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学课件中的前端分析应用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学课件中的前端分析应用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前端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开端,同时也是进行课件规划的重要步骤,怎样才能更好地将前端分析中的原理运用到实际课件设计中,这都是亟需探讨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教学设计中的前端分析原理以及如何将这些原理与实际结合,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使原理的应用更加具体化,对于以后的课件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教学设计;前端分析;教学课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13/15-0130-05

多媒体教学课件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将图、文、声、像等多媒体与超文本结合表现教学内容,传递教学信息,帮助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材料。它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更好更方便地传递教学知识,更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前端分析(Front-End Analysis)是美国学者哈里斯(J.Harless)于1968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教学设计过程开始的时候,先分析若干影响教学设计但又不属于具体设计事项的问题[1]。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等。前端分析的相关理论发展很成熟,如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以及教学内容的直线式编排、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学说等。在国内教学设计前段分析的研究也一直是热点。将前端分析更好地应用于课件设计是课件更符合课堂需求、学生需要的基础。

一、教学课件中前端分析的必要性

近年来,教育课件以其便利的传播渠道、丰富的内容、不受限制的形式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在教育教学中普及起来。课件需要科学完善的规划,用教学设计中的前端分析指导规划教学课件是制作一个好的教学课件的基础。

学习需要分析是前端分析中的第一环节,教学内容是根据学习需要分析结果界定的,学习者学习需要的满足不仅与教学内容有关,也与学习者起点技能、学习风格有关。因此,教学设计前需要对学习需要、教学内容、学习者进行系统完善的分析。

作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目前为止前端分析理论仅局限于课堂教学等大规模的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软件上的应用研究涉及甚少,为了顺应现在教学软件迅速发展的趋势,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支撑的操作步骤,这需要进一步的探索来完善已有的理论体系并通过具体实例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二、教学课件中前端分析的相关内容分析

(一)学习需要分析

1.学习需要分析相关概述

学习需要,是学生的动力,它的强弱程度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教学的效度[2]。学习需要指出了学习者目前状态与期望达到的状态之间的差距,而这正是通过教育要解决的。

学习需要分析主要包括两种分析方法:内部参照分析法和外部参照分析法。内部参照分析法是将学习者的现状与组织机构所规定的目标之间做比较,找出存在的差距,从而鉴别学习需要的一种方法。外部参照分析法是将学习者的现状与机构外社会(或工作)的要求进行对比,找出差距的一种分析方法。在实际分析中常常将两种分析方法结合起来,根据外部要求不断修改内部标准,使内部标准符合要求。

学习需要分析是一种差距分析,其结果是提供尽可能确切可靠和有代表性的“差距”资料和数据[3]。需要决定了课件设计的内容,合理的内容编排,多样化的内容形式是保证目标实现的手段。

2.课件应用研究

(1)具体方法

教学课件中,学习需要分析的目标状况一般可通过直接查阅教学大纲得知,学习者的目前状况分析一般可通过对学生近期的测试以及对该任课教师的访谈得知,现状分析并不体现在具体课件中,只是将分析结果作为课件中教学设计的依据。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课件中对于知识与技能类目标的需求分析可以通过学生自我需求的表达或者分析学生近期测试成绩、作业情况等基本获得现状信息,也可通过对学生阶段性知识的普遍了解获得群体性现状信息,课件中现状部分可以在课程引入或者知识回顾部分得以体现;过程与方法类目标的需求分析在课件中可以通过使用调查问卷、观察表、实验等方法来获得,课件中可以以模拟实验,测试的形式实现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类目标的需求分析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学生行为现状或者与学生进行访谈等方式来获得现状,课件中可以以课外知识,动画视频的形式得以体现。课件制作前期要参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分别对这三方面进行需求分析。

(2)案例概述

下面以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课件为例来阐明学习需要分析中的三维目标及各层次的需求分析在课件中的具体应用。课件的三维教学目标如图1所示。

图1 课件的三维教学目标模块

知识技能的需求分析:可以通过教师课前提问以下问题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目前对于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了解现状(自我需求的表达),然后再根据现状目标的差距规划课件:①你试过哈哈镜吗?为什么哈哈镜能够把人照成另一个模样?②有没有尝试过在太阳下用放大镜将阳光聚集于一点?如果在聚光点放置一张纸,时间久了,纸会不会被点燃?③你戴眼镜吗?近视镜和远视镜有什么区别?你能说出他们的哪些不同点?课件中对于学习者知识技能现状的体现主要是在知识结构部分。

过程与方法的需求分析:可以通过教师安排学生进行试验并通过实验表现来判断学生的需求。例如:模拟太阳光让学生观察光的聚光点,并分析不同凹透镜和凸透镜对于光线作用的强弱让学生发现规律,并大致让学生绘制光路图的具体情况。对比发现学生与标准目标之间的差距以及学生易形成的错误观念,在课件内容的体现上需要有具体的模拟实验操作,并对学生自我观念的易错点要重点标注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需求分析: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来了解其对自然界的认知程度,如:是否还发现自然界中哪些神奇之处?在交流过程中逐渐引导他们对自然界的观察程度、认知态度;亦可通过布置情感方面的作业,比如:观察生活,举出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利用凹透镜和凸透镜的例子,并具体说明如何利用的。通过这些方式来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探索热情,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需求。课件中此部分主要表现在课外拓展中的知识讲堂模块。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相关概述

分析教学内容就是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分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各个部分内容之间的排列关系,从而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在学校教育体系中,教学内容明确体现在教学大纲、教材中。一般而言,学习内容的要求主要讨论的是学习内容在态度、知识、技能三方面对学习者所提出的期望[4]。

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并列型、顺序型和综合型。教学内容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六大类: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卡片法、解释结构模型法。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来选择具体的分析方法,以使其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

2.课件应用研究

(1)具体方法

课件中的教学内容分析方法主要参照上述原理,针对课件内容进行具体分析:①借助于上述教学内容分析方法中的任何一种对课件中内容进行分析,了解课件内容范围和深度;②课件中各个模块及其内容之间存在联系,确定模块内容属于并列型、顺序型、综合型中的哪一种;③通过课件内容之间的顺序分析其体现的教学原则。

(2)案例概述

这是一个“羊羊乐园”英语学习课件,主要针对学龄前的4-6岁儿童。主要目的是通过该课件的学习,儿童能读写一些日常英语,属于启蒙教育型课件。课件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单词”、“对话”、“玩一玩”(如图2)。

“单词”部分主要讲解一些儿童日常熟知事物的英语单词,通过该部分的学习儿童基本会用英语说出课件中所列举的日常事物,属于听读阶段;“对话”部分主要讲解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英语语句,通过该部分的学习,儿童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生活对话,属于说和读的阶段;“玩一玩”部分主要包括与英语有关的写、唱和游戏,儿童能够在游戏中汲取知识,属于写和玩的阶段。听、说、读、写的内容编排自上而下从简单到复杂正好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内容之间是一个顺序型的排列方式,最后,“玩一玩”阶段即包括了游戏的娱乐性又间接练习了前面的听、说、读,属于综合型的内容。

[教学目标] [玩一玩] [单词] [对话]

图2 《羊羊乐园》课件模块关系

在课件的单词部分中,教学内容的编排上运用了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的组织方式,如在单词“水果”之下讲解了具体水果实例(如图3)。同时,对教学内容的分类采用了归类分析法,使得学习内容清晰明了,有利于儿童形成清晰的认知结构。课件的“玩一玩”部分分成了“写一写”、“儿歌”、“游戏”三个部分,对写、唱、读、玩进行了区分。

整个案例在总体规划阶段按照教学内容的综合顺序安排内容顺序,同时,又遵循了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运用归类分析法,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原则设计整个课件。

图3 《羊羊乐园》课件单词模块内容层级分析

(三)学习者分析

1.学习者特征分析相关概述

学习者特征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前提[5],不同的学习者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生理、心理、起始技能等特点,对学习者进行分析影响着教学目标、教学起点的确定,也影响着教学策略和媒体的选择。对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包括:初始能力分析,学习者一般特征分析,学习者学习风格分析。

初始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前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学习者初始能力的分析包括三个方面:预备技能、目标技能和学习者的态度。其中,预备技能可以在学习需要分析中分析学习者的现状时得知;目标技能的分析可与预备技能分析一起通过测试题目的形式进行。

学习者的一般特征是指影响学习者学习有关学科内容的心理和社会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征,我们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采用相对应的课件呈现形式。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6],一般来说学习风格可分为以下几类:认知风格,感知偏爱,左右脑优势,焦虑水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差异应引起课件制作者的注意,成为设计优秀课件的依据之一。

2.课件应用研究

(1)具体方法

一般来说,学习者分析可以从学习内容、学习态度、学习风格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对于学习内容的分析可以采用预测、作业分析法、询问教师等有关人员的方法来进行了解。学习态度通常采用平时的观察、调查问卷的方法来了解;各个阶段的群体总体特征可以采用查阅上述学习者一般特征分析理论方法实施。学习风格可由设计者自己开发设计问卷量表的形式来测试,但通常采用比较权威的学习风格测试量表测定。群体性总体特征和学习风格体现在学习者的能力基础中,学习态度则主要体现在情感态度中,因此,课件中对于学习者的分析主要可以从知识基础、能力基础、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2)案例概述

该课件服务于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前三章的课堂教学,也可用于自主学习。下面是对该阶段学生的学习者特征分析。

知识基础:本课件主要讲授三年级上册数学前三章:毫米、分米、千米,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厘米和米的知识,对长度单位有个大概的了解,但具体代表的大小以及长度之间的换算很不清晰。

学生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下,初步具备了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能单独使用课件进行学习,亦可在课堂中跟随教师进行课件内容的学习。

课件通过知识回顾模块,对之前学习过的厘米和米的基础知识进行回顾,为新课程毫米和分米的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如图4)。

图4 《测量》课件知识回顾模块

图5 《测量》课件认识千米模块之练一练

能力基础:学生思维活跃,喜欢实际操作,能从课件的模拟操作,趣味生动的讲解中学习知识;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具有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趋势,需要大量具体形象事物的支持;具备一定的识别、理解、分析能力;学生的意志力较为薄弱,动机多为兴趣型,需要外界的监督、激发。

课件中利用具体事物来引入知识,符合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例如:在本课件中引入千米在生活的具体应用实例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课件中根据学生喜欢动手实际操作来学习知识的特征,设计了学生利用直尺测量长度的部分。同时,课件中“练一练”部分引入游戏,增加讲解的趣味性,使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到知识。图5所示是课件的“练一练”环节。

情感态度: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知识对个人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所以,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地学习数学;学生对枯燥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不浓,但对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比较感兴趣;学生对课件产生浓厚的兴趣,乐意利用课件进行学习。

课件中引用了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案例,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综合案例设计与分析

(一)案例概述

综合运用上述理论,作者设计制作了《了解色彩》教学课件,以期完成理论指导实践的具体应用。课件的主要使用对象是初中以上对色彩知识不熟悉的人群,旨在通过课件的使用了解色彩的构造、模式与色彩心理等。

(二)课件前端分析

1.学习需要分析

课件在内容学习前就呈现了课件的三维教学目标(如图6)。

图6 《了解色彩》课件的三维目标

具体分析课件的三维目标及体现情况:

(1)知识技能的需求

从制作该课件的目的来看,初中以上学习此课件的对象对于色彩的了解仅停留在基本辨别色彩类别,了解常见色彩与性格对应关系。而对于色彩的模式、属性等知之甚少。分析学生的现状,对比该课件的三维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差距,这正是通过此课件的学习要解决的问题,达到的目的。基础知识的回忆与巩固部分体现在课件的课程引入中。

(2)过程与方法需求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见到过各种各样的色彩,但对于不同色彩的属性类别尚不清楚,为使学生具备正确分析生活中色彩属性与原理的实际应用能力,课件设计时采用分类呈现生活常见色彩的方式,并进行总结归纳,这对于以后学生正确区分生活色彩具有很大帮助。

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于色彩原理的理解深度,课件中加入了模拟实验的视频操作部分。在寓教于乐的游戏环节,作者根据教学内容安排与之相对应的游戏,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并锻炼了其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需求分析

通过色彩课件的学习,学生需要在以后的生活中善于观察自然,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为了培养学生此方面的情感目标,课件中很多资源的视频部分引入了自然界色彩斑斓的美景视频,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发现自然的美。

2.教学内容分析

该课件主要包括五大模块:课程引入、深入解析、寓教于乐、自我检测、更多资源。每个模块包含的内容如图7所示。

图7 《了解色彩》课件模块内容介绍

图8 《了解色彩》课件内容层级分析

前面的学习需要分析对教学目标、学生现状做了明确的说明,针对两者之间的差距以及课件的具体内容,以课件的内容为依据做层级分析图(如图8)。

从图8的分析中可知,课件内容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了课件内容。同时,不同模块间的课件内容之间又具有图9所示的排列关系。

在课件内容的编排上不仅遵循了从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同时也关注到了学生知识、技能的内容,并且也将感悟自然的情感内容穿插其中,做到了各个内容之间的协调衔接,促进学生在各方面均衡发展。

图9 《了解色彩》课件模块关系

3.学习者分析

知识基础:①学习者在接触课件前仅了解色彩基本类别以及色彩与性格的关系,对于色彩模式、属性知之甚少;②学习者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基本软件的能力,能在自主条件下完成课件内容的学习,亦可跟随教师进行课堂课件相关内容的辅助学习。

能力基础:①学生逻辑思维处于优先地位,能对教学内容进行积极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以及分析、概括、归纳、内化知识的能力;②自我意识逐渐明确,具有一定的自控和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动机也多为信念型。

课件在较难理解的部分,不仅加入了具体的实验操作视频,在一些模块中也加入了视频讲解部分,充分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使内容变得更易理解。

情感基础:①学生能够欣赏自然界中的色彩,形成一种美感,对自然界表现出一定的热爱;②学生更倾向于学习有利于自己成长的知识内容,对色彩知识感兴趣,表现出一定的求知欲;③学生喜爱内容丰富的课件,乐于通过课件进行学习。

课件在更多资源部分中不仅引入了更多色彩斑斓的自然界美景视频,也加入了一些文本资源,可以满足学生学习更多知识的求知欲。

四、总结与展望

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日渐普及,学生、教师对课件的需求越来越多,这就要求课件质量要符合教学要求、学生认知规律。仅从本文研究方向看,本文通过阐述相关的理论,总结出将前端分析应用于教学课件的切实可行的操作步骤,对课件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由于作者能力有限导致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课件设计中还存在一些欠妥之处,希望能汲取他人之所长,将研究继续完善下去。

参考文献:

[1] Harless, J. H. Improving Human Performance: A Reasearch Quarterly[J]. An Analysis of Front-end Analysis, 1973, 2(4):

229-224.

[2] 宋煜阳,丁玉成.学习需要的表现形式与分析路径[J].江西教育, 2013,(08):19-20.

[3] 徐上海,王峻梅.以学生为中心 重视学习需要分析[J].交通职业 教育,2008,(04):15-16.

[4] 范艳敏.学习者个体的学习需要分析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 学,2010.

[5] 王海燕,李芒,时俊卿. 课堂教学设计的学习者分析流程[J].中国 电化教育,2001,(05):31-34.

[6]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