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工科类本科毕业设计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工科类本科毕业设计管理的实践与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毕业设计工作在本科教学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者主要通过从毕业设计的选题、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以及毕业设计答辩管理几个方面,结合本校的措施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 工科本科毕业设计管理 毕业设计 选题 过程管理 答辩管理

毕业设计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本科生大学四年学习的总结与升华,也是学生即将走向工作岗位并尽快适应相关工作的桥梁。毕业设计工作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一直是本科生教学计划的重中之重,因此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设计教学任务是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一个基本目标,而如何能更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教学任务就成了各高校都很关注的一个问题。下面我根据我校毕业设计工作的几个方面谈一些对工科类毕业设计管理的体会和看法。

一、毕业设计的选题应注重因材施教和兴趣导向,拓展毕业设计选题领域,鼓励实验性研究课题进入毕业设计,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改革毕业设计模式的单一化。

目前多数专业毕业设计沿袭了传统的毕业设计选题,以专业结构设计为主,使得题目单一的情况比较突出。而随着各学科的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越来越多,相关问题也越来越丰富,学生就业渠道和工作领域也就越来越宽,这种单一的选题现象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鼓励指导老师尤其是具有博士学位的指导老师拓宽毕业设计选题领域,提倡实验型的研究课题。学校在经费使用方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实验性研究课题给予一定的政策性倾斜,使毕业设计题目尽量向学科发展的前沿靠近。

2.因材施教,以兴趣为导向。

为了适应各类毕业设计选题的需要,指导老师在第七学期期中提交毕业设计选题报告,由教学基层单位审核通过后组织学生选题。根据学生的兴趣确定其毕业设计的题目类型,做到学生自主选择毕业设计题目。

为了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专业课的成绩将学生分为三档,毕业设计题目根据难度分为难、中、易三档,学生可以平级或向上选择题目,但不能向下选择。在毕业设计分组上做到每一位指导老师所指导的学生成绩尽量平衡,各档次的学生数量基本一致。实践证明,这种分档方式能够激发一些后进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毕业设计中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变后进为先进。有部分学生向上选择毕业设计档次,通过自加压力,也达到了促进学习主动性的目的。

3.提前进入课题

选题工作结束后,各组指导老师提交毕业设计翻译内容,经基层教学单位审核后下发给学生,学生在第七学期的后半学期就开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毕业设计翻译,这样可以为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提供更充分的时间保证。实验性研究课题耗时较长,一般来说,一个学期的时间比较仓促,提前确定毕业设计题目为该类毕业设计的组织提供了新的思路,选择实验性研究课题的学生在第七学期期中选题结束后就直接进入毕业设计阶段。这些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进入实验室开始毕业设计工作。

二、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抓住毕业设计质量这一生命线,严把质量关,以三维进度控制带动质量管理,以严格且人性化的制度管理保障进度和质量。

1.以人为本,强化制度管理。

在时间上,毕业设计不可避免与找工作、考研复试等学生的大事相冲突,这也是毕业设计的关键矛盾所在,经常造成毕业设计前松后紧,严重影响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为了使学生能够合理地分配时间,保障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我校特制定了详细可行且人性化(能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主导思想)的请假制度与考勤办法。

2.执行长效机制,三维进度控制带动质量管理。

根据毕设计组和论文组类型的不同分成3个以上的进度阶段,进度检查分为各阶段指导教师组内自查、各阶段基层单位验收自查和中期(第8周周末)与中后期(第12周周末)两次联查,根据进度检查结果进行量化规格化评价。如果中后期联查进度不合格,则不能参加毕业答辩。对于合格者,根据其总体情况排序,成绩在12―20分。

3.引入竞争机制,促进质量管理。

每个进度检查的同时,指导老师根据学生毕业设计完成情况,给学生质量评价,质量评价占毕业设计成绩的50%。指导老师按照组内学生数量给出A、B、C、D四档。设计组可灵活掌握质量评价次数,但不得少于4次。毕业设计结束后,根据所有质量评价进行量化打分,要求各组的平均分相同。这种组内PK的办法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较大程度上避免了组内互相抄袭的现象。同时,由于两周公布一次质量评价结果,给后进的学生施加了无形的压力,激发了他们主观能动性。

三、毕业设计答辩管理

以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管理为指导原则,重点抓两端,严把质量关,弱化答辩分,重温大概念。

1.弱化毕业答辩成绩。

按照目前的学生规模来看,毕业答辩时间一般在十分钟左右,在这么短时间内考核学生的毕业设计有些仓促,但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完成情况比较了解。因此我们加强了指导老师的评分权重,减少毕业答辩成绩在毕业设计总成绩中的比重。

2.严格执行二次答辩制度,重点抓两端,严把质量关。

据进度、质量和毕业答辩三个部分成绩之和确定毕业设计排名,确定毕业设计评价等级,前5%需要进行二次答辩确定是否推荐校优秀,最后10%需要进行二次答辩确定毕业设计是否通过。二次答辩时间为30分钟,前15分钟学生介绍自己的毕业设计内容,后15分钟学生回答答辩委员会提问。答辩结束后,采取无记名投票制决定学生是否推荐校优秀和通过。

3.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的管理体系。

除按时公布各进度及质量评价结果外,在学生答辩的前一天,将所有学生的进度成绩和质量成绩公布于毕业答辩教室,并将进度和质量评价的量化办法公布,供学生自查。答辩基础知识问答题,每题回答完毕后,答辩委员会当场举牌亮分,去掉最高和最低分后取平均分作为答题得分。基础题回答完毕后,答辩委员会针对计算书和图纸(论文)提出3―5个问题。所有问题回答完毕后,答辩委员会根据答辩情况当场亮分,去掉最高和最低分后取平均分加上基础知识成绩作为答辩成绩,所有学生答辩结束后,答辩成绩、毕业设计总排名及参加二次答辩的学生名单当场公布。

经过以上的这些做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毕业设计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提高指导老师的参与度。这对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洁.浅谈机械制造毕业设计与探索.科技向导,2011,(24).

[2]沈常宇.毕业设计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7,(2).

[3]梁军.毕业设计的实践与探索.三江学院学报,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