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院校“90后”新生入学教育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院校“90后”新生入学教育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90后”悄然替代“80后”成为高职院校的主要群体。他们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特征。本文将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财会金融系2013级新生为例,重点探讨如何有效开展高职院校的“90后”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关键词:高职院校;90后;新生入学教育

十多年前,我们常会提到“80后”这一名词,主要是形容较为叛逆、个性张扬的新世纪青年,这群人大多出生在1980年后的独生子女,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个性特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的“80后”已然逐渐成熟,他们各自成家立业,有了家庭和事业。而刚刚崛起的“90后”成为对时下新一代年轻人的指代。“90后”是“80后”的派生词,更以突出的性格特色被大众记忆。在这批1990年后出生的一代中国公民中,“95后”以年轻、活跃、勇于接受新鲜事物的态度,被大众定义为“玩得酷、靠得住”的一代。

今年来我院入学报到的学生群体大多为1994年或1995年出生的“90后”。看到他们无时无刻不充满着年轻的活力,洋溢着青春的热情,不禁让笔者这名“80后”深感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老一辈人常说十年一代沟,尽管“80后”和“90后”在很多方面有着相似性,然而,相隔十年的时代背景还是会增加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因此,在谈入学教育之前首先要解决心理上的“代沟”问题,我们既要了解“90后”的特征,还要掌握对“90后”实施入学教育的方法,更要在实践中寻求创新和改进,充分做好对高职院校“90后”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

一、“90后”新生群体的特征

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财会金融系2013年报到新生为例,报到新生基本都是省内的学生。在笔者所带的三个会计班、一个财管班中,新生人数共有164人,其中南京城市户口共有65人,南京农村户口共18人,外地户口共81人。通过表1可见,南京户口和外地户口几乎是各分一半,就南京户口而言,南京城市户口远比南京农村户口比重要大。由此可推论,城市户口的独生子女学生群体是今年财会金融系报到新生的一大特征。

图1 财会金融系会计班、财管班新生户口比例

对于独生子女的特异性,施梅印格在纳特尔、鲍汉诺以及其他学者的阐述上归纳了出十九种特征:利己、骄傲自大、好自己沉思、无益的反省、对自己的身心过于敏感、健康状况不佳、感情过度细腻、忧郁症的倾向、神经质及歇斯底里、集体中以我为中心的行为、讨人喜欢的行动、好挑剔别人的毛病、架子太大、缺乏集体生活能力、没有勇气、办事能力差、想象力过盛、说大话、智能优秀但学习成绩差。1937年,日本保育会会长、儿童心理学家山下俊郎发表《独生子女其心理与教育》一文,肯定了独生子女的智能优异性,“独生子女的智能一般地说来是优秀的。关于这一点,可以说与以往的各种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受互联网的影响,“90后”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他们从小就能运用各项高科技通信工具接收海量信息,在生活、情感上依赖网络多过实际人群,过早地形成自己的独立观察和思维能力,同时,这种独立也直接让他们对其他人群产生强烈的排斥感。然而事物都是相对的,“90后”学生群体在具有独立意识的同时,还具有强烈的依赖性。他们作为独生子女,长时间被关心、溺爱,进入学校后,无法适应集体、团队生活学习,常常引发与同学、老师间的各种矛盾。因此,我们在进行新生入学教育的同时,也需要清楚地意识到这些特征,从而深入开展教育工作。

二、“90后”新生群体的入学教育思路

第一,对“90后”新生群体要包容。“90后”迈入学校大门后,虽然他们已经达到成年人的合法年纪,然而却仍然心智不成熟。比如他们的学生角色仍然没有改变,他们大多依然依靠父母的生活费生活,没有真正走入社会,融入社会,尽管有些与父母相隔两地,然而还是处于父母、老师的直接关注下,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机会并不多,遇到挫折困难的情况也不多。基于这种事实,辅导员更有责任也更有义务在他们人生的关键节点教导他们关于生存的道理,关于成长的经验。一方面,要把他们当做成年人看待,要讲究公平、平等;另一方面,要扭转他们的不成熟思想与自以为是的态度。这一点对“80后”的笔者而言并不困难,毕竟这也是笔者曾经经历过的一个阶段,所以在与“90后”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是很容易找到共鸣的,好像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第二,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个性。与高等学院的新生不同,高职院校的新生在入学阶段大多处于精神面貌不够好的状态。由于高考低分和在中学应试教育中养成不良倾向的学生群体集中进入到高职院校,从而形成了高职生不同于本科生的一些特殊群体。在这些群体中,有以下几种类型比较突出:一是学业失败精神缺乏型群体。二是心里弱势型群体。三是贫困生群体。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技术型人才,尤其注重对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刚入学的高职学生正处于高考失利后的低潮期,为此,在刚入学后有效调动起高职学生的积极性格外重要。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个性方面,有以下几个方法:多组织活动,让学生能参与集中,激发兴趣;鼓励学生,感受成功;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加人文关怀,有效进行心理疏导等。值得欣慰的是,在2013年南京举办的亚青会中,我院有不少学生投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他们丝毫没有逊色于高等院校的志愿者,这也说明了我院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还是很强烈的,更说明我院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经得起考验的。

除此之外,山下俊郎在《独生子女其心理与教育》文中针对独生子女的特异性,将独生子女的教育原则归纳为两点,第一是尊重经验和统一控制经验;第二是尊重儿童们的社会生活。南师大某位老师的四句话也给笔者很大启发,“爱无差别,一视同仁;实事求是,赏罚分明;长善救失;因材施教;面向全体,点面结合。”

三、财会金融系2013级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实践与反思

“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对于高职院校的新生入学教育研究,更应该落实在实践中,在实践中找寻方法,探求规律。笔者将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2013级入学教育为例说明。

今年学院的2013级新生入学教育与新生军训同期进行,白天体能训练,晚上理论教育。在理论教育方面,有心理健康教育、学院资助政策讲解、党的知识简介、财务知识及银行卡的使用、安全知识、学生管理教育、主题班会等内容,较为全面。笔者将其归纳为四个主要方面:学院管理、安全教育、党建、心理辅导。从中也可以看出学院除了在保障学生的教学和安全之外,还格外注重党建和心理辅导的工作,更体现出学院在对学生人文关怀上的重点考虑。

就辅导员而言,在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中主要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辅导员要组织学生有序地接受学院的入学教育,让学生能够感受学院大家庭的温暖;另一方面,辅导员要灵活运用班会的形式将学院的精神深入细致地介绍给每个学生,并以班级的形式让学生形成班级凝聚力,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充分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形成良好的班风。辅导员还应该在入学教育过程中尊重、注重、了解、认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发展需求以及疑难困惑。我们不仅仅是为学生三年学习生活导航,更是有责任、有义务为他们的职业前景做参考,这也是笔者目前所面临的一个考验,如何能更好更快地为学生学业道路、职业道路做指导,仍是笔者需要不断探究的问题之一。

此外,对新生入学教育工作还有如下几点反思:

第一,教学工作和安全教育应该常抓不懈,真正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90后”新生大多处于十七八岁的年龄,他们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初到大学环境中,要快速适应学校环境,不仅需要学生自主探索,也需要辅导员的费心引导。

在生活起居方面,新生也面临极大的考验。通过表1可以看出,我系60%的学生来自外地,第一次远离家乡来到南京求学不仅是对他们思乡情感的考验,也是对他们自我防范意识的考验。尽管城市高速发展,安保制度日趋完善,但不同形式的盗窃、诈骗仍然存在,因此,对于“90后”新生的安全意识教育不能仅局限为一堂课,一次班会,更应该长期、深入、全面。

第二,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观察与帮助机制。通过对大一新生的心理普查,以SCL-90(症状自评量表)、UPI(大学生人格问卷)、EPQA(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式)等心理检测量表为基础,重点定位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群体,通过长期有效的方法对其加以帮助引导,真正关心每一位需要关心的学生,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

第三,抓个性,促动力。基于高职院校的学历局限性,如何将局限转化为学生专升本的动力是今后笔者开展班会的主要任务之一。大专文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止步于大专文凭。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应该鼓励新生早早树立升本的决心,为新生的“升本”道路扫除心理障碍、学习障碍。化劣势为优势,化局限为动力,给予学生提升、发展的平台,让他们在学院的学习中能占有先机,胜人一筹。

第四,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修养教育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在校活动中。对广大青年而言,要成才,先要成人,成人是成才的关键,“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成‘人’的教育除了教学活动、课外活动、交往活动及校园文化活动影响外,思想政治品德教育课教学担负着直接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发挥着主导作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品格教育课安排是否到位,能否引起学生兴趣,是否做到入心入脑,引起灵魂震荡并内化为行动,直接关系到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质量。”因此,站在时代这个高度上重新认识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是我们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综上所述,“90后”新生入学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着眼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关心、理解、信任他们,满足他们的需求,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把教育工作做到“90后”新生的心坎上,让新生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奋进成长。

参考文献:

[1]武月刚.大学生心理健康(高职高专)[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0.

[2]王斌.大学新生入学教育[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