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几个难点的处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几个难点的处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培养,尤其在地球运动和大气运动这两部分内容上。初中普遍不重视地理学科,学生基础薄弱,初高中衔接困难。在此背景下,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下面我结合在高中地理教学一线从教十几年的工作实践经验,针对几个难点处理方法,与诸位同仁作以交流。

一、借助“鼻子演示”快速区别恒星与太阳日

恒星日与太阳日是学生进入高中地理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我曾想出了很多方法,如利用板图讲解数学原理,把教材中的图示演绎推理一遍,效果并不好,很多同学都似懂非懂;制作课件借助flas演示,虽然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但是仍有一部分同学不理解,占用了很多课堂教学时间,效率较低。我几经琢磨,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我突然想到可以借助两个学生来表演,是不是会更直观呢?

就这样我试着让两名同学到讲台前,面对面站着,一名A同学扮演太阳,另一名B同学扮演地球,其鼻子当作太阳表面的参照位置和地面参照点P了,用教室前门的上插门栓当作恒星,A同学与门栓背对着,并间隔一定距离,B同学面对A同学,三者在同一直线上,A同学处在中间并靠近B同学,让全体同学注意观察两名同学的鼻子,此时是正对着的,B同学与门栓方向也是正对着的(即想象成宇宙空间的这个方位)接着让B同学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同学慢慢转,转正好一圈时,即停下,此时与门栓方位一致,全班同学均认同此时已转了一周,经历的时间应是地球自转真正周期,但此刻B同学的鼻子与A同学的鼻子并没有正相对,还需要转过一个角度才行,这时同学们都恍然大悟,即刻理解。教学时间大约5分钟,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课堂上学生学习气氛浓厚,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突破太阳周日视运动的轨迹规律

教材中并没有讲解太阳周日视运动规律这部分内容,这部分是地球运动的知识延伸,是高考考查范围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在高考前复习中可见这部分试题,每届学生们在学到这部分内容时,都很难理解。例如:当以地球为中心时,太阳在一天中和一年中的运动轨迹,学生常常感到困惑,更谈不上总结把握其规律了。此问题不解决极易挫伤学生学习信心,给高考复习带来很大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本人潜心钻研大学教材《地球概论》并得以启发,结合板图,帮助学生建立天球空间分布,把握太阳的运动轨迹规律。近两届考生屡次试行,均取得良好效果,并能独立绘制任―纬度任一时间的轨迹图,突破太阳周日视运动随纬度和随季节变化的轨迹规律。

三、利用小道具突破大难点

在学习等压线与等压面知识点时,大部分学生能在海平面等压面的分布图中画出风向,但对于等压线是怎么生成的,等压面在空间上随海拔高度的分布变化情况及二者的关系就很难理解了。每讲到这部分内容时,学生都似懂非懂,理解不透彻,且做题出错率较高。一段时间我陷入了困惑之中,有一次,在讲授等高线知识点时,我让学生们制作模型,结果教学效果非常好。由此受到了启发,这部分可不可以也通过制作模型来突破难点呢?于是,我找来三种不同颜色的长方形大卡纸和三顶不同颜色的瓜皮帽作为道具,教学效果果然很好,具体操作很简单,如下图:

配合板图,学生可以亲自操作,模拟演示,也可分组合作体验并展示,能深入理解等压面在不同情况下的空间分布情况。瓜皮帽翻转可用来体验闭合等压面的空间分布,以及在同一水平面上闭合等压线的生成得出分布状况。最后精选几道典型题,对比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与用等高线来表示等压面的空间分布图,归纳总结做题思路,这样既突破了难点还缩短了教学时间,极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突破副高的变化与各种自然变异的关系

在学习一年中副高(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发生变化,且对我国锋面雨带推移影响的过程中,学生只对后半部分知识能理解,随着知识点增多,在讲到台风、厄尔尼诺、拉尼娜沃克环流等自然变异及其影响时,副高的变化是导致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学生觉得每部分都是难点,其产生影响只能死记硬背,经过教学实践的不断总结,我发现,可以在讲到台风路径后,把这部分知识通过板图,步步演绎生成,构建知识点的内在因果关系,并深入理解这部分难点,图略。

教学过程的本身就是一种财富积累的过程,应该用新的教学理念打造新的教学方式,创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无论哪部分教学内容、哪个层次的知识点都应该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最适合的、效果最好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多多反思,纠正教学中的不足,不断总结,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得到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