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讨构建小学数学有效性课堂的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讨构建小学数学有效性课堂的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教学既是新课改的核心教学理念,又是我们重要的教学目标。构建有效性课堂是教师必须要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首先,我们要弄清什么是有效教学?所谓有效性数学课堂就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学生能够学到知识,形成能力,数学素质有所发展。这不同于传统的只重结果的灌输式教学。为此我们要对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进行全面改革。那么,怎样才能构建有效性课堂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果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将会大大提高学习质量。因此,教师要利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以便提高教学效率。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就能产生学习的内驱力,也就能心甘情愿地参与课堂学习,全身心地投入,自然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数学,这样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买东西”的生活情境,让一位学生扮成售货员,一位学生扮成顾客,摆放一些“商品”,进行买卖交流。这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每一个学生都去商店买过东西,在这样的场景中,学生很熟悉,在心理上很放松,通过商品的买卖,能够轻松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学习和练习。在这种生活情境中进行数学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很有用,产生学习动力。

(二)提出数学问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提出数学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时,教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大小不一的圆形纸片,问学生:“怎样才能量出圆形纸片的周长?”学生思考后,说:“可以在水平直线上滚动,然后再用尺子测量。”教师先肯定学生的想法,然后接着问:“如果是圆形的大水缸,不能滚动,又该怎么测量,怎么求得周长呢?”学生都被问住了,同时也产生了强烈的探知欲望,纷纷讨论和猜测。教师给予点拨,“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由什么决定?”学生再次讨论,对圆的直径或半径与周长的关系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这样的教学方式,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知识的掌握也比较牢固。

二、质疑问难,让学生自主探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知识,而且要形成较高的数学能力。数学能力的形成,不是教师简单地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就能实现的,而是要学生自主探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正如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问难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不断地思考、领悟、生成知识,最终得以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积极思考。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问题比答案重要,因为解决问题是一种学习技能,而提出问题则是思维活动的结果,需要学生具备创造性的想象力。问题意识是学生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学生数学能力的表现。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启发思维。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提问。问题是学生思维的出发点,学生的提问不是胡问、乱问,看到一个问题就不假思索地提问,而应该是经过思考后科学、合理地提问。

(二)让学生自主探索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之后,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要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去寻求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学习素材,在恰当的时机提出有创造性的数学问题,并且为学生留足时间思考,以便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自行解决问题。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就是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也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交流合作,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交流合作,或是分享成功的经验,或是讨论失败的原因,或是合作学习完成任务等等,总之是探索有效的学习过程。探索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在轻松和谐的氛围内“想说、敢说、会说”。同时,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倾听意识,不管学生的问题或见解是否正确、是否有深度,教师都要认真地倾听,了解学生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使学生水到渠成地接受知识的传授。

(二)坚持分层教学

新课程要求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可以说,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差异性较大,如果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很可能出现一些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消化不良”的现象,而分层教学则是解决这种情况的好办法。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难度、不同的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发展,进而形成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三)教师要及时评价、点拨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合作学习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及时进行整理反馈。这样的及时评价,可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励学生继续进步;可以提出观点,让其他学生做出必要的补充和评价;可以指出错误,让学生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及时反馈是思维碰撞的过程,也是学生内化、架构知识的过程,对学生数学素质的发展非常重要。同时,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教师对于学生遇到的重难点问题,要及时进行点拨,给予启发式指导,帮助学生发展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最终使学生的思想得到有效的升华。

总之,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改,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勤于实践,勇于探索,善于总结,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打造一个高效的课堂,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