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两宋金银钱摭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两宋金银钱摭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宋代典章文物多有可观,钱币文化亦堪称高峰。两宋金银钱的发展演变脉络是比较清晰的:北宋多为年号钱,形制、钱文与流通铜钱相近;南宋年号钱并非主流,而以寿庆宫钱和吉语钱为其特色。具体讲来,北宋初年宋元、太平皆有与铜钱同版之银钱,淳化元宝金钱面版亦与铜钱无异。孙仲汇先生曾见过一枚绍圣通宝旋读小平银钱,此乃金银钱文字形制与铜钱趋异之分野,惜未留拓。徽宗时金银钱品种甚多,圣宋、崇宁、大观、政和、宣和皆见有小平银钱,版式繁多,精粗不一,政和、宣和且有小金银钱极精。靖康通宝银钱是北宋最后一种银钱,制作并不考究。北宋又铸有大银钱,如罗伯昭先生旧藏之折三型政和通宝篆书银钱即是。南宋建炎未见金银钱,年号最早者为绍兴。南宋金银宫钱文字秀丽,制作精好。

1.淳化佛像金钱

1988年五台山出土金钱近二千枚。关于其性质的认定,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皇室供养钱,然而对于钱背造像的解说则多有纷纭。穿右坐佛有认系观音者,穿左立像则有善财童子及韦驮等说。五台山自东汉建大孚灵鹫寺起即为文殊菩萨道场,故观音及善财童子之说实不可取。韦驮是“二十诸天”中第十二天,中国寺院中常置于天王大殿弥勒像后,面对释迦牟尼佛像,形象为披甲胄持金钢杵,穿左立像与此显然有异。此钱(图1)若专为五台礼佛所铸,则坐佛当为文殊师利,穿右立者若为其侍者,则无论取“五使者”或“童子”何说,均难以确指其身份。若非专为五台所铸,则坐佛为谁亦不必确指了。

其实立像更有可能是供养人。双掌合十而立原是供养人的典型形象,在许多佛教题材的壁画、雕塑中都有出现,供养人将自己的形象程度不等地仙佛化,在佛、道两教的寺观造像中是相当常见的。如敦煌220窟五代壁画“新样文殊”中,为文殊牵狮子的于阗国王双足即立于莲台之上。立像略左侧身朝向坐佛方位,亦是供养人的典型姿态。宋代皇室释道并重,大略亦无非笼络利用之。宋太祖初登基,僧人赞宁面谀之为“见在佛”,太祖居之不却;历朝后妃,每有尊号日某某菩萨云云。所以,将立像诠释为供养人,合乎此钱的性质,也合乎当时习俗及赵宋皇室的作风。

那么这位供养人肯定是宋太宗吗?未必。以所见若干金钱来看,供养人的女性特征相当明显。如图1中,立像头饰较复杂,有类似步摇之物,右颊旁有一片状突起,是妇女鬓发的常见表现手法。右肩上有一带状物蜿蜒飘动,延至肘下垂贴于身侧,左肘以下亦有同样带状物,这是极为典型的帔帛。帔帛是宋以前妇女的常用服饰,作用大抵类似于围巾,宋初以后已基本退出实用,然而在仕女造像中,一直到明清仍是常用的经典服式,其造型在唐代较短,五代时加长成为一条飘带萦绕于肩臂之上而两端垂于身侧。同时期男性服饰中,是没有类似物品的。持“韦驮”说者将帔帛在右肘之上的部分认作如意,形象虽差相仿佛,但未明了其并非为手所持而且与身体两侧下垂的带状物是一整体,随文发表的一枚背镌“四”金钱之彩图上这个特征不十分明显,而面部、发型的女性特点则较图1更为显著。供养人如为女性,则很可能为太祖、太宗之母昭宪杜太后。太宗之即帝位,无论“金匮之盟”真实与否,杜太后“能立长君,社稷之福”的遗命在舆论上均关系重大,太宗表示追念母恩,以金钱供佛于五台为母积功德祈冥福固其宜矣。太宗的三位皇后虽亦不无可能,然而终究远不如归之于杜太后合理。此说当否,有待继续验证。

2.太平通宝

太平通宝金银钱多种,除一种与铜质小平行用钱同版者之外,皆非北宋太平兴国年间而是较晚所铸,既因袭年号以表追慕,复取其吉语之文义。唯其皆称通宝而未见元宝,在钱文的千变万化之中,略显出人意表。

文字在隶楷之间、背穿上大弧月银钱(图2),通宝二字接近政、宣,书体混用的风格亦为徽宗朝所特有,归之于徽宗时所铸较为合理。又有面文几乎同版、钱径较小之素背金钱,彭信威先生旧藏有之,近年杭州藏家赵君亦得一佳品(图3)。

世称“瘦金体”之金银钱,罗伯昭先生旧藏有之,今人多以为南宋铸,然而以形制、书法而论,亦可能属徽宗时物。

张纲伯先生旧藏之一种楷书金钱,或为北宋末至南宋初所铸。另有一种书法稍异、背郭较肥之金钱,形制风格与南宋小金钱接近,当亦南宋铸。

1996年四川广安双河镇安丙墓出土之楷书小字银钱,书体略含隶法,应为南宋所铸。

又有另一种楷书银钱(图4),径略大,狭穿,文字秀劲,制作亦精,尤奇者背穿上有祥云甚似唐乾元,为宋代金银钱中仅见。杭州泉家所藏并经研究认系南宋前期之物。

“聚珍体”银钱,初见于湖南衡阳石鼓山出土,始系之于李婆备,乃按图索骥之附会。郑家相先生定为南宋,史树青先生则考为元末徐寿辉迁都汉阳时所铸。此钱有小平、折二两种,形制确不类多数南宋银钱,相对粗率一些,含银量亦较低,其归属未可遽下定论。

太平通宝钱文在宋及其后元明清各代亦常见于金钱冥钱,打制、錾刻均有,在此就不加讨论了。

3.徽宗朝金银钱

徽宗时期金银钱品种空前丰富,非惟开创前朝所未有,于南宋宫钱亦实有发轫之功。旧谱载有宣和通宝金钱,篆书者转摘甚广,行楷小字阔缘者(图5)则鲜为人知,实亦罕见之珍品,苏州丁良先生藏有书法相类之银钱(图6),文字小异,背肥郭,这种金银钱有相似版别的情况应该说是徽宗朝的一个特色。政和通宝有楷书金钱。银钱则可谓琳琅满目:圣宋元宝有大、小字版;崇宁元宝有楷书、隶书;大观通宝据前辈所述有旋读折三型银钱,然始终未得一睹真容,旋读小平银钱则尝有所见,隶、篆小平银钱也曾有记载;政和通宝隶、楷皆有,折三型篆书大银钱文字则近似铁范,最近则有篆书小银钱面世;宣和银钱稍多见,元宝、通宝皆有,形制上颇似行用铜钱,文字多在行楷之间。宣和又有极精之篆书通宝小银钱(图7),大小与金钱相若。

崇宁、大观、政和均有日本铸金银钱,文字色泽与徽宗钱有所差异,不难区别。

徽宗崇信道教,热衷长生,所筑道观好以万寿为名,如神霄玉清万寿宫、崇宁万寿观、天宁万寿观等。政和年间编修《万寿道藏》,政和七年至宣和四年又起万岁山即艮岳。南宋宫钱多用“万寿”、“万岁”为钱文,也可以说是徽宗朝风气的一种流韵了。

4.南宋金钱

南宋金钱已发现的品种不多,除前文已提及的两种太平通宝外,尚有绍兴、隆兴、乾道三种年号钱及“福宁万寿”钱,均属宫钱。此外有金质招纳信宝一枚,然而真赝素有歧说。

绍兴元宝尝见于著录,实物今不详其所在。

隆兴通宝1986年浙江慈溪出土。

乾道元宝上世纪三十年代即有数枚出于杭州古荡墓葬,招纳信宝(图8)亦当时同出。乾道向无异议,招纳信宝的流传及真赝 纷争的来由,孙仲汇先生述之甚详。招纳信宝虽非考古发掘所得,然而出土情况尚可查证,文字风格与铜品相类,书法圆熟,气息连贯,应属真品。当时张公午、陈仁涛二先生因此钱交恶,前辈诸贤议论之间或各有缘故;而时过境迁,今人多有所惑,以致有学者以鎏金铜品的存世论证金钱之不可信。但是这里有一个逻辑问题,即彼真未必此伪,此伪亦未必彼真,还可能两者皆伪或两者皆真。历代史籍中,常有将金与鎏金混淆的情形,但两者之间不存在排斥性的证伪关系,例如鎏金开元钱的存在即不能用以证明金开元均为伪品。从作伪的角度来讲,恐怕在铜钱上鎏金比臆造还要容易一些。钱币的真伪,终究是实物本身所决定的,强为之说则大可不必。

“福宁万寿”钱王荫嘉先生称“实夹金所铸”,似含金量不高,然归之“古代黄金提炼不精”则未必的确。楚金版含金量已可达95%,唐宋金器多有精纯足赤者,其他金钱亦未见此现象,故其含金量较低并非技术不足而是由于取材不甚讲求。孙仲汇先生言见其原物实为铜质,惟色泽金黄细润异于常品。故此泉虽仍旧列入金钱,然亦须知其难言含金几许,实不足与其余数品比肩。

5.南宋银质宫钱

南宋时期行用钱无复北宋洋洋大观的盛况,然而此消彼长,宫钱却焕发出绚丽的异彩,其制作之精、钱文之美、品类之多,远非北宋可及。金质宫钱已知者仅前述数种而已。铜质宫钱存世大小皆有,大型钱如重华万寿径达73mm,另晚清曾有天基万寿大钱面世,此类钱或寿庆时宫中饰物。银质宫钱是宫钱的主流,多与小平钱相若或略小,狭穿细缘,楷书工整;大钱除折十型德寿重宝之外尚无可确认为宫钱者。以下试分类言之。

(1)庆典钱。主要是寿庆钱,另有一类年号后缀“万寿”、“万年”、“万岁”的,似未必专为帝后寿庆所作,故统称之为庆典钱。

寿庆钱多以帝后圣节及所居宫殿为名。

节名钱目前仅见天基万寿鎏金钱,杭州杨熠先生收藏(图9)。

宫名钱旧载有福宁万寿、寿慈万寿(篆书)、寿慈万春、慈元万寿。杭州章国强先生藏慈宁万寿钱(图10),慈宁为高宗母显仁韦太后宫名,此泉书法颇类福宁万寿,当亦高宗手书。近又出慈福万寿鎏金银钱(图11)、慈明万寿背清雅银钱,慈福为孝宗时宪圣太后(高宗吴后)宫名,慈明为理宗时寿明太后(宁宗杨后)宫名,归属自无疑问。

福宁万寿钱金银并有之,王荫嘉先生审金钱书法为高宗晚年手笔诚为高明,然认系天申节亲书铸以颁赏群臣似有可议,亦不必因地黄帖而定之于淳熙十三年。南宋诸帝皆御福宁殿,高宗晚年退居德寿宫,福宁乃孝宗殿名,故此钱当是高宗手书,为孝宗寿庆所铸。孝宗诞圣节名目会庆,高宗手书以殿名而不以节名,或因孝宗非其亲生之故;又明肃太后宫名亦日会庆,避之亦在情理之中。银钱书法较为纤秀,其归属不必专指,置之可也。

“坤宁万寿”铜钱(图12),张季量先生旧藏,虽系铜质,而形制与银钱正同。张季量先生藏品多在历史博物馆,未知此泉是否也在其中。坤宁为皇后所居宫名,见于史传者有徽宗王后,而此泉全然南宋气息,书法亦仿佛福宁、慈宁,何银铨先生论其为绍兴十三年高宗奉安徽钦二帝及王后神位于太庙时所铸阴寿用寿庆泉亦信有所本。又《石林燕语》卷八:“皇后定居坤仪殿,太皇太后、皇太后遇当推尊,则改筑宫,易以嘉名,始迁入。”虽不详“坤仪”是否“坤宁”之误,或两者皆是而有先后变更,然则皇后宫名似亦有定制,南宋诸后沿用坤宁宫名当属因循故事,故此泉也可能是皇后寿庆钱,其为铜质或欲示与太后之宫钱有别。

“圣寿齐天”钱既非节名亦非宫名,属寿庆钱则无疑,应为高宗七十或八十寿庆所铸,或孝宗手书。

年号庆典钱可举出者,有庆元万寿、绍定万岁(鎏金),另有景定万年、宝佑万年铜钱。南宋铜质小平宫钱形制均类银钱,或亦有可备鎏金鎏银之用的因素。

(2)赏赐钱。以用途论,宫钱大多无非赏赐钱而已,即如上述庆典钱亦复如是。之所以用以条目,实欲囊括庆典钱以外的品种,以免分类过细,失之烦琐。以下择要辑录。

“福寿康宁”。已数见,书法亦似高宗,所见以何银铨先生所藏(图13)大样精整为佳。

“福禄攸同” (图14)。亦何先生藏品。作为赏赐钱这是非常得体的文字了。

“福寿千春”(图15)。或为皇室纳妃、公主出降等所用。

“华衍千春”(图16)。背有双花球相结,花球下缀飘带,构图优美喜庆。章国强先生所藏,章先生认系公主出降之撒帐钱。

“蕃衍盛大”(图17)。亦章先生藏品,章先生认系宫廷洗儿钱。语出《毛诗序》:“《椒聊》,刺晋昭公也。君子见沃之胜疆,能惰其政,知其蕃衍盛大,子孙将有晋国焉。”宋人习用此典《铁围山丛谈》卷一记政和问郓王邸名为“蕃衍宅”;《容斋续笔》卷五“后妃命数”条下云“左传所载郑文公之子十余人,其母皆贵胄,而子多不得其死,惟贱妾燕姑生穆公,独继父有国,子孙蕃衍盛大,与郑存亡。”

“永寿延福”(图18)。张季量先生旧藏,前辈或以永字书法似“二水”疑其为明铸,然宋以前敦煌写本中实已有之,见《英藏敦煌文献》第388卷《正名要录》及第453卷《礼忏文》(图19)。其面背轮廓形制,归于南宋宫钱似无抵牾,录之以备一说。

“佛法僧宝”(图20)。佛教以佛、法、僧为三宝,道教仿之以道、经、师为三宝,如今“佛法僧宝”钱却远较“道经师宝”多见,也算两教势力消长的一个缩影了。此泉书法工丽,制作精巧,应为宫廷供养钱。

“天下太平”(图21)。“天下太平”入钱文唐时已有。此泉广穿小字、轮郭精细,惜钱体残缺,幸未伤及文字。近闻有相似之金钱与寿慈万春等金银钱同出,当亦为南宋宫钱。

“本支百世”(图22)。应为赏赐宗室所用。“本支”一词常用于近支嫡派,如周麟之为高宗草建立皇子诏云:“永惟本支之重,疆固王室,亲亲尚贤,厥有古谊。”又如《鹤林玉露》丙编卷四记淳熙盛事云:“孝宗御宇,高宗在德寿,光宗在青宫,宁宗在平阳邸,四世本支之盛,亘古未有。”

“如松柏之茂”(图23)。语出《诗经》,“九如”之一。何银铨先生所藏并认系宫钱。梅花形钱唐时已见,当年古荡所出金银钱中亦有之(14),并有形如方胜者,分别作四字、五字吉语,惜荫嘉先生未详述其钱文,今则不易考矣。

另有“正始千秋”等,他文已载,不拟赘述。“正始”往往是被响亮地误用的典故,《老学庵笔记》卷六云:“晋人所谓‘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永嘉、正始乃魏晋年名。胡武平上吕丞相启云:‘手提天铎,锵正始之遗音;梦授神椽,摈夺朱之乱色。’盖不悟正始为年名也。”

赏赐宫钱中还有一类为年号钱。昔有绍兴元宝篆书银钱,今已湮迹。近年所见,则 有隆兴通宝、端平通宝楷书银钱。

“隆兴通宝”(图24)。江南水坑所出,书法犹见绍兴遗风。孙仲汇先生还介绍过一枚江西出土的隶书银钱(图25),可谓珠联璧合。

“端平通宝”(图26)。楷书小字,所见两枚背穿左均有菱形纹,未详其含义。

6.吉语祝仪类钱

南宋金银钱铸工精整,实难作官铸民铸之区分,或皆为官立钱监所铸?现将不能确定为宫钱的、制作尚可的总括为一类,以吉语祝仪名之,略举数品于下:

有一种折二型银钱,“清净道生”、“金玉满堂”、“子孙昌盛”、“长命富贵”皆为鎏金,形制均一规整,书法如出一手,或亦宫钱。近年又见一枚鎏金之“金玉满堂”(图27),版式与谱载略同。

“金玉满堂背长命富贵”鎏金小银钱(图28)。书法朴拙中见疏朗,地张有布纹,饶有趣致,惟轮郭过深,拓不得尽其妙。

“绍熙通宝”折二型银钱(图29)。面文为铁钱版,背龟蛇宝剑七星图案,或开炉所铸。

“永保长春”(图30)。广穿小字,形制厚重,非元以后物。其上限当在北宋后期,晚则南宋、金皆不无可能,尚待详考。

7.金银质冥钱

这里顺便谈谈有关的概念。近人多以“瘗钱”与“冥钱”混同,其实是有必要区分的。“瘗”有坟墓的含义,但更常用的意义是埋藏、隐藏,如《东观奏记》中卷云:“大理卿马曙任代北水运使。代北出犀甲,曙罢职,以一二十领自随。故事,人臣家不得畜兵器。曙既在朝,乃瘗而藏之。”殉葬之物固可称之为“瘗”,窖藏亦未尝不可以用之。“冥钱”应属于“冥器”一类,“冥”字的来由,《云麓漫钞》卷五讲得很清楚:“古之明器,神明之也。今之以纸为之,谓之冥器,钱日冥财。冥之为言,本于《汉武纪》‘用冥羊马’,不若用‘明’字为近古云。”今天当然不须追求“近古”而必称“明钱”,但须界定“冥钱”乃专为殉葬而制作。因此,墓中殉葬的一般流通钱币、宫钱、花钱等等,不妨称之“瘗钱”而须知其并非“冥钱”。这样可能会使“瘗钱”不成其为一个特定概念,“冥钱”的涵盖面也有所压缩,但是义理通达,界定明晰,对于钱币性质的判定是有利而且合理的。

冥钱多以薄片乃至金银箔錾刻、打制而成,打制之简率者,直接以金银箔覆于铜钱面上敲击而成。钱文有多种,沿用年号者,名以仙佛者,吉语祈福者,不一而足,难以枚举。尝于孙仲汇先生处见一金代打制银质冥钱(图31),以珠点连缀为卷云纹,其与宋同时而风格独特,录以供赏。

结语

以上对两宋金银钱大致给出了一个分类介绍,目的在于梳理纲目、揭示新品。所择拓图,亦拣汰再三,凡无关宏旨、易于检索者均不列入。遗漏舛误之处,并望同好补正。

两宋金银钱是中国钱币文化的瑰宝之一。中国当两宋之际,思想尚未禁锢,社会活力犹在,文化和科技都得以繁荣。反映在钱币制作上,既光大前代,又机杼百出;既足以垂范后世,又有后世不能得而学之者。金银钱多为上流阶层所制作,其文采更是别有一种风流蕴籍,钱文雅而不乖张,俗而不恶相,所谓雅俗调和,文质彬彬是也,正后世所不可及。余每观两宋金银钱,想见其人物,亦不免低迥久之,有中心如醉之感。

注:本文所涉及到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