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中耳炎临床疗效。方法 84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行单纯的西医治疗, 观察组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测试并统计患者的听力学指标, 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86%, 对照组为80.95%,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中西医结合;听力重建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 具有病程长、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等显著特点, 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儿童为该病的高危人群, 若不及时予以治疗干预, 易对儿童的听力及语言发育造成严重障碍。目前, 临床上针对病史较短、单耳患病的轻型儿童中耳炎患者多以西医保守治疗为主。但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 单纯的西药治疗整体疗效欠佳, 且复发率高。多年来, 祖国医学在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体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以本院收治的84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42例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6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84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中有关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标准[1]。其中, 男40例, 女44例。年龄5~37岁, 平均年龄(12.5±3.6)岁;病程7 d~6个月, 平均病程(3.2±1.2)个月。患病位置:左耳47例, 右耳37例。随机将8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 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病变位置及一般体征等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42例患者行单纯的西医治疗。①滴鼻液。即将2%呋麻滴鼻液予以患者滴鼻, 1~3滴/次, 3次/d。②咽鼓管吹张、捏鼻鼓气法。针对伴有耳胀症状的患者, 予以咽鼓管吹张、捏鼻鼓气法治疗。③静脉滴注。予以患者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静脉滴注, 1.0 g/次, 1次/d;地塞米松注射液静脉滴注, 10 mg/次, 1次/d;维生素B6注射液静脉滴注0.2 g/次, 1次/d;维生素C注射液静脉滴注2.0 g/次, 1次/d。以上治疗, 7 d为1个疗程, 其中地塞米松使用3 d后, 逐天减量。

观察组42例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治疗方案同对照组;中医治疗:自制中药方剂:白术18 g, 丹参16 g, 茯苓 、当归、黄芩各15 g, 桔梗、柴胡、菖蒲、香附、地龙、苍耳子、泽泻各12 g, 川芎 10 g, 车前子、山药各8 g, 甘草 6 g。水煎服, 1剂/d, 分早晚2次服用。同时, 以上剂量为成人量, 5~9岁小儿用量为上述剂量的1/2, 10~15岁小儿用量为2/3。7 d为1个疗程。

1. 3 观察指标

1. 3. 1 临床治疗效果 于1个疗程后, 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评价标准为: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 鼓室内无积液, 鼓膜颜色恢复正常, 听力恢复正常, 导声阻抗检查为A 型曲线图;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 鼓室内积液显著减少, 鼓膜颜色显著改善, 听力有所恢复, 导声阻抗检查为 B 型曲线图;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甚至加重, 鼓室内积液无变化甚至增多, 听力无改善, 导声阻抗检查无变化[2]。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3. 2 听力测试 于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 测试并统计患者的听力学指标, 包括: 0.5、1、2、4 kHz纯音气导平均听阈、平均气骨导差以及听力重建成功率。其中患者听力重建成功的判断标准为:气骨导差

1. 3. 3 复发率 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6~12个月的随访观察, 统计两组患者的复发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的形式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临床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86%, 对照组为80.95 %, 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听力测试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气导平均听阈及平均气骨导差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 观察组患者的气导平均听阈及平均气骨导差均低于对照组(P

2. 3 复发率 随访期间, 观察组42例患者中, 共2例患者复发, 复发率为4.76%(2/42);对照组42例患者中, 共8例患者复发, 复发率为19.05%(8/42)。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上, 西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则在于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及病因对症治疗等。具体的治疗措施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病因治疗三个方面, 其中, 针对病史较短、单耳患病的轻型儿童中耳炎患者多以保守治疗为主, 治疗方案为:①抗生素;②滴鼻剂和喷雾剂;③捏鼻鼓气法或导管吹张法。然而,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 西医治疗方案虽在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但存在复发率低及药物副作用大等弊端, 整体疗效不甚满意。中医学认为, 分泌性中耳炎属“耳痹”范畴, 风邪侵袭、经气痞寒、痰湿浊邪、上聚耳窍为其主要病机, 治则疏风散邪、行气宣痞、利湿通窍。

本研究中, 对照组患者行单纯的西医治疗, 观察组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中, 中医治疗方剂中茯苓、白术、泽泻可健脾利湿;川穹具有开郁行气、止痛活血之效;桔梗具有通窍化湿、排脓祛痰之效;黄芪、当归具有扶正固表、养血益气之效;石菖蒲活血通窍;甘草则对诸药起到调和作用。诸药合用, 共奏疏风散邪、行气宣痞、利湿通窍之效, 进而发挥活血化瘀, 通窍开闭, 利湿聪耳之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的听力重建成功率也高于对照组, 且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因此, 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能有效提高患者听力重建效果, 且复发率低, 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佘秀梅, 乔彦明, 马静. 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分析.安徽医药, 2013, 17(6):1043-1044.

[2] 王垒, 严道南.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概况.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2, 26(6):1-3.

[收稿日期:2014-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