大街小巷,极少见到有人行走匆匆,你无法分辨人们是出来散步,购物,还是赶去上班,出差,人们总是以那不紧不慢,悠闲的节奏度过时光。高速度只有飞奔在快速公路上的汽车。

我到突尼斯后租住在老百姓家里,不久就赶上开斋节,节后的一个星期日早晨9点多钟,我下楼出门去找朋友,只见楼下门窗紧闭,鸦雀无声。我住在3层,2层住着房东的小儿子一家3口,1层住着房东老太太、大儿子和小女儿。儿子和女儿均患小儿麻痹症,经常坐在轮椅上到院子里活动,今天也未见他们出来。当时我想他们可能趁过节的机会,全家到乡下串亲戚去了,以前听他们说过,他们的老家在马赫迪亚,离突尼斯城200多公里,坐汽车要3个多小时。我在朋友处只呆了约2个小时就回来了,我对朋友说,房东全家去农村欢庆节日,院子没有人,我得回去看看。我回到家已过11点,楼下仍然是门窗紧闭,鸦雀无声。快12点了,我开始做午饭,楼下门窗刚刚打开,原来他们都在家,房东的小儿媳妇身穿睡袍,到一层准备做饭。我突然悟到,全家大大小小6口人,上至近70岁的老人,下至4岁的小孩,竟然都睡到近12点。此后,我有意观察,发现每个星期日基本如此,优哉悠哉!我曾问过我的学生,星期日几点起床?他们说,一般11点,晚的到下午2点。星期六晚上外出、聊天、玩耍,半夜以后才睡,自然起得晚了,反正也没事,何必起那么早呢?

突尼斯实行5天工作制,为照顾伊斯兰教徒周五的聚礼,周五、周六各上半天班,只有星期日全天休息。与中国人周日上街购物的观念完全不同,突尼斯周日商店、银行、邮局、超市都不营业。我和中国朋友周日去参观巴尔杜国家博物馆,回来时已近12点,大街上行人稀少,车辆更少。我们在街上走路,可以“横行霸道”,全然没有北京星期日街道上人声嘈杂,熙熙攘攘的样子。小巷里安静得有点让你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有点害怕的感觉。

突尼斯政府重视教育,教育投资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6.7%,6岁儿童入学率2000年已达99.1%,2001年大学入学率达22%,突尼斯目前有7所大学,突尼斯大学实行宽进严出的政策,凡高中毕业生均可升大学,没有升学考试。但大学的学年考试及格率只有50%左右,加上补考也只有60%多一点。因此4年大学,8年毕业是常见的现象。我们学院英语系三年级一班和二班共计56名学生,从未留级的学生仅有16名,留级一次12人,留级两次11人,留级最多的一名学生达7次,也就是说,至少要读11年才能把4年本科学完。学生对考试不及格,留级习以为常,持无所谓的态度,极少找老师求情,更没有找老师开“后门”的现象,大家都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升留级。多数人对成绩优秀的同学既不羡慕、更不存在嫉妒的心理,对成绩不佳的同学也不歧视,一切都在自然而然中产生、发展、变化。

中国留学生与突尼斯学生住在同一栋学生宿舍楼,极少见到突尼斯同学看书,做作业,只有考试前才拿起书本。我周围邻居的十几个孩子都是中小学生,一个足球伴随他们度过寒假、春假。暑假太热,太阳下山后,又能在街上见到他们的身影。突尼斯中小学基本上是免费教育,大学每学年的学费(注册费)也不高,相当于中学教师月工资的十分之一。真是越容易得到,越不珍惜。我对面的邻居一家5口,丈夫在食品厂当工程师,妻子在小学当老师,3个孩子上学,房子是租的,夫妻俩的收入大约1200多第纳尔,和突方聘请一位中国老师的工资差不多。但他们自我感觉很好,全家在一起,悠然自得,其乐融融。

突尼斯市市中心有一条主要大街叫布尔吉巴大街,全长不到1公里。2000年底,为迎接地中海运动会在突尼斯举行,对路面进行翻修,在市中心闹区修路,不紧不慢干了8个月,晚上没有人加班,节假日照常休息,全然不顾影响市容。就连我们住房门口一条百米长的小胡同,铺浇沥青路面,每天来七八个人,两三台小型机械,干一会儿,歇一会儿,没有一点紧迫感,前后20多天才完成。

突尼斯人经常说的一句话:“这就是生活!”当生活中发生不愉快的事情,人生历程中出现了灾难,亲朋好友中突然遇到不幸,一句“这就是生活”,就能抚平受创伤的心灵。他们就这样认为,生活如同苦中酿蜜,烦中取乐。当你有了,你就没有了;当你没有了,你却有了,这就是突尼斯人的哲理。

“我们更是突尼斯人”

因为突尼斯离欧洲较近,又是环地中海国家,所以受欧洲的影响较大,特别是法国的影响无处不在。突尼斯从小学起就实行双语教育,用阿拉伯语和法语同时进行教学,自然科学课程全部用法语讲授。初中以后,加开第二外语―――英语,到了高中,又开设西、意、德语的选修外语。

受欧洲的影响,突尼斯人的穿戴,除农村老年人外,与欧洲相差无几,少女的时装与巴黎大街相比毫不逊色。同欧洲大多数国家一样,人们横穿马路时,汽车给行人让路,这让习惯于中国思维的人―――人让汽车―――多少有些不习惯。

在大街上,你用阿语问路,当地人感到惊讶和钦佩,无形中缩短了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这儿连自由市场里卖菜的老头都会用法语告诉你价格,和你讨价还价。在知识分子阶层中,他们用阿语和你讲话时,自觉不自觉地夹杂着法语的单词或句子,而用法语与你讲话时,又不时蹦出一两个阿语单词。如果你只懂一种语言,就要不时提醒对方。

突尼斯人具有阿拉伯人行侠、好客的传统,突尼斯是阿盟成员之一,积极参与阿拉伯的事物,关心巴以冲突。打开突尼斯电视,和其它阿拉伯国家一样,巴勒斯坦新闻往往放在头条,篇幅也较长,而世界其它地区的新闻放在次要的地位。与突尼斯老百姓谈起巴以冲突,他们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坚决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谴责以色列的“种族灭绝”政策,对国际社会,包括部分阿拉伯国家的“漠视态度”表示不满。

在突尼斯也可见到许多与其它阿拉伯国家不同的现象。突尼斯男人手里提着篮子去市场买菜,抱着孩子在大街上行走,青年男女在公共场合勾肩搭背习以为常,在公园深还可见到双方更亲热的动作,这也是突尼斯社会的一个亮点。突尼斯妇女开汽车较为普遍,一家外出,妈妈开车,爸爸抱着孩子坐在旁边的现象司空见惯。女交警在街上随处可见。这些现象在多数阿拉伯国家是极其罕见的。突尼斯女大学生的比例相当高,特别是外语院校,英语系、法语系里男生仅占七分之一到八分之一。突尼斯的女婿过年过节时,带一些礼物到岳父母家探望,女婿还要帮岳父母家干活。我房东的大女婿是木匠,有一辆车,房东家里修个什么全是他包了,他的车也成了丈母娘家的“公车”。突尼斯妇女享有相对大的权力,女方可以提出离婚。突尼斯实行一夫一妻制。

突尼斯人具有欧洲人开放的观念。走在街上,不会因你是黄种人、黑种人、白种人而好奇围观。穿着也比较随意,男人多数还是西装,皮鞋,即便你穿上奇装异服,也没有人去理会,更没人会多盯上你一眼。可能因为突尼斯跨国婚姻比较多,在街上你可见到乌黑、金黄、红褐、红棕、淡黄、灰白等各种不同发色的人群,没有人对此感到惊讶。突尼斯南部柏柏尔人的肤色更深一些,还有少量非洲黑色人种,大家习以为常。

突尼斯位于非洲,具有非洲人豪放、随意、感情外露的性格。每年7、8月是突尼斯人结婚的高潮时节,白天天气炎热,但夜晚凉爽宜人。人们在屋顶平台上搭起凉棚,拉起彩灯,挂上五颜六色的气球,安上音箱。从太阳落山开始直到下半夜,播放音乐,青年人边唱边跳。门前摆放着数十把,甚至两三百把椅子,坐着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音箱传出的乐曲声可传到百米之外,周围邻居心烦意乱,无法入睡。迎送新娘的车队,一路按着带音乐的汽车喇叭,旁若无人在大街小巷巡游。足球比赛之后,车队巡游的汽车喇叭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对这种现象,大家予以默认,没有人出面劝告小声点,更没有像在法国那样,打电话报警。但当你把汽车停在别人家门口时,马上就有人出来说话,请你挪一挪!怪哉!

当我把这些现象说给突尼斯朋友时,他说,是的,我们是阿拉伯人,也是非洲人,还受到欧洲的影响,但我们更是突尼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