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水文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水文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DOI:10.16660/ki.1674-098X.2016.07.129

摘 要:随着科技发展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方面也在逐渐面向多元化发展。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结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必修课《工程水文学》的教学内容,从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工程意识等方面对教学过程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进一步培养适合水利工程应用型科技人才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 工程水文学 教学方法 工程意识 水利水电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3(a)-0129-0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人才的需求逐渐面向多元化,同时,对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向多元化、大众化转变。其中,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定位,区别于研究型院校所采取的“精英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着眼于从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人才市场需求出发,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人才供给与就业市场人才需求之间的平衡。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最大特点是擅长技术实施和解决实际生产相应的技术问题。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水平和我国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息息相关。

《工程水文学》是水利水电工程的专业必修课,主要研究与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相关的水文问题,涉及水循环、径流的形成及水文统计等内容,理论性强。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抽象性,如何将这样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目标相适应是教学中亟待讨论的问题。为此,笔者根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归纳总结以下意见,以期为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水文学》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1 明确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社会人才这一培养目标,须根据专业发展需求,按照专业服务于社会、课程服务于专业的原则[1],对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因此,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又要注重加强理论知识和方法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环节。作为一门为开展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基础课程[2],应从以下3个方面优化教学内容。

1.1 提炼教学内容、梳理知识脉络

《工程水文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首先,应以加强学生对于水文学基本原理及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为主线,帮助学生有条理地梳理知识脉络,处理好工程水文学课程中各个章节知识的衔接,并进行相似知识点的整合,将相关知识点融和在一个工程实例中进行讲解,有利于加深理解,且可以提高学生对工程的认识。如,设计径流量的计算、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这几章内容的计算方法大同小异,可以作为一个知识点来讲解。其次,还应处理好工程水文学课程与先修及后修课程的关系,精炼课程知识点,例如:在水文统计中应用到的概率论的知识,可以不讲或者少讲,引导学生回顾,这样既可以弥补学时不足的缺陷,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1.2 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分配教学内容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工程水文学》课程平均学时一般为48学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安排与工程实践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以适应就业的需要,是关键问题。可以向水利专业发展成熟的院校取经交流,并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对教学计划进行科学的修订,如果学时过多或者过少,也可对学时做相应的增减,每学年对学生做一次教学效果调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再进行教学计划的进一步修订,最终制定出一套适应该专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1.3 注重知识的更新、教学适应专业动态发展

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有选择性的吸收专业领域的前沿理论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丰富教学内容,突出课程的时代特色,使基础理论、方法、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防止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脱节。可以通过教学过程中工程实例的引入或者学生参与教师正在进行的相关课题进行锻炼,不仅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而且为将来适应工作环境奠定基础。

2 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直是教育改革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工程水文学》课程理论性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觉得枯燥无趣,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授课教师应该采取有效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2.1 关注学科发展前沿、融入典型工程案例

在授课环节中,通过给学生介绍一些与专业课相关的专业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如,蓄满产流模型和超渗产流模型在新安江模型和陕北模型中的成功应用、相关性分析在解决缺测资料地区的资料的插补延长问题、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水利信息化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防洪减灾,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等工程领域,从而激发学生思考运用本专业课程知识去解决各领域的具体工程技术问题和交叉学科的相互应用,以增强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认同感和学习积极性。

2.2 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降雨和径流的转换关系的理解较为吃力,授课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板书、多媒体课件、动画及视频等各种教学手段进行演示和展示水文要素形成和相互转化过程,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带学生去临近的水文站参观,使学生能深入的理解降雨径流关系,从而保障教学效果。

2.3 丰富第二课堂、完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在课间与学生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后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独立完成作业,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并做出点评,必要时可对作业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工程意识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专业课、将来用好专业课的基础[3]。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加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教学。与学术型人才相比,应用型人才更加贴近社会生产、生活,有更强的解决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能力[4]。在教学中,可改变教学形式,为学生搭建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如,授课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科研成果,提炼与《工程水文学》课程中知识点相关的几个研究点,为学生进行案例的讲解,使学生能深入体会到抽象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程的应用,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该知识点应用广泛,授课教师也可以布置相关的工程案例作为课后的练习,巩固知识点。笔者在进行水文频率计算适线法的讲授中,通过引入黄河上游唐乃亥水文站径流资料对学生进行了水文频率分析计算的过程展示,同时介绍了水文频率计算适线软件在水文频率计算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通过《工程水文学》课程内容及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的分析,对适应该类院校《工程水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方法提出了初步的建议,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在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逐步地完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适应市场就业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渊,王颖丽.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教学方法、手段的思考[J].教育发展与研究,2009(8):138-139.

[2] 兰盈盈.《工程水文学》现代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4):35.

[3] 陈元芳,芮孝芳,董增川.国内外水文水资源专业教育比较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4):67-70,80.

[4] 刘春景,李大胜,陈兴强.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J].运城学院学报,2011,29(5):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