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昆德拉的“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昆德拉的“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轻者为正,重者为负”,一者通过不断地背叛来实现自我,保护自我,成就绝对的自我,但最终不得不因此不停地背叛、消解,甚至叛己所叛,完全丧失目标,丧失方向,最终完全迷失自我。一者通过压抑达成妥协,一再屈服于世俗道德和责任,一再羁绊于媚俗的名誉与身份,抛弃灵魂固有的原则,代之以妥帖的处世之道,最终回想起来连为什么而活的看似简单的问题都一脸茫然,依旧达成与自我的完全迷失。

【关键词】自我价值;媚俗;自由;生存困境

从符号学意义上来讲,昆德拉《生命的不成承受之轻》中弗兰茨伟大的进军是靠拢大多数人(即所谓“中项”的群体),他在此举中试图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弗兰茨不愿作为异项被标榜而受到隔离,他也没办法做成当局的正项而占据决定性地位,他只有投入到大部分的队伍中才有了群体的支撑,在心理上他找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归宿感。

讲到归宿感和自我价值的寻求,我们可以联想到我们现代人的生存境况。我们每个人作为个体存在,都时时刻刻在寻找自我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价值,然而这个寻找自我价值的过程意味着什么,有时却不是能为我们所掌控的。就像萨宾那的背叛一样,弗兰茨是从正面追寻自我存在的意义,而萨宾那是从反面逼迫出自己的个体价值。

萨宾那的背叛是一步步由外向内的趋势发展的。一开始她背叛父亲,反对禁止爱情的清教徒气息,这是在宗教意义上的思想分离,然后中学毕业后美术学院的注册她背叛了意识形态的掌控,离开弗兰茨的背叛是被逼无奈的,萨宾那与其被迫接受公诸于众的爱情,她选择了离开弗兰茨,这对个人认同的自由的向往。背叛让她渐渐顺从自我意愿,也就是寻求自我价值的过程中被边沿化,直到她漂流到美国和为自己所立下的遗嘱,我们看到了她背叛跨越式的发展,她从背叛外在的他者,扩展范围到侵蚀了自我的领地。萨宾那背井离乡,抛弃了家人和同事,抛弃了过去来到陌生的美国。一个人之所以称其为她自己正是因为她的过去,萨宾那抛弃了自己的记忆,将自己的身心抛之于陌生的美国大地,这其实是试图与过去的自己决离。她背叛了他者和自我之后,没有了背叛的对象,背叛这个寻找自我价值的方式便无疑失去了作用。她失去了自我,她寻找自我价值便少了自我作为支撑点,没有自我何来字我价值?我们可以看到,在最后,萨宾那迎来了浮在半空中“轻”的状态,她个人和外界的区分界限变得模糊,在她背叛自己的同时,她也将自我对象化了。她抽身出来,“审视”包括自己的一切事物,这种轻的状态在我们常人是无法接受的虚无,我们猜想这便是作者昆德拉该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命名由来。

所以,在我看来,媚俗在社会群体中的定义很大程度上是在寻找自我价值和一种大众认同感。媚俗的前提是划分一个自我范围,然后排斥来自这范围以外不可接受的一切。自我范围的划分就是确立自我价值支撑点的过程,排斥范围外的举动就是在强化自我和外界的区别,这便是排他性的表现。

寻找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区分自我和外界的过程,背叛实际上是强化了自我和所背叛的外界对象的界限,凸显了自我的存在,找到了内心的皈依感。但是背叛到了极致的程度,即背叛他人的最终,背叛者背叛了自我,那么她和外界的界限模糊了,不能区分自我和他者,失去了自我价值的支撑点,自我价值便不存在了。这便是萨宾那漂浮在半空中的轻的状态。很多人认为最终的轻是种被批判的状态,而在我看来却截然相反。轻是一种没有自我和他者之分的浑然境界,昆德拉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并不是在批判轻,而是强调,对一般人而言,轻这种漂浮的状态是难以承受的,并没有说轻是错误的。可以说轻是人存在的更高的一个境界,是超越自我价值之上的。

昆德拉在写此作品的时候,按笔者揣测是有揭示现代人生存困境的意义存在的。而这种揭示正和弗洛姆关于价值追寻和自由建构的理论有相契合之处。首先,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语境下,弗洛姆和批判学派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其理论中渗透着许多批判学派的观念,包括对工具理性的批判。自由的观点是弗洛姆联系现代人的生存状态进行的思考,其指向是现代人的生存处境。同时,书中还涉及了大量心理学、精神分析以及宗教和历史的证据。该书本身的难度和容量都都很大,因此,单用自由的观点孤立地套到文本上分析萨宾娜的方方面面可能会出现一些偏颇。

弗洛姆说:“由于摆脱了外在权势而获得了日益增长的自由,我们得意忘形了,因而没有注意内在的束缚、冲动和恐惧。”我们应该获得的“新型自由”是,“一种使我们能认清自己并对自己和生活充满信心的自由。”(我暂且说是第一种自由)而文艺复兴已降我们所获得的自由是“自由行动,尽其所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暂定为第二种自由)

资本主义的兴起使第二种自由成为可能,并且提高了人的主动性。但是由资本主义的经济特征(这一部分和批判学派有一致处,即认为人被物化了,成为经济目的的工具,人在这个过程中感到无意义和无能为力)使得人的成功不再依赖社会中的固定位置,而完全成了自己的事,这促进了个体化,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人与人联系的中断。但是,这并非人自愿的。我们基本可以明确,资本主义带来了自由(第二种)和孤独。复杂难以把握的政治情形、失业和战争都使人感到更加无能为力。孤立、无能为力感是现代人的普遍心理。

所以,弗洛姆所说的“逃避自由”,逃避的是第二种自由,因为人不能承受它带来的越来越强的孤独感。萨宾娜追求的自由,是第一种自由,而在弗洛姆的观点下这种自由尚不可实现。萨宾娜的可贵之处在于,她追求真正的自由而不得,但并未屈从权威,逃避已获得的自由(第二种自由)。

对于人们面临这种生存焦虑如何解答的问题,弗洛姆所提出的解决途径是用爱和人们之间的交际来得以观照现实生活。然而,这种所谓的“观照”到底能否成为拯救人类心灵危机的有效途径,这还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2]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

[3]弗洛姆:《逃避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