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俗文化与大众接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雅文化和俗文化共同构成了审美文化,近些年来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异军突起,俗文化在文化艺术发展过程中越来越为人关注。本文通过阐述俗文化的界定及其价值特征,阐述了影响大众接受俗文化的人文因素、心理因素,并提出要平衡发展雅文化和俗文化,警惕和控制俗文化中不良因素的蔓延。
关键词:俗文化;人文因素;心理因素;抵制低俗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4-0202-02
大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升了俗文化的发展空间,文化产业的日益蓬勃使得雅文化与俗文化分庭抗礼。雅文化与俗文化共同构成了审美文化,并在长期的发展中不断融合、转化。在今日中国,市场的导向作用以及大众对于文化艺术产品的消费心理促使着雅文化与俗文化的合流,俗文化的大行其道成为艺术发展中的重要现象。俗文化已经深入到当代艺术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电影电视领域有着大量的表现。研究俗文化与大众接受对于俗文化的健康发展,以及引导大众形成积极的审美趣味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
从审美文化的角度来看,雅与俗都是针对艺术创造及作品的审美品位而言的,是人们追求的不同审美目标,体现了两种不同的审美标准,都是审美文化的内在构成部分。雅,即高雅,典雅,雅致,一般说来能称之为“雅”的文化艺术作品都具有较为复杂的艺术样式,以及较为高远,深刻的精神追求,能够展现创作者的深邃的精神境界;适合有较高文化教养和审美趣味的人们的口味, 显示较高的文化品位, 具有严肃、纯正、典雅等特点。而所谓的俗文化,就是指那些产生于民间,流传于百姓之中的文化艺术,具有通达晓畅的突出特征,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更加注重对于文化艺术的娱乐功能的追求,带有日常化的特点,清新流丽、活色生香。因此,俗文化往往不拘泥于艺术规范的藩篱,突出自身娱乐化的特点,显示出不同于雅文化的旺盛的生命力,为大众广泛接受。我们今天所讨论的大众对俗文化接受中的“俗文化”,不仅仅包含通俗文化,还包含一些不可避免的低俗、庸俗的文化艺术。
从古至今,俗文化都是审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俗文化的特征使得其易于大众接受,换言之,大众对于俗文化的接受具有合理性,这也是俗文化生生不息,受人追捧的重要原因。俗文化所具有的审美价值、社会价值和伦理价值都决定了其易于大众接受。俗文化的审美特征决定了其为大众广泛接受的可能性与合理性。从内容上讲,一方面,俗文化中包含审美元素,虽然俗文化中审美元素所占份额不如雅文化的审美元素丰富,但在很大程度上它也富有一定的思想含量,能够反映现实生活,贴近大众的审美经验,更易引起共鸣。另一方面,俗文化具有更多的娱乐元素,带给大众或新奇或刺激的感官感受,大众在欣赏俗文化的过程中能够放松身心,从而带来心情的愉悦之感。从形式上讲,其传播形式大多依据民间的方式,或口口传播,或以物易物,或引其形式与内容的引人入胜的特点而不胫而走。①纵观整个艺术发展史,各个时期的俗文化都具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例如清末的白话小说,采用白话而非文言,拉近了与市民阶层的距离,再如电影这一近代诞生的艺术样式,更是综合了各家之长,更是为各个阶层、各个年龄阶段、各种人生经历的大众所乐于接受。
俗文化同雅文化一样,同样具有社会价值,俗文化不像高雅文化“曲高和寡”,它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它的流行性和娱乐性使得其被大众广泛接受。众所周知,社会大众包括各个阶层、各类人群,人们因其人生背景、受教育程度、个人喜好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欣赏水平。雅文化以其深邃的精神境界,纷繁复杂的艺术形式为精英阶层所接受,而俗文化恰好可以满足百姓阶层的精神需求,特别是在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背景之下,发展俗文化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促进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此外,某些俗文化同样具有雅文化所追求的艺术形式和内容,同样为精英阶层所喜爱。俗文化中所包含的思想含量,也对百姓起到一定的教化作用,虽然不像雅文化或主流文化那样包含较多的认知、教育价值,但它能够寓教于乐,起到意想不到的巨大作用。
俗文化不仅具有审美价值,社会价值,其伦理价值也是有目共睹的。所谓伦理价值就是关于社会性关系中利益价值取向的评价和判断。一些俗文化作品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出发,包含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弘扬“真”、“善”、“美”,宣扬“仁”、“孝”等观念,从而起到加强道德教化的作用。像是某些电影电视作品,以家庭伦理为核心,展现生活的现实状况,以此来激发大众强烈的道德认同感,探讨社会道德规范,从而教导人们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
俗文化的诸多价值让我们看到大众对俗文化的接受具有合理性,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有些俗文化中确实包含某些不良因素,如若不加以控制,任其发展将会滑向低俗、恶俗。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不能因为其具有某些不良因素就全盘否定俗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俗文化易于大众接受,能够满足社会大众精神文化生活,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是有利于社会文化健康发展的。对于俗文化我们不能阻碍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我们应该把握好俗文化中通俗与低俗的界限,及时剔除俗文化中的低俗成分,保障俗文化的健康发展。
二
在历史上,俗文化大都来自于民间,不同于文人化的创作,百姓创造出的俗文化往往更接“地气”,更突出其地域环境、民族风俗的审美习惯,并受到社会风尚的局限。而作为俗文化接受主体的大众而言,不同地域环境、民族风俗、社会风尚等也影响着俗文化的大众接受。俗文化的大众接受不仅受到俗文化本身的特征和价值的左右,更为地域环境、民族风俗以及社会风尚等人文因素所深刻影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域环境造就了人们不同的语言、性格特征,生活方式等等,这些也深刻作用于文化艺术领域。地域环境对俗文化的大众接受就有着明显的影响。例如,我国的二人转这一民间艺术,就深深的植根于东北的黑土地上。赵本山所创造的刘老根大舞台在东北地区可谓是红红火火,然而,却需要改良节目,使之更为环保、绿色方能为全国大众所接受。再如,周立波创作的海派清口的演出就十分具有上海地域的特色,其方言的使用量就决定其不能为我国其他地区的大众所广泛接受。
俗文化的形式特点与民族的文化习俗的历史积淀密切相关,一个民族长期生成的生活习惯和风俗往往决定了这个民族的审美习惯,进而对其审美接受产生深远影响。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虽然经过千百年的民族融合,已经形成民族之间相互尊重与包容的共识,但不同民族之间仍保有不同的民族禁忌,各民族的艺术样式也存在很大差别,因此,民族的生活风俗影响着俗文化的大众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讲,大众对于俗文化的接受必然具有民俗特性。
俗文化作为大众文化的一个分支,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由于俗文化更为大众接受和喜爱,具有较强的流行性,更容易形成一时的社会风尚,任何时代和社会都是如此,社会风尚对俗文化的大众接受的引导作用是有目共睹的。②人是社会的人,个体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都要受到社会的影响和制约,而大多数人无法保有独立的认知力和判断力,也就是具有从众心理因而接受俗文化。
三
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大众文化的异军突起,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得日常生活都转向审美。审美泛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人们从寻求艺术美的陶冶到关注个性化的个人体验,从追求纸质媒体时代的文字想象到新媒体时代的图像复现,社会心理和个人心理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也对俗文化的大众接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社会心理就是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普遍理解,是社会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社会生活的实际状况将最终决定人们的社会心理,最终形成一种社会氛围或风气。在今日中国,俗文化的流行和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特别是在在当今大众文化崛起、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社会背景之下。大众文化的崛起使得人们更加寻求个性化的个人体验的愉悦,而这为俗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夯实了社会心理基础。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消解了雅文化和俗文化的界限,而俗文化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娱乐性更成为大众所广泛接受的娱乐样式。
个体在审美的过程中,所追求的审美目的往往不尽相同,由于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其审美体验的层次也有差别,这同样会影响大众对俗文化的接受。个体的审美目的通常是追求审美愉悦,或是自我满足。而审美愉悦往往来自于个体在接受文化艺术的过程中,获得心灵的净化,精神境界的提高,忘却生活中的苦恼、烦闷,超脱于世俗之外。这可以说是个人心理需求的较高层次,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审美。众所周知,俗文化中包含一定的审美元素,既不是阳春白雪又非高山流水,其中的审美元素贴近大众,易于理解与接受,可以满足个体的审美需求。然而,个人的心理需求并不是都能够保持在高水平之上的,还有较为低层次的生理需求需要被满足。个人的生理需求集中体现在满足人们的欲望,使人们获得前所未有的感官刺激,比如满足人们的窥私欲、、发泄的欲望,冲击人们的视觉、听觉等等。而俗文化中所大量包含的娱乐因子恰好使得部分个体获得欲望的替代性满足,特别是俗文化中稍有些低俗的成分更可以起到刺激大众感官的心理需求,从而决定了大众对俗文化的乐于接受。
四
在今日大众文化和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中国,市场的导向作用以及大众对于文化艺术产品的消费心理促使着雅文化与俗文化的合流,人们对于精神文化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俗文化的繁荣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在任何民族文化历史上,大都体现出雅文化与俗文化的并存共生,相得益彰,相互倚重。③保障雅文化和俗文化的平衡发展,警惕和控制俗文化中不良因素的蔓延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雅文化具有较高的内涵和意蕴追求,精致考究的艺术形式,表达了崇高的精神境界,对大众起到了教化作用,并被精英阶层所接受,然而,“曲高和寡”却成为雅文化一直以来的弱势所在。俗文化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广泛的接受群体,虽然其内涵和格调不如一些高雅文化和精英文化那么崇高,但它极大的丰富了文化艺术活动,满足了老百姓的精神需求。另外,俗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保护和传承民俗艺术以及传统的艺术样式,像是传统相声、二人转等等。
俗文化作为审美文化的分支,包含许多内容,仅一个“俗”字就有通俗、低俗之分。一般来说,通俗文化由于具有基本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因素而能被大众广泛接受,无论是精英阶层还是普通百姓都不会排斥通俗文化。低俗,实际是在通俗的基础上的对于低级趣味的表现与张扬。由于俗文化往往连接着市场与高额利润,因此在发展俗文化的过程中,最值得我们警惕的是低俗化的蔓延,我们也应该控制俗文化中不良因素的扩张。控制与克服低俗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对于低俗的文化艺术作品或活动我们应该加强文化立法,用法律手段来保证文化艺术的良性运转。但是我们也应该了解,文化艺术不同于其他商品,它的精神层面很难以法的形式来加以控制。因此,在加强以法治文的同时,还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标准来衡量通俗与低俗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度的区别,并结合社会舆论引导来促进俗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注释:
①田川流.当代文化建设背景下文化艺术活动的通俗与低俗[J].艺术百家,2010(6).
②田川流.艺术美学[M].2007:188.
③田川流.当代文化建设背景下文化艺术活动的通俗与低俗[J].艺术百家,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