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将生活带进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将生活带进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国力不断增强,而国家社会和家庭也为下一代提供着越来越优越的成长环境,在开放的环境下,现今的中学生更愿意接纳新事物,更容易接受新知识。然而,他们却普遍觉得物理难学,为什么呢?

【关键词】物理教学 中学生 生活 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168-02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说到底,就是要将物理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如今的中学生觉得物理难,我认为原因有两个:

1.物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老师讲授的知识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的兴趣自然就低,也就失去了学下去的动力。

2.较多的中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局部的、片面的。家庭提供的优越条件,使他们缺少了某方面的生活经验,对某些生活现象和生活物品不了解。因此“从生活走向物理”也就缺少了应有的基础,学生也就觉得陌生了。

既然初中物理的课程设置是充满生活气息的,那么要想学生乐意学物理,我们就应该将生活带进课堂,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场景中学习物理,应用物理,再将物理带入真实的生活。

一、将教学过程融入生活体验中

物理知识的获取是学生通过对自身生活经验和体会中,分析归纳,总结推理得出来的,因此,学生生活体验的再现,对于物理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老师应该为学生创设真实、形象、生动的生活情景,引领学生对生活实例进行分析总结。

例如:在讲解《功率》前,我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这样的体验:以班上体重相同或相近的两名学生为一组,进行爬楼梯比赛,并记录他们各自所用的时间。在物理课堂上,我引导每组同学分析讨论:两人做的功是否一样?谁做的功较快?因为有过这样的体验,学生对功率的理解也就深刻了。再如:在讲解不做功的情况时,我让一名女生举起一只哑铃15秒不动,并动员全体同学倒数。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劳而无功”。

这样的共同体验,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使物理课堂“言而有物”,不再“纸上谈兵”,讲教学过程融入在生活体验中,大大拉近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体验的距离。让学生体验后,我们再对实例进行分析才能发现生活现象中的一般规律,更有效地将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中,更好地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

二、让物理实验充满生活气息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而物理实验对于建立物理基本概念和理论及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方面也是具有其它任何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初中物理更是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很多的知识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应用。我们可以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眼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都来源与生活,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三、拓宽大学生的生活体验,让生活走进课堂

对于物理规律或物理现象的理解,如果只是单纯在公式上或理论角度进行分析,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枯燥,印象也不会深刻;借助生活实例无疑是很好的解决办法,但如今的中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宠爱,他们错过了生活中某些现象和事物,缺少某方面的生活经验,一些我们认为常见的社会现象和生活用品,他们可能从未接触过,而对于那些不熟悉不了解的事物,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而初中物理课程的设置是“来源于生活”,只有拥有那些生活体验,学生才会“胸有成竹”,才能明白课本的知识和规律。因此,注重拓宽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注意生活现象,将生活带进课堂,是学生学好物理的第一步。

例如:在讲《杠杆的应用》时,我特意在市场上找来了一把杆秤和起子等工具,还买来了一条鱼和一瓶汽水等生活用品。在课堂上,学生看到了活蹦乱跳的鱼和杆秤等物品,兴致一下就来了,都很活跃。我先让学生讨论如何使用杆秤和起子,再让他们用杆秤测量鱼的质量和用起子打开瓶盖,并指导他们分析:杆秤和起子也是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课后,有学生告诉我:超市里一般使用电子秤,杆秤她还是第一次接触,起子也是第一次使用!经过了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就会更关注生活,更多地观察和思考我们的生活想先,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有利于“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理念的实现。

总之,将生活带进我们的课堂,努力将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思维在逐层递进中深入发展,我们的课堂就会鲜活多彩,富有生命力,使他们真正体验到物理的应用和价值,体验到自己所学习的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生活课程”从而在最大限度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效果。

作者简介:

吴教兴,性别:男;广东省中山市人,1982年出生,学历:本科,职称:中学一级物理教师,广东省中山市沙栏初级中学物理教师,研究方向: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