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青年志愿者活动对高职生职业素质影响的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青年志愿者活动对高职生职业素质影响的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对高职生职业素质的要求的越来越清晰,高等职业院校开展职业素质教育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分析了高职学院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对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影响,并尝试提出如何构建高职院校青年志愿者活动长效机制来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以期为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落实和发展作出微薄贡献。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素质

一、高职生职业素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职业心理素质不良。目前,部分高职生由于高考没有发挥的好而进入高职院校,入校后常常会有悲观、缺乏自信的心理,耐挫力差,缺乏进取心和自我控制力及拼搏进取精神。此外,有些学生不能正确把握和调控自己的情绪,缺乏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心理素质锻炼,在工作后不能适应工作环境。

2、思想道德素质偏低。高职生的道德状况目前存在一些不用忽视的问题,甚至出现学生思想道德滑坡的趋势。首先,缺乏应有的诚信度,其次,尊师气氛淡化,课堂上玩手机、吃东西、睡觉等现象屡见不鲜。第三,缺乏立项与信念,奋斗目标不明确,思想空虚,对待学习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待各种校园活动没有热情,玩世不恭,游戏人生。

3、职业意识淡薄。据统计,80%的高职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目标、到来、道德、职业能力及发展等问题毫无思考。更甚至多数同学不满足于基础性工作,50%的同学处于一种眼高手低、空想的状态。

4、职业道德水平低下。当下,许多大学生受拜金主义影响,缺乏敬业意识和奉献精神,职业道德水平低下,主要表现在:事业心不强,敬业意识不够。本职工作缺乏热情,奉献感不强,对企业缺乏忠诚意识等。

二、青年志愿者活动与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之间两者关系

第一,志愿服务能够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个体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个体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素质能力的综合,在这里大致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有效地提升了自身的职业能力,从而增强了大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

第二,深入服务实践,增强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个体各种素质能力发展和运用的基础,是一般职业能力的核心,只要身体素质正常,经过一定的教育与实践,一般的通用素质能力都可以养成。许多志愿服务活动对志愿者的身体素质都有一定的要求,为了圆满完成志愿服务目标,志愿者们必须参加锻炼,使身体素质达到要求的标准。

第三,理论结合实践,提升专业技能。志愿服务是把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的良好平台,大学生往往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有选择性地参与志愿服务,这就为他们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供了实践机会,从而有效提升专业能力。一般而言,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往往表现出更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自己未来职业的规划和发展。

第四,锻炼辩证思维,提高创新能力。辩证思维是创新型人才所应具备的重要精神特征。大学生可以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省察自己的观念或偏见,反思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服务角色,在失败和挫折中不断总结和提高。在志愿服务中,大学生需要不断地面对新问题和复杂情况,为了清楚地认识新问题,需要自主判断问题并不断做出决定,其思维的系统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均能得到有效提高。

第五,志愿服务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志愿服务可以扩大大学生的社会关系资源和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缩短他们的职业适应期。

三、如何构建高职院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机制

1、完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动力机制

1)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尽量满足志愿者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在活动过程中提高道德认识、判断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志愿服务内化为自觉醒悟,变“要我参加”为“我要参加”。从而做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才能保持志愿活动的持久性。

2)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发现培育宣传典型,激励志愿服务行为,保障志愿者权利,更好地发挥注册认证制度积极作用,并将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情况纳入学分考核,与学生评奖评优、入党及毕业生推荐相结合。

2、创新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机制

1)大学生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志愿服务认证制度以及志愿服务的考评体系来完善志愿者组织的管理制度。管理部门对青年学生广泛参与志愿服务进行有效激励和引导,全面掌握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情况的基本信息,建立动态的志愿者资源数据库。

2)创新志愿者服务项目运作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第一,根据志愿者服务的特点来制定相关的活动内容,设计项目活动,形成独具特色青年志愿者服务。第二,在项目管理中,需要建立完整的活动文档,反映活动项目进展的全过程,并为以后提供参考资料。第三,建立可行的项目评价体系,选好评价结合点,针对所实施的内容进行考核,并及时通报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制定实施方案。

3)建立“团队式”服务组织管理模式为核心,构建志愿者组织的基本框架。首先,建立校团委下设校级的青年志愿者服务团,校党团组织起指导作用,真正的管理主体应为青年志愿者服务团自身,下设各二级学院管理站,由各分团委书记担任指导教师。其次,对志愿者进行优化组合,将志愿者按照不同的专业划分为不同类型服务小分队进行志愿服务。让志愿服务更能加强思想指导、细化职能分工、提高专业水平、强化服务功能、减少资源浪费,组织效能会得到很大提高。

4)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资源,构建志愿者组织建设的网络化体系。依托大型门户网站,建立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专区,招募志愿服务者,宣传青年志愿者服务,利用网络瞬间传播和交互性,使活动信息可以瞬间传达所有青年志愿者,快捷高效地组织志愿者服务。利用网络超时空性,跨地域实现青年志愿者的联盟,协调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提高青年志愿服务效率和增强青年志愿服务效果。同时,通过网络图文声并茂的宣传,有利于志愿者和服务对象的双向互动,方便快捷地反馈活动信息,让志愿者和服务对象切实感受到志愿者服务的效果,进一步激励青年志愿者参加志愿者服务。

3、建立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保障机制

目前大多数高校青年志愿活动的经费支持主要来源于学校划拨,我校也存在同样问题。青年志愿者在参与服务的过程中要面临着一些费用支出,如交通、饮食、通讯各方面开销等费用,这一系列的开支对志愿者个人和志愿者组织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同时,资金问题势必会影响搭配志愿工作开展的长期性和广泛性。因此,高校志愿者组织应该不断争取社会力量,吸纳社会资金的能力,为志愿服务提供更多资金保障。各高校可多渠道向社会广募志愿服务基金,并尝试通过以学校投入为引导、社会募集为主要来源的志愿投入机制及建立志愿服务专项基金等形式,为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提供资金支持,从而促进志愿者行动的持续发展。

校园文化活动是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阵地,高职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充分展示才华,获取知识,锻炼能力;社会实践活动是职业素质培养重要途径,高职学生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了解社会、认识职业的实践中增强综合能力,锤炼品质,在巩固专业技能的同时体会组织文化,提升职业能力。(作者单位: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正坤;刘广富;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保障体系探析[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1年02期。

[2] 姚丽丽;建立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长效机制探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3] 马联合;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