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将生命教育贯穿于美术课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将生命教育贯穿于美术课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自古以来,美术及其教育活动就是人类医治心理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一种手段。美术作为美育主要手段的途径,它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美术知识,也不仅仅是美术技能的训练,更是通过学习、欣赏、体验、想象、合作、评价、交流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从而使不良心理受到治疗和矫正,使各种心理功能趋于和谐,各种潜能协调发展,最后达到提高人的生存价值,体验与实现美好人生的目的。也就是说,美术教育同时也具有给学生以心理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生命教育 美术 心理

自古以来,美术及其教育活动就是人类医治心理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一种手段。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曾经说过:“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便失去了一半,这就会给各种疾病的入侵洞开了门户。”远古的美术作品,如古希腊神像、印地安人的图腾和埃及法老的陵墓,被赋予浓重的政治和宗教色彩,而被人们当作祛病去邪,保佑吉祥平安的护身符。

尼罗河畔胡夫金字塔那宏伟的形体和三角形的稳定造型,曾给千百万埃及的奴隶造成巨大的心理震慑。中国的美术作品同样具有强烈的心理效应,蜿蜒逶迤的万里长城、上下飞舞的中国龙、徐悲鸿笔下昂首嘶鸣的奔马,是中国气派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无不给每一个中国人心理上注入激情和活力……所有这些都足以证实了美术作品对人类心理产生的巨大作用。

生活中的各种图案、标志、颜色也会给人以截然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影响。如:水平线的开阔感、三角形的安定感、波形的动感、折线的烦躁不安感、旋形的眩晕感等等。德国诗人歌德研究色彩的心理效应长达20余年,他证明“蓝色能引起人心理的冷觉,红色使人感到恐怖,绿色包含着善良与和解,具有安抚眼睛和心灵的能力。”

如此典型的事例让我们美术教师不得不思考:美术教学不仅具有知识性、技术性,而且具有得天独厚的教育性。假如能在美术教学中对每个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心理健康,给予正确指导、方向教育,使他们保持健康的心态,就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培育适应万变社会的心理健康人才,从而为“快乐美术”开拓新途径。

(二)美术作业过程的心育作用。

通过美术作业(或创作)过程,使许多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疾病获得治疗、康复如初,中央电视台《夕阳红 》节日屡有报道。其实,对青少年来说,美术作业完成的整个过程,正是为他们设置了一种心理发展理想的环 境和氛围。美术教师应注意通过美术作业完成过程的自主性、秩序性和诸多困难,着重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 有条不紊踏实操作的习惯、勇于排除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以克服其依赖心理、浮躁焦虑心理和脆弱心理。

美术作业的环境安静、专心致志,具有严格的条理秩序性,有利于协助学生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首先, 美术作业过程是自由自主的,不带有任何强制性,学生宜于在老师的引导下,畅开心扉,认识和发展自我,渲 泄释放自己的感情,通过严格的作业程序要求控制自我,在独立完成美术作业中认识自我,久而久之,养成学 生自知、自尊、自信、自强等良好的自我心理,而自我心理的培育恰恰是青少年个性全面发展的核心问题。通 过美术作业过程,学生自我意识觉醒,自我心理形成,他们自然会摆脱长期以来对家长和教师的依赖,使其依 赖心理逐步得到矫正。也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缺乏认真完成美术作业的习惯,除了自身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外 ,严重存在着浮躁焦虑心理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课堂上坐不下来,作业常是“半片子”,而美术作业强烈的 秩序性是治疗这类不良心理的良药。老师要严格按照程序要求,一丝不苟地强化作业辅导,克服焦虑心理会收 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四)美术活动的心理作用

美术学科课程外的美术活动课及各种美术活动的开展,这点在附校也得到了展现,例如:美术展览,美术竞赛,美术讲座,美术墙报,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等等。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这些活动中,增多了学生交往的机会,相互合作的机会,有助于增加群体意识,在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中,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信任,责任感等社会性情操得到极大扩充,集体活动与个体活动相结合,无疑对学生的自主心理,进取心理,相容心理,克服和矫治固执心理,孤独心理,封闭心理都有极大的帮助。

教学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一系列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的心灵从不同程度上进行了一次洗礼,就一定能为“快乐美术”开拓更多的“快乐”新途径。

(五)将生命教育贯穿美术课程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学校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授,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使中小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

生命教育的最基础目标,在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学生在整个教育历程中能够体会身为人类的意义与价值,重视生死大事,珍爱自己,保护生命,了解生命来之不易,也体验生命成长的艰辛与苦难,并转化为更积极正向的行为,认真生活,发扬生命的光与热,活得更有尊严。例如高一《不同的歌声》这节鉴赏课中,在选择教学资源时我认为可以联系“5.12汶川地震”,因为那里是羌族的聚居处,在书本上知识介绍结束后,可以贯穿一点羌族的知识,给学生介绍一下这个民族,同时也让学生对生命有新的认识,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在感动中了解文化,在沉思中学会坚强!

要知道我们的美术教育不是培养画家,而是培养一代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每一个学生身上都蕴含着创新的潜能,只要解放学生的手脚,善于引导开发,才能在开发课程资源教学中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即将成为美术教师的一员,如何将美术教育中与心理教育相结合是我们终身必须追求的。如果将来进入一所封闭式学校任教,我将努力去实践我的这些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