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动画发展之我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站在世界动画纷呈的今天,中国动画就像一幅长卷在我面前一一展现,跨过了近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国动画从出现到成长,到辉煌,再到目前的蹒跚向前,走在一条艰辛的发展道路上。
中国动画大约始于1926年上海“万氏兄弟”拍摄的中国第一部无声动画短片《大闹画室》。而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大闹天宫》在没有现代特技、电脑和数字技术的情况下,完全凭手工制作出来。从造型设计到人物动作,从脚本到音乐,每一个镜头都可以比肩世界优秀的动画,成为当时世界动画的颠峰之作。然而,的,却使黄金时期的中国动画跌入了低谷。这段时期对中国动画造成的最大冲击,不是动画市场的消失,而是对动画人才的摧残,这场劫难使中国动画在未来的发展中整整缺失了一代人。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发展,中国各行各业百废待兴,中国动画也迎来了一个发展的复兴时期,但这却也是一个动画人才青黄不接、举步维艰的阶段。就当时的从业人员而论,制作者大多还是八十年代毕业的中学生, 他们没有进过高等艺术院校进行过正规化学习,中国动画质量徘徊不前。即使有一些专业创作人士的好剧本,制作水平上不去,也导致了市场的萎缩。进入九十年代末,国家开始大力扶持动画行业,有了国家政策播放媒体的时间保证,产业发展的模式,动画从业人员的大量补充,应该来说,能够极大的推动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然而现状却是国产动画充斥着以民族情节为名,滥竽充数、粗制滥造的CG动画。
事实上,中国的动画产业至始至终都不缺乏投资人对动画产业投资的热情。《龙刀奇缘》投资8000万元,《魔比斯环》投资1.3亿元,《闪闪的红星》投资1000万元;《风云决》投资近8000万元。但是这些充满着热情的投资结果却没有像美国PIXAR那样的高投入高回报。这些动画作品我都看过,抛开剧情的因素,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不生动。我所说的生动,是指非常细腻的,活生生有创意的东西。观众被吸引,坐下来,投入到剧情中,感同身受。反观中国的动画电影,第一眼就比较失望,坐在那也只是被动的接受。也许会有人认为国内的动画能做到如此“生动”已经很不错了,要有宽容的心,要爱护、支持民族动画,不要鸡蛋里挑骨头。然而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特别是几亿儿童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到更优秀的动画片,相对于儿童来说,动画是没有民族性的。吸引他们的是生动可爱的造型、鲜明的个性、活灵活现的动作还有就是引人入胜的故事,这也是欧美、日韩动漫作品在中国大行其道的真正原因。
也许我们会对中国动画怒其不争,冷静思考后发现造成这种后果,原因很多。但归纳为总的还是动画技术的不成熟,这种不成熟是动画人才能力的问题,是动画人才缺失的问题,更是中国动画教育的问题。我们知道,动画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也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不仅在表现形式上综合了文学、美术、电影、音乐等艺术门类,而且在内涵上整合了人类创造的一切视听艺术的优秀元素。如何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动画艺术人才,对于今天正在日益增长的中国动画教育机构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如何走出困局,我认为建立校企联动人才培养模式是中国动画兴盛的关键。
由于长时间存在动画教育培养与动漫企业需求的脱节,企业往往要对新招的毕业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培训。鉴于此,建立起一种校企联动人才培养模式就显得至关重要。所谓的校企联动培养模式指的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动画人才。具体的做法是,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合同。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企业为学校提供动画实习、实训的平台。学校则为企业解决动画技术和创意支持,并优先考虑动画人才的供给。校企联动的培养模式与订单式的培养模式不同。学校与企业只是合作的关系,它并不单纯地为某一个企业培养人才。它是一种联合的、互动的培养模式。除了在多层次上的合作之外,校企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关系。在这种联动培养模式下,学校作为动画人才培养的机构时时关注动漫市场的走向和动漫企业发展的动态,以便修订自己的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同时,动漫企业也会因为新生力量的不断加入而变得生机勃勃。
当然要真正实现动画教育与动漫产业的良性循环,使中国动画走出困局,还是需要学校与企业扎扎实实的把校企联动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虽然动画人才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但作为中国动画教育中的普通一员,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单位:邵阳学院艺术设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