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成语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初中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成语,它们或者出现在课程的导入阶段,或者出现在知识点的理解阶段,又或者在最后的自主小结阶段呈现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它们非常的不起眼,常常会被我们一线教师所忽略,但在笔者的眼中,这一个个成语仿佛有着鲜活的生命,会给生物学教学带来不一样的活力。
一、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生物学作为一门理科科目,素来给人的感觉是刻板且严谨的。诚然,在生物学实验课程中,我们必须严谨,这样才能顺利完成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但在生物学的理论课堂上,我们也不必给自己画上条条框框,我们要在生物学的基础上跳脱出来,与其他课程相结合,感受生物学不一样的魅力。
1.同语文相结合:培养人文情怀,追溯古文的美及意蕴,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例如,在讲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这一节的时候,我们可以恰当地引出一个非常贴切的成语:落叶归根(细胞的程序性死亡)。这时候,班上往往会有一两个富有诗意的学生吟诵出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己亥杂诗》)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契机,把生物学与语文相结合。从生物学专业来讲,这句话反映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虽然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终止了,但当它被微生物分解之后,从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就能为新的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它的生命得以延续,真正体现出生命的价值。这哪里是落花的葬词?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赞歌!
2.同历史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在一个个历史故事的讲述中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讲到《食物链》这一节时,课本中引用了一个老生常谈的例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平时我们在导入新知识时,往往是一句话带过,或者是播放相关场景的视频。其实,对于初中生来说,类似这样的导入早就失去了新鲜感,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选择将这个成语的典故以小故事的形式呈现,借以启发学生的拓展性思维。讲完这个故事后,笔者会问学生:你们从中能找出什么成语呢?学生自然就会回归课本,这样既学习了生物学中食物链的相关知识,又理解了做人的道理:我们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只顾及眼前的利益而不考虑最终的后果。
再如,在讲解《生物的条件反射》时,可以利用的成语有望梅止渴、画饼充饥、惊弓之鸟、老马识途等。
二、深入核心概念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核心概念指的是生物学中重要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课程标准所述的“核心知识”,如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生态系统等,是那些能够展现当代生物学图景的概念,是生物学结构的主干部分,是生物学知识领域的中心。因此,核心概念就相当于生物学科中的核心观点和思想。在初中阶段,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不算多,因此,我们更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把核心概念放在重要的位置,让学生在每节课的学习中理解核心概念、“吃透”核心概念。有的核心概念晦涩难懂,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既抽象又复杂,这时候,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成语就可以给予教师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节中,标题中就含有2个很重要的核心概念:“遗传”和“变异”。这两个词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被提起,但要学生具体说明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大家都只能面面相觑。其实,在我们常用的成语(包括熟语)中,与遗传和变异相关的成语很多。例如,关于遗传的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虎父无犬子;等等。关于变异的有: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良莠不齐;等等。在课堂上,笔者经常引用其中的一个成语作为导入,以核心概念“遗传”为例,先“抛砖”,说一个关于遗传的成语,再“引玉”,让学生想想还有没有其他可以形容遗传的成语。学生势必会说出很多成语,有的与遗传有关,有的与遗传无关。这时候,笔者就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说出自己判断的理由,即为什么这个成语与遗传有关,为什么那个成语与遗传无关。先在小组内部讨论,然后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总结出“遗传”这个核心概念的定义,特点以及其他相关的知识点。
三、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与其他诸多学科相比,生物学没有应试的压力,课业负担较轻,所以生物学课堂相对来说应该更轻松活跃,笔者一直认为,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才是最好的学习之道。但是,笔者所说的“玩”并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自由散漫,而是一种心境,让学生感觉他们的思维没有被小小的一方教室所禁锢,他们的思维会随着学习的知识点飞翔到“诗和远方的田野”之中,飞到任何他们想去的地方。
例如,在讲解《动物的行为》一节时,我们也可以用到许许多多的成语。如孔雀开屏,能够自然开屏的只有雄性孔雀。雄孔雀展开尾屏,不停地做出各种各样优美的舞蹈动作,为的就是向雌孔雀炫耀自己的美丽,以此吸引雌孔雀。待它求偶成功之后,便与雌孔雀一起产卵育雏―属于求偶行为,与动物的生殖相关。又如鸠占鹊巢,斑鸠不会做巢,常强占喜鹊的巢,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或占据别人的位置―属于竞争行为,还是与动物的生殖有关。这类的成语还有很多,在课堂上可以算是一个个小小的“彩蛋”,及时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活跃了课堂氛围,迎合了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
四、串联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架构知识体系
初中阶段的生物学虽然浅显易懂,但要学生从整体上架构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这时候,成语的串联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最后的知识归纳总结阶段常常使用此方法,成语的介入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使得复习的效果事半功倍。
1.相同的成语,不同的知识点
以“无中生有”为例,这一成语包含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的进化两个不同的知识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即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新生成的有机物和氧气,体现了无中生有。生物的进化:简单来说,生物的进化就是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过程,从中呈现出一种进步性发展的趋势。片面地说,地球上的生命,从最原始的无细胞结构生物进化为有细胞结构的原核生物,从原核生物进化为真核单细胞生物,然后按照不同方向发展,出现了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各种新物种的生成,均体现了无中生有。一个成语,可以把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串联在一起,除了能共用“无中生有”这个成语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没有光合作用,生物的进化就不可能趋于完善。为什么这么说呢?在绿色植物出现以前,地球的大气中并不含氧。后来,在距今20亿年前,绿色植物开始出现并逐渐占有优势后,大气中才逐渐含氧,从而使地球上其他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得以发生和发展。同时,大气中的一部分氧转化成臭氧,在大气中形成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具有破坏作用的紫外线,从而使水生生物开始逐渐能够在陆地上生活。经过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最后才出现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的各种动植物。当然,在课堂中,笔者会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交流其中的奥妙之处。
2.相同的成语,相关的知识点
蜻蜓点水,在这一个成语中,包含着生殖和发育两个相关联的知识点,是极好的生物学教学素材。蜻蜓点水就是蜻蜓产卵的过程,卵或直接产入水中,或产于水草上。卵孵化出来的稚虫,称为水虿。水虿常伸出勾状带爪钩的下唇,以捕捉水中小动物为生。它是游泳专家,游泳速度极快,以直肠气管鳃呼吸。水虿长大后,爬上突出水面的树枝或石头,羽化成蜻蜓成虫。产卵属于生殖,而它的发育过程:卵―若虫(稚虫、水虿)―成虫(蜻蜓),属于不完全变态。
3.不同的成语,相关的知识点
触目惊心和汗流浃背是两个不同的成语,但都与神经调节、激素调节这两个知识点有关联。①触目惊心。当眼睛把外界的危险信号通过视神经传入大脑的视觉中枢后,下丘脑便通过植物性神经向肾上腺髓质发出指令,分泌肾上腺激素进入血液,经血液循环系统输送到全身各处。在肾上腺激素和植物性神经的协同作用下,人的血压、血糖浓度升高,并且呼吸、心跳大大加快。②汗流浃背。出汗可以分榱酱罄啵阂皇谴υ诟呶禄肪诚鲁龊梗医学上称之为温热性发汗,以前胸和后背为多;二是人在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时就会出冷汗,医学上称之为精神性发汗,出汗的部位以腋下、手心、脚心为最多。其实,出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它不但能调节体温平衡,而且对于排泄废物也有一定的帮助。这两个成语很好地体现了人体内的稳态是神经调节和体液(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然,除此之外,生物学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成语可以利用,也有许许多多的方法等待开发,生物学的课堂上还有无限的可能,成语只是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小面。但是笔者以为,做好每一个小面,善待每一个资源,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才是最好的为师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