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邢台清末民初“布袋院”民居的特点及设计理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邢台清末民初“布袋院”民居的特点及设计理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邢台“布袋院”是华北独有的一种建筑形式,不同于周边地区传统民间建筑,通过对邢台清末民初传统民居“布袋院”在平面布局形式、民居的基本特色、艺术审美、设计理念等方面的具体分析,深入阐述该地区民居院落建筑所体现出来的自然或历史及各种文化符号,借以唤起人们对这一区域民居建筑的关注与保护。

关键词:“布袋院”;民居特色;设计理念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国内住宅大批量建设,由于过分强调标准化,机械地满足规划条件的要求,很多住宅已远离了传统,形成空间组合上毫无意义和特色的居住小区,致使文化内涵缺失,邻里关系淡漠。现代人住在里面,好像总少了一些特色,少了一份生动,甚至模糊了一个地方和另一个地方之间的区别。基于这种现状,通过对冀南邢台清末民初传统民居院落“布袋院”的分析,去寻找民族传统民居建筑的精髓,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布袋院”民居的由来及分布

邢台市位于河北南部,历史悠久。清同治、光绪年间顺德府(现邢台)毛皮业高度发展,羊市街、羊市道已经形成全国最大的毛皮市场。随着贸易的逐步扩大,集市形式的经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时的经营发展,店铺成了商业销售的一种需要,临繁华街道选址建店的位置建设店铺,由于商家多临街面窄,因此,铺面只能沿着摊点的纵向进行建设于是形成了狭长的院落,这些院落有着四合院的基本要素。但是,它又和北方传统的四合院不尽相同。它通常是前店后居式的,所以是一种商住两用建筑。由于沿着店面的长向进行建设,于是在传统的四合院基础上就形成了一个狭长幽深的院落,有的深达五十多米,二进院三进院甚至五进院不等。整个院落恰像一个可以收口的布袋,而临街的门口就是这布袋的口,所以这种四合院就是邢台特色民居――“布袋院”。邢台市的东南部“好南关”一带集中分布了清末民初的传统民居院落“布袋院”。现今仍然沿用着顺德府时期的道路名称,像东大街、西大街、北大街、花市街、马市街、羊市街、牛市街、羊市道等街道,都曾经是“好南关”商业最繁华时期的街道。而这一独具特色的冀南清末民初传统民居就坐落在这些街道两侧的民居院落。它的布局特征是沿街的拱券门、几进几出的深宅大院、院落两侧窄而长的厢房。并且是沿着街道而建,呈狭长布局,有南北朝向的,也有东西朝向的,民居建筑继承冀南传统民居院落的建筑风格,配以平檐式门楼、影壁、厢房、穿堂、布廊和起脊布瓦正房等,形成了邢台特色的民居。

二、“布袋院”民居的基本特色

1.中轴对称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主要特色为中轴对称、散点布局、室内外空间浑然一体。重要的建筑物分布在主轴上,一进又一进,两栋之间留出空地,叫做天井或庭院。在两侧的横轴上,安排较次要的建筑,左右相向对峙,对中心天井形成拱护包围之势。这种对称法可能得自生物对称形态的启示,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在农业社会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它表达了宗法、人伦及礼仪制度,再加入阴阳五行风水理论之支持,形成了中国人最重要的空间形式。为了防御及其地理条件的限制,也常常略有微妙的变化,人们居住在合院的空间里,它犹如人体的皮肤的延伸,处处充满了和谐。中轴对称布局在冀南邢台“布袋院”传统民居建筑得到很好的运用:院落中间为青石铺成的甬道,两侧厢房以甬道为中轴形成轴对称格局。

2.空间有序

大门、影壁、倒座、前院、垂花门、中院、东西厢房、正堂、围墙等组合,把“布袋院”空间构成的完美和谐。这些设置内容经过轴线安排之后,形成了许多较封闭的院落。访客进来,每到一处只能得到局部的视觉范围。一般而言,临街店铺有两个门,一个可以进入店铺的拱券门,另一个则是可进入院落的门。因为直接进入院落则通透性太强,而入口偏离中轴线则可做到通而不透。经过这些精心的安排,使人在民居中的行进路线与活动无形中就受到暗示,得到一种既庄严又富变化的愉悦气氛,这符合中国传统民居的含蓄思想。

3.以景生情

冀南“布袋院”传统民居空间设计中非常重视人工造物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关系,人们走进其中,在厅堂、庭院、回廊中穿梭,可以感觉到它的空间层次的丰富变化。无论你走到哪里,你都可以感受到空气与阳光的存在,在以各种景观来调整人的视觉感受。如在天井中设计有各种山石花草鸟兽鱼禽,各个空间的交界处设计做工精致的门洞、门廊,有些富足人家的民居院落后面还专门设计有后花园,这就给人提供了更为完美的空间组合形式,使人深入其内,各式景观,目不暇接。

4.功能分区明确

冀南邢台“布袋院”在传统民居的空间设计中还非常注重功能空间的多项组合,门面、内廊、卧室、室内夹层等空间内都有多项用途,既是走廊又是储藏室、即是书房又是会客厅。并根据商业经营需求,“布袋院”还很好地满足了当时的销售空间、储藏空间、主人居住空间、仆人生活空间、会客空间、休憩空间等多种功能需求。狭长的形制巧妙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在今天的住宅设计中应该充分借鉴的。

5.形制规整

在我国封建社会,长期以来的宗族观念及封建伦理思想对邻里生活空间形成了较大的影响。民居的空间居住形态往往是一个大家组聚集在一起。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结纽带以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为主。由于家庭成员较多,构成复杂,家庭生活的功能增强,使某些家庭生活成为邻里生活的特殊形式。这种居住方式在空间布局上多采取四合院、三合院等以内向庭院组织空间的形式。这些内向庭院成为人们生活的公共空间。可以这么说,冀南邢台清末民初“布袋院”传统民居平面院落形制、空间形态也是四合院的一种变形或演化的产物,四合院有正房、倒座,两侧的厢房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而它的平面为长方形,院落数量不同则院落长度不同,一般长为50m―80m,宽为10m―13m。与四合院相比,其不同就在于延伸的地方四合院只有一座院落,并且是多进式院落,有两进式、三进式或四进式,是延长的四合院。另外,一般四合院正房为北房,倒座为南,两侧为东西厢房,而冀南邢台“布袋院”因“院随商起”,与道路朝向相关,如羊市街为南北道路,则该街道两侧“布袋院”的正房为东房,倒座为西房,而南北向建筑为厢房。在功能上四合院为纯居住院,而冀南邢台“布袋院”传统民居则更强调商住两用功能。

6.类型丰富

冀南邢台“布袋院”传统民居设计类型十分丰富。按入口和院落的关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入口与中轴线偏离,另一类是入口与中轴线贯通。其中,以入口与中轴线偏离的类型居多。一般而言,临街店铺有两个门,一个是可以进入店铺的拱券门,另一个是可以进入院落的门。按院落的进深,则又可以分为一进院、二进院、三进院(又称标准四合院)、四进院。院落的深浅反映了当初建造者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从建筑组成看,院落由倒座、正方和东西厢房组成。四进院是目前发现院落最深的一种类型。在邢台清末民初传统民居“布袋院”建筑的综合布局与造型中强调单体与群体的连接以及与附属物的组织,有的院内还设置了穿插灵活、布局巧妙又空灵剔透的影壁重门、回廊、花园或者按两条中轴线布置成若干院落,所以“布袋院”一般比较宽敞,呈长方形。

三、“布袋院”民居的设计理念

1.符合传统院落基本层次

空间的形态是通过点、线、面三大要素的运动形成的界面围合,这三大要素构成了中国传统民居院落基本层次系统。点,是具有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指的是内含的独立实体要素;线,是以长度、方向为主要特征,通常指要素的线性布局形态;面,不仅具有长度,还有相当的宽度,是指围合的边界实体要素。

内含独立实体要素包括民居建筑小品、自然景物等独立实体,是民居院落空间布局的焦点。“点”的部分体现在冀南邢台“布袋院”传统民居中有建筑小品,如石凳、石雕、石桌等,在为人们提供休憩等物质功能的同时,也点缀、装饰、美化、烘托、活跃了民居院落空间的气氛,给人以美的感受;自然景物,如树木、花卉、山石等可以塑造地表、充实民居院落的景象,可以遮蔽院墙、拓展庭院空间,更重要的是它们满足了人们接近自然的本性及传统思想中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丰富了传统民居院落的构成。

院落要素的线形布局形态是指材料质感、光、色、结构、装饰等方面的重要属性,共同形成丰富的空间形态。为了体现传统“布袋院”民居院落氛围,这里采用质感轻、通透、线条感强的围合要素,使室内外中介空间模糊化;在装饰方面采用对比鲜明的色彩,通过色彩的大胆运用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并通过细部雕刻、构件、体量间光与影、明与暗的对比增添色彩的丰富性,加强民居院落的空间层次感;通过外露线性结构的装饰性与运用特点暗示“布袋院”传统空间特质。

除了上述形式特征外,民居院落“面”的要素是指围合性。这里的围合实体要素包括单体建筑立面、围墙、地面(包括水面)等。作为围合实体要素重要的界面元素,“布袋院”建筑单体同院落之间互相影响、相互渗透。一方面,它的功能、规模、性质制约着院落空间的形态、景象、气韵;另一方面,建筑物的立面作为庭院的背景,使院落空间更加完整,以院落空间性质决定建筑立面特征。当然,“布袋院”院落的围合除了单体建筑外,还采用院墙、隔墙、照壁等无内部使用空间的墙体构成,既隔断院内外的人流交通,也切断院内外视觉联系。院墙实界面虚的方式在“布袋院”传统民居采用的非常巧妙:一是把实界面转化为可通透视线的虚界面,二是将实界面处理成“复合界面”,将二围合转化为三围合,增添空间界面的层次性。地面设计上,不同性质用地对应有各自的铺地材料、大小、纹样等,藉此对空间进行限定与划分,材料划分一般较小。在庭院设计中,动静结合的自然设计营造出良好的自然气氛的同时室外设计室内化,即将院内的要素与细节当作室内来设计是“布袋院”传统民居院落设计的又一体现;在尺度上采用双重标准,一种是以人为标准的宜人尺度,另一种是以礼制思想为标准的高大尺度;细节设计上如同室内设计般以匾、联、楹、阕等体现商人、文人、士大夫的思想意境。

2.体现传统居住观念

庭院是中国传统的空间形态,在中国的居住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庭院文化是中国传统民居文化的核心。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中,“仁、义、礼、智、信”这一思想观念占据着最核心的位置。冀南邢台市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传统民居“布袋院”,就蕴涵着深厚的庭院文化。这一带传统民居布局除了具有轴线清晰院落分明严格区别外,还体现尊卑有序的特点,强烈体现了封建宗法制度对传统民居的影响。居住空间的分配和各层院落递进的台阶充分体现了这种思想。随着中间青石甬道的延伸,过厅房、正房室内地坪越来越高,体现出长者为尊的思想并反映主仆地位的差异。

3.满足安全需求

冀南“布袋院”传统民居院落的围合格局是与农耕社会的对内共产、对外防御心理相适应的,是人类共同的心理素质决定的对安全感的需求。狭长的“布袋院”以其形制满足了当时安全需求。首先,前店后场是院落的部分功能,保证生产技术不易被泄露;其次,主人生活在内,仆人生活在外,能保证主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陈从周等著.《中国民居》[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3年

[2]高潮主编.《中国历史文化城镇保护与民居研究》[M].研

究出版社.2002年

[3]汪之力主编.《中国传统民居建筑》[M].济南:山东科学

技术出版社.1994年

[4]汪之力.《中国传统民居概论上》[J].《建筑学报》.2003年

作者简介:

1.王晓梅,现任教于河北邯郸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艺术设计系,山东大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建筑艺术。

2.刘晓冰,现任教于河北邯郸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国画系,河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画、书法。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冀南清末民初“两甩袖”“布袋院”式民居研究及对新农村民居建设的启示》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00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