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中国现代油画创作中“写意”与“表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中国现代油画创作中“写意”与“表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油画艺术能够成为绘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因其内在的丰富造型表现力、千姿百态的艺术表现形态和千变万化的色彩。一幅出色的油画作品若要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那么是否具有独特的油画艺术语言就相当重要,简单的说就是要有个性。同时作品也能够反映出艺术家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在这两点上,中国的“写意”和西方的“表现”之间有着很多相通之处,当然也存在着许多差异。

关于“写意”, 首先从词源意义上看,“写意”是一个完全发初于中国的词,早在《说文解字》《曲礼》《论语》等古代文献中就分别有对“写”、“意”两字单义的运用,后也被用于中国画中表述一种画法,如清代方薰《山静居画论》中写到“世以画蔬果、花草随手点簇者,谓之写意;细笔勾染者,谓之写生”。

因此从中国绘画的角度来讲,“写意”随着中国画的发展被赋予更多的内涵,“写意”最早应是描述中国绘画笔墨形态和书法点画形象的一种“术语”。比如,阎立本的用笔有着“提按虚实”的写意讲究;吴道子的苑菜条变化更多倾向于“粗细虚实”的写意韵味。然而至五代荆浩提出了“凡笔有四势:谓筋、肉、骨、气”,还提出笔墨表现之法“气、韵、思、景、笔、墨”等“六要”,即对“写意”表现的最高注释,也使得“写意”变为一种更高的精神追求。

有一些大家非常熟悉的画家,包括林风眠、赵无极、吴冠中等。尤其是吴冠中的风景油画,从中更是能够看到中国写意山水的影子。吴冠中自称是中西艺术的“混血儿”。中国写意油画“写意性”是油画创作的核心精神,它拓展了中国绘画的艺术审美,使油画艺术活跃于东方文化主体之中。中国写意油画具有主观化、个性化的特征,并逐步与文化相互渗透、融合。(图为吴冠中作品)

与“写意”相比,“表现”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很难找到更多的运用。“表现”一词确切地说是源于西方艺术学中的“表现观”和“表现主义”理论,同时也是随着这样的理论引入而进入中国的语汇。西方艺术史家认为人类的艺术一直有两种循环变化和发展的类型:一种是理性、有节制、讲究秩序、讲究法则的类型,其典型代表是西方古典主义艺术,它的特征是力求在形式中保持平衡并对画面要素通过严格安排达到和谐统一。另一种艺术就是相对于古典主义的克制,更具有开放、自由及人的个性,甚至强调非理性并对自由想象充满渴望、兴趣的表现主义。虽然每一个历史阶段中艺术表现的内容和形式有所不同,但也都有其共性,即注重个性,特别是注重主观性和艺术家自我的表现。

表现主义艺术家的油画创作有着极其独特的审美追求:它的审美观照的对象不是客体的外表,而是能传达有机生命活力的精神图式。艺术家在对色彩、线条、形式和绘画空间二维平面性的探索,唤醒了人们对有机生命、真实之美的感知。

段正渠先生的绘画作品通过“表现”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壮美的特征。“利用非再现的手法追求粗犷、刚健、雄伟、神秘、庄重等趋于悲剧、崇高的审美格调来表达他所理解的北方、陕北与黄河,具有一种压倒一切的力量和强劲的气势,给人以惊心动魄、激奋昂扬的感受,并与一切柔弱浮滑的倾向形成鲜明对比。在作品中,壮美不仅仅表现为黄河里的滔天大浪,饱满有力的人物形象和强悍、拙辣的用笔。从深层上看,他一再的从人出发,以人的生命状态为基点,这才是他作品中壮美特征的本源。”(图为《黄河船夫》)

我认为通过中国现代油画“写意”与“表现”结合所呈现出来的独特面貌正是我们中国现代油画创作中一大特色,我将其归纳为三点:

(一)用线的中国性

在中国传统绘画里,线条不仅仅是基本的造型手段,同时蕴涵着中国人独特的观物方式与审美感受,它的产生与形成不是突发性的,而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条结合水墨,形成了中国绘画最为独特的审美形式――笔墨。从精神趣味上看,中国绘画中的线追求描绘对象的神采,强调主观意象特征的审美趣味,以及由心而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意蕴境界。

中国现代油画创作中对于这种笔墨趣味的传承是显而易见的。就以闫平的作品为例,闫平的油画作品虽带有表现主义色彩,但是她在画面中的用线透露出中国传统国画写意的韵味,可以说她的作品体现了东方文化所特有的感性与西方艺术中理性观念的结合。闫平从小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影响,并在书法艺术中得到启发,进而格外重视用笔。其用笔举重若轻、收发自如,有意无意之中宛如天成。闫平的画面中不论是人物,还是日常生活用品,或是花舟、风景,都似乎从她的笔端涌流而出,在画面上自行组合,分主次,成正反,有虚实,于无意之中成画。看到闫平在画面中的线条,就很容易就让人想到中国传统绘画和中国书法,在她的油画作品风格成熟之后表现得尤为突出。她吸收了中国画和书法艺术的精髓,画里线条抑扬顿挫,长短、粗细曲直、刚柔、轻重、缓急、显隐、疏密有致,使得她的油画具有了一种“书写性”。在她的画中,灵动的线就是画面的表情,它如游丝般飘动,时而轻描淡写如暖风吹过,时而浓墨重彩惊心触目。

(二)造型的本土化

在中国表现主义油画家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对中国本土的自然、人文等那种深切的感情,无论是段正渠先生的《黄河》系列作品,还是闫平的人物,风景画作,都是一种发自艺术家内心的最真实的感情,这里面有艺术家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祖国的感情,是大爱之情。就像贾涤非先生的这幅油画作品《尴尬图一影子》,是贾涤非先生《尴尬图》系列之一。整幅作品在红色作为背景的衬托中显得格外耀眼,借用了中国传统戏剧元素,从中国传统的文化中汲取养料,运用了西方表现主义的色彩形式,具有典型的中国意象表现主义油画的表现形式。贾涤非运用了夸张、变形以及象征的手法,通过戏剧人物与模特的造型,充分表现出了他对尴尬人生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慨。(图为《尴尬图一影子》)。

(三)悟象造境

在表现主义油画中注重“悟象造境”。我认为悟象造境正是从中国传统的绘画创作理念出发,强调中国传统在当代绘画语境下的重要地位,也是表现主义油画民族性的重要体现。(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建忠. 油画民族化与欧洲油画传统[J]. 美术观察, 2003年08期.

[2]张祖英. 走向新世纪的中国油画――关于中国精神文化的思考[J]. 美苑, 2006年03期.

[3]熊炜. 创造中国油画的辉煌――有感于“中国油画民族化”之说[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4月.

[4]金杉. 中国油画民族化的思考――浅谈油画中的气韵生动性[J]. 大众文艺, 2010年13期.

[5]朱正. 中国化对中国油画的影响[J]. 大众文艺, 2011年7月.

[6]周春. 从王沂东的油画艺术看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发展[J]. 大众文艺, 2012年01期.

[7]陈艺方. 也论中国油画艺术的民族化[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04月.

[8]黄诗智. 油画民族化――政治化的口号[J]. 青年文学家, 2009年07月.

[9]王丽新. 谈油画民族化的历程及启示[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06期.

[10]周国亭. 浅谈中国油画的发展趋向[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04期.

[11]唐培勇. 论油画民族化与民族审美文化-心理结构[J].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6年03期.

[12]许蚌. 中国油画民族化的再思考[J]. 艺术百家, 2005年05期.

[13]宋健. 谈中国油画民族化的必要性[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年1月.

[15]李祥震. 新表现主义油画在中国的发展趋势[J]. 艺术国际,201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