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考数学复习题的编写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学生在中考中数学考高分,是学生和教师梦寐以求的。仔细分析,其要素很多,需要师生共同努力,而中考前的总复习则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总复习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编写数学复习题的质量的高低。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近几年的中考卷题型变化特点,结合个人的多年尝试探索,提出几点中考复习题的编写看法,与各位同仁探讨。
关键词:基本解题方法;变式;探究能力;数学思想方法
中考复习阶段时间短、知识点多,因此,在中考复习中如何让学生在例题教学和习题讲评中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在“练习――感悟”的反复中提高解题能力,很大程度决定于教师编写复习题的质量高低,下面笔者就编写中考复习题提出几点看法,与同仁们共同探讨。
一、回归课本,提升学生数学的综合应用能力
“以课程标准为纲,以课本为本”“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是多年来备受推崇的命题理念。纵观近几年各地的中考数学试题,很多题目是依据课本典型的例题及习题进行背景改编、变式、拓展和延伸而来,它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侧重于考查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启示我们,在中考复习时不宜舍本求末,而应立足课本,就地取材,运用新课程理念,对课本的典型例题、习题做必要的变式、拓展、延伸等,以组题的形式出现,实施有效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双基,掌握基本解题方法,提升学生数学的综合应用能力,达成高效的复习。
例1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P118第5题) 如图1,有一块三角形余料ABC,它的边BC=120 mm,高AD=80 mm。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使正方形的一边在BC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AB、AC上,问加工成的正方形零件的边长为多少?
此题的基本解法:先得到两个三角形相似,再根据对应高线之比等于对应边之比的性质,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从而求出方程的解即正方形的边长。
变式1:如图2,如果把上题中的正方形改成矩形。当宽为多少时,矩形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多少?
设矩形的宽为x,长为y,由方程(80-x)/80=y/120确定长和宽的关系,从而构造矩形面积S关于x的二次函数,再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最大值,解决问题。
变式2:一块直角三角形石料,两直角边BC,AC的长分别为4 m,3 m,要把它加工成面积最大的正方形桌面,甲、乙两位同学的加工方法分别如图3、4所示,请你用学过的知识说明哪位同学的加工方法符合要求(加工损耗忽略不计)。
上例以习题为起点加以拓展和延伸,不仅巩固了基本解题方法,增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和建模的思想,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注重概念、变式,加深学生对知识本质的理解
有研究表明,知识的迁移能力与对知识本质的理解深度是正相关的,就当前的中考而言,“注重对知识本质的考查”已是中考命题的一大特征。教师编写习题时忌出现简单重复的习题,因为机械的重复训练往往使学生对学习兴趣索然,同时浪费学生宝贵的复习时间,且只能加深对知识的肤浅记忆而已,就对知识本质的认识深度而言,几乎是一成不变的,有时甚至还会误导学生形成负面的思维定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基本概念的解读,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同时注重变式训练,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沟通数学跨界知识之间的联系,架设起知识的立交桥,让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根、结果。从而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形成完善的知识网络结构,取得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例2 在复习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概念时,重视一些基础性概念本质属性的解读。如方程解: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方程组解:同时满足每个方程的未知数的值。函数图像:每对变量值作为坐标的点形成的曲线。体会函数图像是沟通方
程、不等式、函数的桥梁。如:
1.从函数的角度看,y=-2x+6是 函数,图像是一条
,直线y=-2x+6在第一象限内的整点(横纵坐标为整数)坐标是( , ),( , );从方程角度看,y=-2x+6是一个__________方程,它的正整数解是 , ,从直线y=-2x+6的点的个数可知,方程y=-2x+6有 个解。
2.方程组y=2x-4y=-x+2的解是 ,直线y=2x-4与y=-x+2的交点为( , ),利用函数图像知方程2x-4=-x+2的解是x= ,不等式2x-4>-x+2的解是
(理解:函数图像的交点坐标就是对应方程组的解)
变式1:利用图像,不等式>-2的解是
变式2:(1)直线y=x+3与抛物线y=x2+3x的交点坐标为A
( , ),B( , )。
(2)不等式x+3>x2+3x的解是
(3)若抛物线 y=x2+3x的顶点为C,四边形ABOC的面积是多少?
变式3:当a为何值时,抛物线y=x2+4x+1-a与x轴无交点,且与直线y=4有两个交点?
变式4:判断方程组y=y=-(x-2)2+3 有 个解。
变式5:抛物线 y=-x2的顶点在直线y=x上移动,当顶点从原点平移 个单位时,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距离为4。
通过一系列变式练习,使学生深刻理解函数图像的交点坐标就是对应方程组的解,正确利用函数图像来求不等式组的解,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重视“实验操作”,加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新一轮课程改革十分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实验操作题”应运而生,它具有立意活泼,设计新颖的特点,它让学生经历实验操作、观察比较、发现提出问题、猜想、论证等完整过程,是数学探究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课程标准把探究学习列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近年来中考命题中以探究立意的“实验操作题”受到相关学者的肯定与好评,它是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好题型。笔者认为,在复习过程中,根据课程标准,针对学生的实际,借鉴相关中考题型编写此类题目,宜从简单问题开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再创造”过程,在反复尝试感悟中,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例3 如图5,两个等腰三角形ABC和DEF的直角边分别是4和,叠放在一起,直角重合。
1.操作1: 固定ABC,将DEF绕点A顺时针旋转45°,连结CF和BE,延长AF,交BC于点G。(如图6)
探究:线段CF与B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
2.操作2: 将图2的DEF沿射线AG从A到F方向,以每秒个单位运动(如图7)。
探究:设运动时间为x秒,ABC和DEF的重叠部分面积为y,试求y与 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此题从简单的旋转操作入手,通过观察比较、猜想结论(充分利用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性质判定,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论证猜想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解决该题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和经历了做与学、学与思的碰撞,积累了解探究题的活动经验,触摸到了探究题的一些解题窍门,培养分析、探究能力。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编写中考复习题时要充分体现其导学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尽可能地触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学生解题的“金钥匙”,培养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