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黑天鹅》中妮娜的心理学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黑天鹅》中妮娜的心理学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自佛洛依德创建精神分析心理学以来,心理学对电影艺术正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2010年,阿伦诺夫斯基导演的,并且作为第67届威尼斯影节的首映影片《黑天鹅》便是一例。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年轻的芭蕾舞演员因为不堪精神的重负走向自杀的故事。展现了女主人公妮娜因出演歌剧中白天鹅与白天鹅两个角色,前前后后其内心出现的种种恐怖幻象和癫狂蜕变的经过。本文结合心理学相关理论,从影片中人物的性格分析入手,解析女主人公性格蜕变和悲剧产生的根源。同时,针对电影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对挽救更多悲剧,实现人的和谐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黑天鹅》;妮娜;心理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对心理问题的众多研究也促使心理学取得迅速的发展。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一个人的健康不仅体现在生理方面,更要体现在心理方面。2010年,导演阿伦诺夫斯基的新作《黑天鹅》就是一部关于芭蕾舞歌剧的心理惊悚片,演绎了一位舞蹈演员为追求一个角色,不堪承受过重压力,精神崩溃乃至死亡的故事,其背后映射的则是人类对于心理健康的关注问题。

一、影片简介

故事以纽约剧团要重拍《天鹅湖》为开篇,女主角妮娜是生活在纽约的一个芭蕾舞演员,和她的同行一样,妮娜这一生中的绝大多数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芭蕾舞。她和自己固执的妈妈艾瑞卡住在一起。导演托马斯也准备替换掉原先的首席芭蕾舞演员选择。现在妮娜有了一个竞争对手:一个叫做莉莉的芭蕾舞演员,所以妮娜是角色的第一选择,但不是唯一。因为《天鹅湖》是一部对演员要求极高的芭蕾舞剧,女主演既要能扮演纯洁、高尚、善良的白天鹅,还要能扮演邪恶、凶线、狡诈的黑天鹅。

妮娜试演了白天鹅,她的表演技巧相当完美,打动了导演;但导演相当不满意妮娜在饰演黑天鹅时候无法传递出黑天鹅身上诱惑、邪恶的特质。而与此同时,莉莉饰演的黑天鹅却获得了众人的赞赏。故事由此在极大的张力下拉开了帷幕,整部影片描述了妮娜为了饰演好黑天鹅的内心痛苦与挣扎,蜕变过程里,她的白天鹅表演的无可挑剔,但是在各种强大的心理暗示中,她似乎也滑向了黑天鹅的角色……

二、 妮娜的成长蜕变过程

弗洛伊德的依恋学说告诉我们儿童时期的“依恋”是否满足和是否安全在之后的人生中扮演的角色重要至极。妮娜的母亲在28岁生下她并被迫从芭蕾剧团退役,作为单亲努力抚养妮娜使其成为一流的芭蕾舞者。在母亲的眼中只有取得领舞的资格才能证明成功。她限制妮娜的吃食,外出的时间,指甲的长度,人际交往等。同时妮娜遵从母亲的意愿,承担母亲的梦想,因而她亦觉得成为新的《天鹅湖》公演的领舞才是让母亲宽慰的途径。可想而知,母亲在竞争激烈的面前既是不能抵消的驱使因素,也是内在本质人格和情绪不容忽视的的来源。这样的抚养关系也可以想象,在幼年时候妮娜和母亲的关系便是母亲用压力和期许来引导或者是纠正她的的前行方向,不能走岔路,不能反抗,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和情绪,否则,便会如同在她让妮娜吃蛋糕一样坚持执拗。影片中有几幕画面是妮娜梦见或者是恍惚看到母亲的画作――那些面带浮光,拥有诡异表情的面部肖像――伴随的音乐是沉重而惊悚的,气氛也是昏暗静默的。

故事的转折点来自莉莉。妮娜天生具有白天鹅的柔弱和高贵,莉莉天生具有黑天鹅的桀骜和跋扈。当一个拼命争取的东西被别人轻而易举的得到便会产生嫉妒然后是羡慕。妮娜因为明白自己得不到莉莉所具有的特质反而更容易关注她。也会明白为什么自己怎样努力都学不会反骨和桀骜。导演托马斯用不同的方式顺序语气重复的说:你只有战胜自己才能凤凰涅,化茧成蝶。怎样战胜自己了?便是找到反抗的方式,强硬的方式。而这恰恰是妈妈所不允许的。这种不断的暗示加速了妮娜的崩溃。

在各种诱因的促使下,母亲、莉莉、托马斯这三者从不同的方向施压,不断的缩小空间重重相逼。这是外在的因素引导她开始变化,要得到角色,要战胜莉莉,要顺应妈妈的期望只有找到内在的黑暗面才能成功。

从本质上来说,每个人都具有黑暗面――也即弗洛伊德所说的“死的本能”。包括摧毁自己和别人的欲望和能力。妮娜之前的黑暗面是被母亲压制不被允许的。而这一次在导演的相逼之下她才意识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被禁锢压制,需要反抗。这样的意识即来自外在的因素,也有内在潜意识的觉醒。来自潜意识的力量在更大的程度上驱使那个身着黑衣面貌相似的女子出现,白天鹅不能自己去反抗只得幻化出一只黑天鹅来代替自己的执行本真的欲望。

三、 由妮娜性格蜕变所产生的思考

首先整部影片贯穿了太多的转变,从“天真无暇”到“心理扭曲”,从白天鹅的善良到黑天鹅的邪恶,从活生生到生命陨落。转变的程度惊心动魄,映衬分明, 发人深省。妮娜的悲剧是个人和其所处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影片中剧情的残酷性、非人道性。一个正常的人在人格方面不可能做到真正的“两面性”――极致的善,极致的恶。为什么不能通过对剧本的创新来避免这种悲剧呢。所以我们在赞叹艺术家的同时也应该思考这其中的人文精神。

其次,影片中妮娜悲剧的发生不是上述分析的某个心理学现象单独作用的结果,是在客观存在的基础上,各种现象综合的结果。结合妮娜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救治措施:

对于个人层面而言,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拓展自己的交际范围,在与人的交流中树立生活的信心,这样可以排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同时,在交际中可以寻求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和知己,可以诉说内心的焦虑和疑惑,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出现强迫症、自我束缚等心理问题;在与人的交流中慢慢成长,懂得周围接触人类的真实内心,避免一些类似于影片中误解的产生。 其次,要从自身实际出发,保持平常心态,合理安排生活,培养多种兴趣,当一方面的兴趣遭受挫折时,可以用其他的兴趣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其可以解决对完美主义过分追求的问题;同时,注意力的转移也可以避免过分纠结一单一事件,如片头的预见梦的问题。

在社会层面,要建立良好的心理救 治体系,关心心理疾病患者。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㈠加强基层心理服务教育平台的建设,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㈡完善各领域心理素质的评估体系,通过科学的评测手段及时准确发现心理问题;㈢建立提高心理素质的培训体系,针对不同岗位的人,开发具有系统性、有效性、科学性、针对性的心理素养培训课程体系。试想若存在有效的社会心理救助体系,在妮娜深陷“艺术”泥潭不能自拔时,周围能多一份关注,及时到相关机构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悲剧在相当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先天的秉性、后天的生活环境使人们的发展形势多种多样,若能超脱自我的狭隘,以更加淡定、从容、悠闲的心态看待复杂多变的人性,就多了一份宽容和释然的力量。

四、总结

《黑天鹅》中通过演绎了一位舞蹈演员为追求一个角色,不堪承受过重压力,精神崩溃乃至死亡的故事,让我们以女主角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等客观存在为研究对象,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她的心理变化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悲剧的强大感染力让我们再次坚信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心理健康不亚于身体健康,一个健康的灵魂才是成功的基础。在当下,对心理健康的重视是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相信在人们的共同努力下每一个人都能使生理、心理和谐发展,做一个真正健康的人,在人生的舞台上绽放光彩。(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宋家玲;《影视艺术心理学》[M]. 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0.

[2]安东尼奥・梅内盖蒂;《黑天鹅》的谎言[N].光明日报,2011-03-22(14).

[3]周朝昀;《梦的成因的进展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