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高中阶段涉及到的使动用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高中阶段涉及到的使动用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使动用法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易与其他用法相混淆,为了能够准确地掌握使动用法,有必要明确区分使动用法和其他易混用法,其中应主要区分:动词的使动用法与普通用法;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使动用法与为动用法。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与普通用法辨析

1.形式方面。动词分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普通用法中,及物动词后跟宾语,不及物动词后不跟宾语;使动用法中,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都可跟宾语,有时虽可省略宾语,但一定能够补出。

2.语义方面。在使动用法中,宾语是动词表示动作的施行者,但在许多情况下,并不容易判断动作的施行者,因而影响到使动用法的判定。因此,判断动词是否是使动用法,要注意区分动词的基本义和引申义。例如:

①交戟之士欲止(之)不纳《鸿门宴》

②却匈奴七百余里《过秦论》

以上诸例中,“止”“却”按普通动词理解,可以解释为“阻止”“打退”等义,放在句中也基本符合原文意思,但这样动作的施行者就成了主语,与原文实际相反。实际上,“止”的基本义是“停止”,可以引申为“阻止”“中止”等;“却”的基本义是“退”,引申为“打退”“撤退”等。判断一个动词是否用为使动,不能以引申出的意义为依据,必须考查它的基本义。所以,①“欲止(之)不纳”应为“使他停下来不让他进去” ②“却匈奴”意为“使匈奴撤退”。

二、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辨析

1.从定义来辨析。在使动用法中,谓语动词含有“使”“令”意义,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因此,在难以区别使动和意动时,如果能将句式转变为“主语+使+宾语+谓语动词”,则一般为使动用法。

在意动用法中,谓语动词含有“认为”“以为”意义,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因此,在难以区别使动和意动时,如果能将句式转变为“主语+以+宾语+为+形容词”或“主语+把+宾语+当作+名词”,则一般为意动用法。例如:

③项伯杀人,臣活之 《史记?鸿门宴》

④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荆轲刺秦王》

⑤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

例③ “臣活之”可转变为“臣+使+之+活”,④“群臣怪之”可转变为“群臣+以+之+为+怪”, ⑤ “吾从而师之”可转变为“吾+把+之+当作+师”,但要注意,通过定义分辨是最直观的方式,但往往需辅助以其他方式加以确认。

2.从词类辨析。在高中文言文中,用作使动用法的词类范围较大,不仅形容词、名词和数词可以用作使动,而且动词本身亦有使动用法。具体事例前面已经涉及。

而用作意动用法的词类只限于形容词、名词和数词,意动用法是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一种主观看法,因此动词一般没有意动用法。例如:

⑥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荆轲刺秦王》

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矣《阿房宫赋》

⑧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例⑥“迟之”意为“认为他迟了”,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⑦“鉴之”意为“以之为鉴”,名词的意动用法,⑧“一死生”意为“把死生视为一体”,数词的意动用法。

3.从动宾语义关系的特征辨析。在使动句中,主语致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或发生某种变化,动宾关系含有动态变化的意义。“如果是动词作谓语,那么一定是宾语所指直接发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如果是名词作谓语,那么一定是宾语所指直接发出与这个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或者是宾语直接转变成名词所指的对象,如果是形容词作谓语,那么一定是宾语所指的对象直接向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状态发生了动态的转变” 例如:

⑨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过秦论》

⑩驾舆马者,非利足也 《荀子?劝学》

⑾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史记?鸿门宴》

例⑨动词“斗”与宾语“诸侯”是动作与动作施行者的关系,⑩形容词做谓语,要给快加上一个适切的动词或动词性词语,“快―跑得快”,“利足”反映的是“(马)足”所指跑快这样一个动态的结果,⑾“王”做谓语,“王之”意为“使之为王”,同样表示的是一个动态变化。意动用法的句子,主语只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怎么样,而没有强制宾语发生某种变化,因而动宾关系不含有动态变化的意义。如果是名词作谓语,动宾关系是一种判断类属关系,如果是形容词作谓语,动宾关系是一种描写关系。

总之,在高中教学中,翻译是重中之重,也是高考的必考题。本文正是努力从定义上梳理使动用法,结合高中新课标教材中的具体语境,对使动和意动、为动进行区别,以期让学生做到字字落实,准确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