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中学语文中融入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介素养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所谓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正确、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促进自身发展,参与社会发展。”[1]近年来,我国也开始重视对中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还相对落后,处于初始阶段。因此,我们要加快步伐,加强中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不断提高中学生媒介素养能力。
当前,中学生正处在一个由网络、手机、电视、报纸、广播、广告等传播媒体构成的“大媒体”信息时代。这些媒体以其强大的渗透力、环绕力、辐射力深刻地影响着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价值道德观念和思想行为方式。而中学生正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媒体所传递的信息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就具有直接的影响。从近年来出现的青少年网络沉迷、“拇指一族”、厌学逃学、盲从消费、语言思维力萎缩等现象就可见一斑。因此,加强中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通过媒介素养教育,使学生学会对媒体传递的信息保持警惕,学会在海量的信息中辨别获取真实、有用的信息,在此基础之上全面掌控自己的生活,使自己成为信息的“主人”,而不是被信息所“奴役”。
中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基于母语形态的语言文字能力的重任,并引导学生要具有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强调思考和审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实践等。由此可见,媒介素养对于中学生能力的要求和语文教育对中学生能力的要求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媒介素养是一种具有综合意义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培养。中学语文教育要积极利用加强媒介素养教育这一有利契机,在素质教育指向下,积极进行改革,不断拓展语文教育的内容,实现语文教育由“纸面文章”走向“实践应用”。当今的中学语文教育应教给学生包括视、听、读、写、说在内的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并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情感态度, 进而学会利用社会生活中的相关信息资源以不断完善发展自我和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在中学语文中融入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
一是在语文课中加入“新闻”专题教育。从现代意义上说,无论是新闻阅读、 新闻评价,还是新闻写作,已经不是简单的语文教学问题, 应该而且必须从媒介素养教育的视角对其意义进行思考。因此,加强中学生媒体素养教育就要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意识地加入新闻类的文章,通过专题教育,使学生养成阅读新闻的好习惯,主动关心国内外大事及社会生活中的事件, 能准确地捕捉、获取相关信息, 并能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观点做出自己独立的评判。在具体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典型的新闻文本, 引导学生思考关于媒介素养培养的相关问题。例如,什么是新闻报道?新闻报道有什么作用?应该怎样正确认识新闻报道信息? 新闻媒体是运用什么样的手法来报道国内外大事的, 又是如何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 对同一事件, 为什么不同的媒体有不同态度? 为什么说新闻报道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但同事也要肩负履行作为信息平台的公共性和服务性的责任?如何正确看待网络舆论?如何在网络中获取、鉴别信息?在有意识的媒介素养教育中,学生对新闻的认知水平和批判能力就得到了提高, 而这种能力又反过来会促进学生新闻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是防范大众媒体对语文文本的瓦解。培养中学生媒介素养从正面说就是要使学生对媒介信息有正确的认识,从反面说就是要防范媒体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我们不仅要从正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利用媒介信息,也要防止大众媒体可能对语文教学产生的负面影响。后者也是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大众媒体对语文课文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这种影响突出地表现在对语文文本和语文教学的冲击。近年来,一些名篇从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推出,大众媒体对这些文章的冲击是不可忽视的原意之一。例如,不少中学生认为《背影》应该从中学课本中删掉,他们的一个主要理由是, 文中的父亲“违反交通规则, 形象又很不潇洒”。 又如,老师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学生们对《红楼梦》都有了一种“前意识”,他们的头脑中或多或少的留下了电视剧《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形象了。而这种影响会影响学生对文本中林黛玉形象的认识。由此可见, 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可能在传统的封闭的课堂中进行了, 自媒介的各种信息都会影响学生对文本的认知。这些述现象不仅是关涉到媒体资源的利用问题, 还涉及到学生媒介素养培养问题。语文教材中的选择的文本作品是优秀语言文字作品的代表,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这是属于传统的语文教育的功能,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语文教育功能。毫无疑问,语文教育的这种功能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抛弃,否则语文教育就不成为语文教育了。而由文本改变的电视电影则是一种以视觉和听觉为主的影音媒介文本, 对这类文本的认知和判断能力, 则属于媒介素养。应该说,文字文本所传递的信息和蕴含的思想和影视文本所传递的信息和蕴含的思想是有所不同。因此,不能把这种文本简单地等同。所以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能一味为了创新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而过度或不当的使用影视媒介信息,而应“引导学生亲近文字文本, 提高深度阅读的能力, 学会在历史语境中解读经典文本, 在与先贤的对话中感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境界”。[2]
参考文献:
[1]金t.媒介素养教育:信息传媒时代语文教学的全新视野[J].中小学电教,2011(7).
[2]于翠玲.媒介素养教育融入中学语文教学的思路[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