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陕西渭南市出土秦半两钱搜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陕西渭南市出土秦半两钱搜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6年初,笔者见到新近出土于陕西渭南市潼关附近的一批大型半两钱,总数约有1 000余枚。这批半两钱包浆锈色一致,钱币肉质表层呈现深棕色的老铜包浆,其上零星散布着薄薄的翠绿锈和紫红斑,部分钱币也粘有匀净的黄土颗粒,与锈斑相连,坑口较美,保存状态较好。根据其坑口特征,大致可以推测出这批钱应出于高爽干燥的黄土地层中;再结合此类大型半两钱墓葬出土量很小的事实,可以基本判定为窖藏钱币。

此批出土钱币钱径多在30-33mm之间,钱重多在6-8g,相对来说个体非常均匀,偶有较重超过10g和较小约4-5g者,数量极少。现将其中存在的各类形制、文字风格不同者整理如下。

一、大字厚重类

样品钱径:32.1mm,穿广(此批半两全为单面范铸造,钱面穿口多呈斜坡状,其宽度不好把握,本文“穿广”指钱背穿口宽度):8mm,重量:11.24g(图1);铸柄茬口在下方,断面宽大,跨径约15mm。钱体厚重,是笔者发现的这批钱中惟一超过10g的;文字长大,略有粗拙意味, 其中“两”字上横笔与其下部分相连,呈“有颈两”形态。

二、粗字狂怪类

样品钱径:32.7mm,穿广:8mm,重量:7.20g(图2);铸柄茬口在上方,断面宽8mm。文字笔划粗肥,结体怪异;“半”字长大,其头部移向钱面中部,有“分头两”意趣;“两”字肥短,且位置上昂,居于穿口左上角。这类钱币在此批窖藏中数量极少。

三、长字分脚两类

此类钱币“半”字瘦长,“两”字外侧两竖斜向下侈开,《半两货币图说》称其:“制作较规整,钱文古拙秀丽,‘半’字狭长,笔划方折呈直角,‘两’分脚,俗称‘分脚半两’。多出于陕、甘地区。陕西岐山县近年先后发现三件这一类型的钱范,他县未见发现,此为岐山县半两钱币之特点,故又称为‘岐山型半两’。属于秦惠文王二年统一铸币之后的官府铸钱。”①部分此类半两文字靠向穿口,有“接穿”、“隔轮”的味道。选择部分样品整理数据如下:

四、长半缩两类

此类钱币“半”字比“长字分脚两类”还要长,还要阔大,有顶天立地之感,几乎占据了钱面穿右的所有空间;“两”字则结体扁缩,部分钱币“两”字缺失头部横笔,俗称“无头两”。选择部分样品整理数据如下:

五、有外郭类

《半两钱研究与发现》认为:“这种半两钱传世数量不是太多,以前人们往往就其外郭形制将它称作‘有郭半两钱’,而且很是珍视。……这种半两钱钱文酷似‘两甾钱’,文字细弱,浅而平夷,‘两’字上横短或无上横”,②在这批窖藏钱币中,笔者拣选出两枚有外郭类型半两:

其一,钱径:33mm,穿广:8mm,重量:7.12g(图16);铸柄茬口上、下方各一,断面宽10mm。此钱形制与有郭两甾钱的确相似,文字结体方正,只是此枚半两部分外郭和文字笔划缺失。

其二,钱径:30.5mm,穿广:7.3mm,重量:7.46g(图17);钱币顶端有锉磨痕迹,应是当时修整铸柄茬口所留,钱币下方有铸柄茬口,断面宽9mm。此钱形状略小且不太规则,文字笔划比上品显得稚拙随意,应不是同一处铸钱作坊的产品。

六、圆笔小字类

样品钱径:32mm,穿广:8mm,重量:5.80g(图18);钱币上方有铸柄茬口,断面宽9mm,下方茬口情况不清晰。此钱文字笔划圆转,结体很小,几乎是标准半两钱中文字体量最小的类型。此枚半两比普通圆笔小字类又显特殊,其“半”字第一笔左端也向上仰起,使得第一笔呈“U”形。

七、细笔弱字类

此类半两笔划较细,文字结体稍显嫩弱。两枚样品钱币情况如下:

其一,钱径:32mm,穿广:8mm,重量:5.86g(图19);钱币上方和下方皆有铸柄茬口,断面宽10mm。

其二,钱径:30.5mm,穿广:7.5mm,重量:6.01g(图20);铸柄茬口下方,断面宽10mm。

八、正字规整类

此式半两钱形制规整,文字结体方正,笔划粗细一致,有整齐对称之美,部分钱币文字位置略有“昂”或“降”。这类钱在此次渭南市半两窖藏中出土较多。列举几枚样品的情况如下:

九、其他各类

除了以上大致的分类,还有更多的半两钱呈现出其他不同的个性,此处择要列举如下,在“备注”一栏简述其最主要特征:

另外,此批钱币最初曾拣选出“传形半两”两枚和“旋读半两”一枚,可惜未能留下相关资料。

关于半两钱的类型划分,是借鉴了考古学上类型学的方法。钱币版式类型划分,只有与考古发现的有确切纪年、确切地域的钱币比对研究,才有更大的价值和意义。孤立的钱币版式分类,它的价值是打折扣的。此外,在母钱翻砂法铸币时期,钱币的版式由母钱决定,铸币的版别划分清晰准确,易于操作;然而,在此之前的范铸法铸钱时期,钱范材质各异、钱范的制作方式又有很大的差别,钱范文字制作尤显随意,即使钱范和阳模是反复使用的,在数目巨大的存世钱币实物中也较难发现同一个钱腔或钱模产生的两枚相同的钱币,因此,对处于范铸法铸钱时期的半两钱币来说,其类型版式划分操作性极差,分类标准的“度”很难把握。鉴于此,本文半两钱的类型划分尽量以其凸显的个性为依据,本着宁失于严勿失于滥的原则来操作。尽管如此,仍不免有挂一漏万之嫌,亦不免鱼目混珠之忧。只是为了尽量多的保留这批非经考古发掘的古代货币的信息,勿使以后的半两钱研究缺少这一素材,才不得已勉强为之。

关于这批半两钱的铸造工艺,根据其铸柄茬口的位置、数量和宽窄等特征,发现铸茬只有一到两个,分布在钱币的上方或下方,且宽度较大,一般在8-10mm之间,可以排除叠范铸钱的可能性。因为,叠铸法铸造的钱币,一般具有狭窄的铸柄茬口,铸茬有一到四、五个不等,出现的位置也不固定,显然,这批渭南市出土半两钱不具有叠范铸钱的特征。此批窖藏钱币肯定早于发明叠范铸钱技术的西汉初年,也就是在秦朝及其之前的秦国时期;使用的应是块范铸钱工艺,陶范、铜范和石范等材质的钱范都有可能;其十分宽大的铸柄茬口和茬口只出现 在钱币上端或下端的特征也显示,其浇铸系统多半应属于“分流直铸(‘铸’改为‘注’似更科学)式”③(尚不能绝对排除“分流分注式”和“直流分注式”的可能),即范铸法铸半两钱的早期类型。

关于此批大型半两钱铸行的时代,从类型学上讲,由于其中没有发现具有西汉半两特征的钱币,可以确定是秦朝或秦国时期的铸币;从其铸造工艺上考量,结论与类型学的相符。秦国铸造半两钱的时间较早,据考古发掘,四川青川县郝家坪50号墓出土了七枚半两钱,④这些钱币“与秦武王四年十二月木牍同出,其墓葬时间可能是秦昭王元年(前306)”⑤这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纪年的秦国半两钱,其形制文字特征已经相当规范,推测秦国铸半两钱要远早与“青川半两”时期,可以确信,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前221)时,秦国铸行半两钱至少已有一百年的历史,史书上记载的秦惠文王二年(前336)“初行钱”,其实不过是用国家的命令确立了货币制度或用钱币纳赋税代徭役(以前完全是实物租税和劳役)的制度而已,与钱币在秦国的诞生并不相干。这批窖藏钱币的主体应是秦国半两钱,其存在轻微减重情况的事实,与云梦秦简《金布律》所反映的史实一致,推测其窖藏下限不会晚于秦朝中期。オ

注释:

① 关汉亨编著《半两货币图说》,上海书店出版社,1995年,31页。

② 王雪农、刘建民:《半两钱研究与发现》,中华书局,2005年,178页。

③ 蒋若是:《秦汉半两钱范断代研究》,《中国钱币》,1989年第4期。

④ 《青川县出土秦更修田律木牍――四川青川县战国墓发掘简报》,《文物》,1982年第1期。

⑤ 蒋若是:《关于四川青川战国墓的年代》,《中国钱币》,199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