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大学生节俭意识淡薄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节俭意识淡薄的现象凸显,浪费现象较为多见,不得不引起了高校和社会的关注。大学生节俭意识缺乏问题需要国家和社会反思并重视起来,从而来研究大学生节俭意识现状和研究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及学生本人等方面的节俭意识淡薄的成因,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通过榜样模范、实践行动、营造氛围等加强大学生节俭意识的培养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节俭意识;淡薄;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3-0203-02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也代表着社会文明道德风貌。大学生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要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大局意识。但是,目前在大学校园这个教书育人的场所,浪费现象随处可见,节俭意识淡薄表现得较为明显。节俭是指有节制的控制开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而节俭意识通常是指支配人的节俭行为的一种思维方式,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培养。2013年,作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批示,表明了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也体现了中央关心群众生活。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栋梁,其节俭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其个体的发展,反映着国民素质的综合水平,对构建节约型社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当前部分大学生节俭意识弱化问题,须引起高校、社会的重视和思考。
一、大学生节俭意识淡薄的突出表现
部分大学生,经历了紧张而劳累的高考,进入大学后马上放松下来,离开了家长的监督和管辖,肆无忌惮地浪费时间,逃课、旷课等成为常事,把时间花费在看电影、玩网络游戏、看小说、逛街、网购、谈恋爱和与朋友聚餐等娱乐项目上,不仅浪费了时间,造成学习成绩下降、考试挂科等后果,而且影响了学业,对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极其不利。
1.对物质、资源的浪费
大学生舌尖上的浪费令人触目惊心,烟台大学的食堂保洁员自发的捡起学生剩下的馒头就餐,对大学生产生了心灵的触动,并且对自己的浪费行为感到惭愧,通过此事多数大学生改掉了不良习惯。
大学生在校期间自己控制经济支出,由于学生的自尊心和攀比心理等原因对品牌服装、手机和电子产品、化妆品、名牌包等均有较强的购买欲,并且频繁更换,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甚至家庭困难的学生也不例外,不但增加了家庭负担,同时也助长了大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对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有着消极影响。部分学生根本没有节约意识,认为节俭早已经过时,长明灯、长流水等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时买来的学习资料还没有使用就扔掉了,对学习资源根本不爱惜。
2.学习上缺乏刻苦钻研、艰苦奋斗的精神
目前,高校的校园里学习风气不浓。笔者到图书馆考察发现真正借书学习的学生不多,只有到临近考试的时候人数才会增加,临阵磨枪现象突出。更为严重的是,个别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严重,不肯吃苦学习,总想着不劳而获,助长了不正之风,更有人认为及格就可以了,多了浪费。论文抄袭现象屡见不鲜。个别学生在学校组织的劳动中也表现不积极,不愿意从事劳动。在研究方面,照搬他人的研究成果和数据。毕业论文撰写方面,抄袭论文、不讲诚信的现象也很多。这样就扭曲了学术之风。大学生一定要认清己任,踏实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准,以勤奋好学为荣,以好吃懒做为耻。
二、大学生节俭意识淡薄的成因
大学生作为一个高素质群体,代表着我国广大青年的精神面貌,但屡屡出现的大学生节俭意识淡薄问题。不得不给予高度关注。造成大学生节俭意识缺失的因素由社会因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不当等各方面因素组成。
1.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社会是由人与人组成的大群体,我们在社会上学会了成长和自我保护,社会上也有先进人物形象和道德模范事迹,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目标,但相上也有很多不良的风气,例如诱导高消费、个人炫富、奢侈拜金、个别官员等俭德失范现象,由此多种不良行为给社会大环境带来消极影响,大学生也不例外地被社会不良节俭风气所侵蚀,助长了奢侈浪费、互相攀比,且丢失了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
2.学校因素的影响
目前,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下,实践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由以往的被动教育转变为双向主动性,体现了教育主体性质的提升。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部分高校比较注重学生成绩,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尤其轻视了对节俭品德和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并且高校在节约型校园的构建方面比较薄弱,缺乏节俭管理长效监管措施,对此不够重视。高校缺乏勤俭办学文化,在课程设置方面轻视了节俭教育课程的设立和考核,没有加大力度宣传和引导。
3.家庭教育不当
现如今在校大学生多为80后和90后,在家里多数为独生子女,由于家长尤其是隔辈人的溺爱,造成大学生性格任性、自私自利。无论家庭条件好坏,家长都会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物质方面给予较多的享受,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顾及他人,更没有大局观念,严重缺乏节俭意识、奉献精神等。勤俭节约精神被淡化,甚至个别学生根本就没有节俭概念。
4.自身因素的影响
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当,学校教育的偏移和单一,以及社会上不良理念的熏陶和影响,致使大学生节俭意识淡薄,除此之外大学生自控能力差,自尊心怕受到伤害,缺乏危机意识和对国情知识,持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以自我享乐为主,缺乏大局意识。另外,当前大学生很少有从苦日子中过来的,体会不到节俭的真正目的,因此要加强引导。
三、大学生节俭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勤俭节约是一个古老而崭新的话题,需要祖祖辈辈不断的发扬和传承。当代大学生尤其要将节俭这一传统美德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出来,并主动接受节俭教育和品德培养。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其中德育作为其他三者的动力和源泉,是教育的根本。高校作为为社会输送优秀毕业生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基地,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德育教育是基础。
节俭意识培养对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部分大学生缺乏节俭意识。培养节俭品德有助于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成才,有助于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取向。大学生应该时刻保持勤奋好学和艰苦奋斗精神,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更要时刻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紧密相连,增强爱国主义意识,是提升个人素质的基础条件。
大揽全局,大学生的主流方向是积极向上的,能通过自身约束做到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在生活中能够合理消费,为家长减轻了经济负担,有些同学能利用课余时间勤工助学或者参加社会实践,甚至有的同学把勤工助学赚来的钱捐给需要帮助的人,这是一种大爱精神,这样不但帮助了他人而且锻炼了自己,为走向社会提前奠定了基础。
但有些大学生节俭意识有待加强,甚至认为现处于生活优越的时代,没有必要进行节俭,并对身边节俭的人进行语言抨击和藐视,歪曲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走入了节俭误区。这种病态心理必须加以制止。
我国是人口大国,面临着物质匮乏和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着我们必须选择节俭这条道路,所以,节俭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通过大家的努力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
四、大学生节俭意识培养途径
1.提升教师素质建设,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建设节约型校园与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分不开的,在校大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同学和老师,所以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因此高校应该鼓励教师身体力行从各个细节中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节俭本是小事,可以从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细节中做起,学校应首先定期对教师进行节俭专题知识讲座和培训等,并如期对教师进行考核,将成绩纳入绩效考核中,使每一位教师都对节俭予以重视并履行其自身的职责,从而影响学生厉行节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理念。
2.结合理论,丰富实践,鼓励行动
培养节俭意识,要另学生从生活的细节出发,自觉地监督自己的行为,在生活上不浪费,在学习中不偷懒,在物质上不攀比,有针对性的开展节俭主题班会、知识竞赛、辩论赛等系列活动,并调动全员参加,对节俭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表扬和鼓励。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活动,让学生更多的接触和了解社会,践行社会责任,磨练个人意志,养成艰苦奋斗精神,并从中体会节俭的必要性。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塑造完美的形象。
学生定期为自己设定目标,并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坚定节俭意识并不断提升。通过社会实践,重温艰苦奋斗精神。只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才能取得成功。
在主抓专业知识的同时,学校要重视育人教育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放在首要地位,作为其他课程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并开设消费理财相关的经济课程,指导大学生正确支配金钱,珍惜资源,将节俭知识内容渗透到其他课程中,在日常学习中不断提升节俭意识,对资源能源的匮乏具有危机意识,真正做到节俭伴我行,我要带头行的目标。
通过实践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锻炼学生能经济器挫折和失败的考验。坚定信念,克服自身的不足,不断完善自我。
3.营造氛围,协同共进
首先,家长应该在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消费中给孩子作出榜样作用,并且在给孩子生活费方面要有预算,控制年支出和月支出,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其次,学校方面要建立节俭长效监督机制,发挥学校文化对大学生潜移默化的感染,社会要加大节俭宣传和鼓励力度,狠打奢侈浪费之风,避免由于大学生的奢侈浪费行为引起的社会秩序不稳定,并与政府协调对学校周边等一系列娱乐休闲场所和高消费地带进行清理或取缔,为学生营造一个美好的学习氛围。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也代表着社会文明道德风貌。大学生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要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大局意识。但是,目前在大学校园这个教书育人的场所,浪费现象随处可见,节俭意识淡薄表现得较为明显。节俭是指有节制的控制开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而节俭意识通常是指支配人的节俭行为的一种思维方式,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培养。2013年,作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批示,表明了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也体现了中央关心群众生活。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栋梁,其节俭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其个体的发展,反映着国民素质的综合水平,对构建节约型社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当前部分大学生节俭意识弱化问题,须引起高校、社会的重视和思考。
一、大学生节俭意识淡薄的突出表现
部分大学生,经历了紧张而劳累的高考,进入大学后马上放松下来,离开了家长的监督和管辖,肆无忌惮地浪费时间,逃课、旷课等成为常事,把时间花费在看电影、玩网络游戏、看小说、逛街、网购、谈恋爱和与朋友聚餐等娱乐项目上,不仅浪费了时间,造成学习成绩下降、考试挂科等后果,而且影响了学业,对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极其不利。
1.对物质、资源的浪费
大学生舌尖上的浪费令人触目惊心,烟台大学的食堂保洁员自发的捡起学生剩下的馒头就餐,对大学生产生了心灵的触动,并且对自己的浪费行为感到惭愧,通过此事多数大学生改掉了不良习惯。
大学生在校期间自己控制经济支出,由于学生的自尊心和攀比心理等原因对品牌服装、手机和电子产品、化妆品、名牌包等均有较强的购买欲,并且频繁更换,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甚至家庭困难的学生也不例外,不但增加了家庭负担,同时也助长了大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对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有着消极影响。部分学生根本没有节约意识,认为节俭早已经过时,长明灯、长流水等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时买来的学习资料还没有使用就扔掉了,对学习资源根本不爱惜。
2.学习上缺乏刻苦钻研、艰苦奋斗的精神
目前,高校的校园里学习风气不浓。笔者到图书馆考察发现真正借书学习的学生不多,只有到临近考试的时候人数才会增加,临阵磨枪现象突出。更为严重的是,个别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严重,不肯吃苦学习,总想着不劳而获,助长了不正之风,更有人认为及格就可以了,多了浪费。论文抄袭现象屡见不鲜。个别学生在学校组织的劳动中也表现不积极,不愿意从事劳动。在研究方面,照搬他人的研究成果和数据。毕业论文撰写方面,抄袭论文、不讲诚信的现象也很多。这样就扭曲了学术之风。大学生一定要认清己任,踏实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准,以勤奋好学为荣,以好吃懒做为耻。
二、大学生节俭意识淡薄的成因
大学生作为一个高素质群体,代表着我国广大青年的精神面貌,但屡屡出现的大学生节俭意识淡薄问题。不得不给予高度关注。造成大学生节俭意识缺失的因素由社会因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不当等各方面因素组成。
1.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社会是由人与人组成的大群体,我们在社会上学会了成长和自我保护,社会上也有先进人物形象和道德模范事迹,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目标,但相上也有很多不良的风气,例如诱导高消费、个人炫富、奢侈拜金、个别官员等俭德失范现象,由此多种不良行为给社会大环境带来消极影响,大学生也不例外地被社会不良节俭风气所侵蚀,助长了奢侈浪费、互相攀比,且丢失了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
2.学校因素的影响
目前,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下,实践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由以往的被动教育转变为双向主动性,体现了教育主体性质的提升。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部分高校比较注重学生成绩,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尤其轻视了对节俭品德和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并且高校在节约型校园的构建方面比较薄弱,缺乏节俭管理长效监管措施,对此不够重视。高校缺乏勤俭办学文化,在课程设置方面轻视了节俭教育课程的设立和考核,没有加大力度宣传和引导。
3.家庭教育不当
现如今在校大学生多为80后和90后,在家里多数为独生子女,由于家长尤其是隔辈人的溺爱,造成大学生性格任性、自私自利。无论家庭条件好坏,家长都会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物质方面给予较多的享受,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顾及他人,更没有大局观念,严重缺乏节俭意识、奉献精神等。勤俭节约精神被淡化,甚至个别学生根本就没有节俭概念。
4.自身因素的影响
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当,学校教育的偏移和单一,以及社会上不良理念的熏陶和影响,致使大学生节俭意识淡薄,除此之外大学生自控能力差,自尊心怕受到伤害,缺乏危机意识和对国情知识,持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以自我享乐为主,缺乏大局意识。另外,当前大学生很少有从苦日子中过来的,体会不到节俭的真正目的,因此要加强引导。
三、大学生节俭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勤俭节约是一个古老而崭新的话题,需要祖祖辈辈不断的发扬和传承。当代大学生尤其要将节俭这一传统美德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出来,并主动接受节俭教育和品德培养。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其中德育作为其他三者的动力和源泉,是教育的根本。高校作为为社会输送优秀毕业生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基地,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德育教育是基础。
节俭意识培养对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部分大学生缺乏节俭意识。培养节俭品德有助于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成才,有助于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取向。大学生应该时刻保持勤奋好学和艰苦奋斗精神,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更要时刻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紧密相连,增强爱国主义意识,是提升个人素质的基础条件。
大揽全局,大学生的主流方向是积极向上的,能通过自身约束做到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在生活中能够合理消费,为家长减轻了经济负担,有些同学能利用课余时间勤工助学或者参加社会实践,甚至有的同学把勤工助学赚来的钱捐给需要帮助的人,这是一种大爱精神,这样不但帮助了他人而且锻炼了自己,为走向社会提前奠定了基础。
但有些大学生节俭意识有待加强,甚至认为现处于生活优越的时代,没有必要进行节俭,并对身边节俭的人进行语言抨击和藐视,歪曲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走入了节俭误区。这种病态心理必须加以制止。
我国是人口大国,面临着物质匮乏和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着我们必须选择节俭这条道路,所以,节俭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通过大家的努力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
四、大学生节俭意识培养途径
1.提升教师素质建设,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建设节约型校园与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分不开的,在校大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同学和老师,所以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因此高校应该鼓励教师身体力行从各个细节中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节俭本是小事,可以从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细节中做起,学校应首先定期对教师进行节俭专题知识讲座和培训等,并如期对教师进行考核,将成绩纳入绩效考核中,使每一位教师都对节俭予以重视并履行其自身的职责,从而影响学生厉行节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理念。
2.结合理论,丰富实践,鼓励行动
培养节俭意识,要另学生从生活的细节出发,自觉地监督自己的行为,在生活上不浪费,在学习中不偷懒,在物质上不攀比,有针对性的开展节俭主题班会、知识竞赛、辩论赛等系列活动,并调动全员参加,对节俭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表扬和鼓励。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活动,让学生更多的接触和了解社会,践行社会责任,磨练个人意志,养成艰苦奋斗精神,并从中体会节俭的必要性。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塑造完美的形象。
学生定期为自己设定目标,并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坚定节俭意识并不断提升。通过社会实践,重温艰苦奋斗精神。只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才能取得成功。
在主抓专业知识的同时,学校要重视育人教育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放在首要地位,作为其他课程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并开设消费理财相关的经济课程,指导大学生正确支配金钱,珍惜资源,将节俭知识内容渗透到其他课程中,在日常学习中不断提升节俭意识,对资源能源的匮乏具有危机意识,真正做到节俭伴我行,我要带头行的目标。
通过实践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锻炼学生能经济器挫折和失败的考验。坚定信念,克服自身的不足,不断完善自我。
3.营造氛围,协同共进
首先,家长应该在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消费中给孩子作出榜样作用,并且在给孩子生活费方面要有预算,控制年支出和月支出,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其次,学校方面要建立节俭长效监督机制,发挥学校文化对大学生潜移默化的感染,社会要加大节俭宣传和鼓励力度,狠打奢侈浪费之风,避免由于大学生的奢侈浪费行为引起的社会秩序不稳定,并与政府协调对学校周边等一系列娱乐休闲场所和高消费地带进行清理或取缔,为学生营造一个美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 张丽萍.大学生要增强节俭意识[J].高校理论战线,2007,(7).
[2] 张济.大学生节俭教育的几点思考――从节俭人性内涵视角看[J].中国校外教育,2009,(6).
[3] 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4] 姜文文.加强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教育的思考[J].科教创新,2013,(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