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西周甲骨辨伪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西周甲骨辨伪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博》2007年第2期刊登彭曦先生的文章《西周甲骨版初释》(下简称《作堇》),介绍一版私人收藏的西周甲骨,上有文字4行32字,并指出此版甲骨“颇为重要”(图1)。

仔细拜读《作堇》一文后,我们认为这版西周甲骨的真实性存在问题。鉴定文物,首先应询问其来源。此版甲骨非考古发掘品,因此考问其出处尤为重要。据文中介绍“调查得知,与此版甲骨同出的尚有无字而有钻痕的小骨多片,惜皆被弃掉”。根据我们的经验,这些无字而背面有钻痕的小片甲骨极有可能是真品,以它们作比较,有助于推定这版有字甲骨的真伪。因为小片无字甲骨背面有钻凿痕迹,这恰恰是作为占卜用的甲骨的最重要特征之一。而据《作堇》一文说,这版有字甲骨背面却无“钻、凿、灼痕”。按照占卜的程序,首先在甲骨的背面用刀挖出钻或凿(或钻凿并有)来,然后用火灼烧钻凿部位,由于这一部位较薄,受热后出现裂纹,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兆璺。由于钻凿形态各不相同,灼烤的程度不同,所以出现的兆璺也不同,就像我们每个人手心的纹路,去向、长短亦不相同。当时的占卜者就是根据兆璺的不同来判断凶吉,然后将卜问凶吉的过程刻或写在其旁,所以一定是先有背面的钻凿形态,然后才有兆璺,最后才形成文字。据《作堇》一文讲,这版牛的肩胛骨上有“鼎”字,即贞字,贞是卜问的意思,说明这应是一篇占卜用的文字,通常称之为卜辞。既然是卜辞,那么在肩胛骨上一定有钻凿形态和兆璺。请看一下曹玮先生编著的《周原甲骨文》一书,第142页著录的同样是一片牛的肩胛骨,钻凿形态很明显(图2)。有些残片甲骨因为面积小,可能恰恰将有钻凿、兆璺的地方空过去了,但本版甲骨很大。竟没有一点钻凿、灼痕和兆璺,这是一大疑点。

西周时期周原地区出土的甲骨尺寸较小,如1977年岐山凤雏遗址出土的H11:1甲骨,上有30字,但横宽仅1.7厘米;稍大一点的骨片如H11:5甲骨,最宽也不过3.3厘米,而其上文字更小,被称为微雕。2003年周公庙出土的甲骨,文字虽较岐山凤雏甲骨文字稍大一些,但与本版甲骨仍有很大区别。据《作堇》一文介绍,“骨版最长23.3厘米,最宽处14.5厘米”,字径接近1厘米,完全与已知周原出土的西周甲骨不类,此其疑点二。

凡是有文字的甲骨,包括周原甲骨,如果纵列数行,则行距较小,大致不超过一个字的字径的二分之一。如果是甲骨残片,字或有所残泐,文字不会占满甲骨,总有空白而无文字处。而本版甲骨却很奇怪,行距是文字字径的一倍至两倍,通篇文字几乎占满空间。既然是残片,但看不到任何文字残泐现象。按布局推论,第2行首字上有半个字的空隙,此处应有残缺的笔画,但却没有。从甲骨文到金文,从隶书到正楷,从中文到英文,古今中外,任何一篇文字,其行距都不会超过字的宽度,因为那样不符合人们的书写和审美习惯。此其疑点三。

据《作堇》一文所言,这版甲骨上有三分之一的文字是新见字,这是不可能的。虽说甲骨文有4000多字,我们能确识的字不过1000多,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通读甲骨文。因为常见字居多,重复出现,所以具体到某一条甲骨文,仍然是认识的字多,不认识的字很少。近几年来,无论是安阳还是周原出土的甲骨文,绝大部分字能认识,内容能通读,原因就在这里。本版甲骨上所谓的三分之一新见字,其字形结构不符合中国古文字的特点,书写顺序违反中国古文字的准则和习惯,所以这些字是作伪者编造出来的。近年来我们鉴定过铜器、玉器、玺印、简牍、封泥上的文字,凡是假的,大都是这样随意想象和拼凑起来的,这是作伪者常用的伎俩,诱使鉴定者踏入迷宫,以售其奸。随意想象和拼凑起来的东西我辈焉能“认识”?其实作伪者自己也不懂,此其疑点四。

据《作堇》一文称,此版甲骨是用刀刻出来的。但整篇文字线条歪歪扭扭,毫无刀刻的力度,像是初学者用毛笔写出,极为幼稚。况且,既然是用刀刻出,则文字笔画应多为方笔,极少圆笔,而这正是商周甲骨文的重要特征之一。即便遇到像日、月、又、唯、自、至、师、克、事、子等包含笔画圆转部位的字,也往往将一条曲线分为两部分,用两条短直线相接,相接处形成一定的角度。请看《周原甲骨文》一书,很多圆笔字画都是用这种方式处理,从而使甲骨文字挺拔、刚直,极富力度(图3)。然而本版甲骨文字笔画大部分是圆笔,极少方笔(假定摹写没有大的出入的话),本应用方笔的地方偏偏用圆笔,令人难以置信。此其疑点五。

从摹本来看,甲骨下部有几条裂纹,奇怪的是这么宽大的裂纹居然没有影响到文字,第二行的最后一个字严重错位,和其他字不在一条线上,显然是为了避开裂纹,暴露了文字后刻的破绽,此其疑点六。

总之,此版私人收藏的甲骨疑点颇多,提出来与大家讨论。至于文字是刻在旧骨上拟或新骨上,因未见实物,无法讨论。

责 编 一 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