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数学教学教什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数学教学教什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曾统计,学生中学毕业后,研究数学或从事数学教育的人占1%,使用数学的人占29%,基本不用或很少用数学的人占70%。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学数学呢?在数学课上究竟要给学生教什么呢?这是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笔者以为,课堂教学不是仅仅为知识的教学而教学,其核心是为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而教学,而对学生的思维发展的教学包含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模型的建构,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等等。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点――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发展学生的思维是数学课堂的核心目标,也应该是终极目标,学生的思维是否得以发展应该成为决定着课堂教学成败的主要因素。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思维

“问题,是思维的发动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把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思维从问题开始,而数学问题的产生离不开数学情境。因此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有了开放的问题情境,学生的思维才能任意翱翔,这样新课标理念“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才能真正落实。

例如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在教学《重复》这一内容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有两对父子来理发,怎么才有三个头呢?这样的问题不仅有趣,而且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挑战,它能多次在问题的矛盾冲突中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将学生的思维推向纵深处。

2.形式多样的练习――深化学生的思维

在课堂的巩固环节中,进行变式训练是克服学生思维定式和思维狭窄性的有效途径。在形式多样的练习环节中,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前后联系,开拓学生思路,开启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变与不变中感受知识的魅力,使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计算后,笔者出了这样一道习题:如图1,S正 = 10平方厘米, 求S圆。

图1

面对该问题,学生束手无策,因为他们的思维已经定式了:要求圆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半径,而题目中没有告诉半径,因此也就没有办法解答这道题了。此题正是为了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激起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讨论和思辨中将思维引向深入,这是教学的终极目标。知识的学习是促进学生思维水平提升的媒介和平台,只有教给学生有序思维、多向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等思维方式,学生才能受益终生。因此,数学课堂教学教什么?显而易见,指导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点――学生数学思想的领悟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史宁中教授指出:“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演绎和归纳,这应该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主线,是最上位的思想。”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数学教育目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2011版课程标准已明确地将双基改为四基,基本思想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在教学中一节课给学生教的不单单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给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建构数学模型,这才是真正的、有意义的、为学生终身发展着想的理想的课堂。

数学是知识与思想方法的有机结合,任何数学知识都包含着数学思想方法。在新授课上,教师教什么?教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能抽象出数学模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在一年级《比一比》的内容中,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如图2,一只小猪对应一根木头);二年级乘法口诀教学中渗透转化的思想(以“7×6+6”为例,借助图片用课件演示来理解式子的意义,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将式子转化为“8×6”来计算,渗透转化的思想);等等。这样的教学才有深度,才能调动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又如,对练习题“姐姐比弟弟大2岁,问:弟弟几岁”,可以建构一个数学模型:“弟弟年龄+2=姐姐年龄”。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模型,领悟了数学思想方法,才会对数学学习感兴趣,才有资本进行自主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数学教学教什么?就是通过知识技能这个媒介向学生渗透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建构数学模型。数学课堂教学教什么?“数学的学习主要是学习思想和方法以及模型的构建”,我们不断地总结和探索,从中寻找共性,教给学生最有价值、最本质的东西――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模型。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突破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伊勒阿特说:“成功的习惯其本身就是成功的最大原动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习惯、敢于挑战(其中包括意志力、恒心等)的习惯、借助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的习惯……首先就要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等习惯,这是首要条件,也是基础。现在数学课本的计算题都非常简单,但很多学生见到稍微繁杂的计算就有畏难情绪,或者不能够正确计算。笔者反复思考了这几年的计算教学,感受到学计算不仅仅为了会计算,更重要的是在计算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够静下心细心认真地做题习惯和不畏困难的意志和恒心。因此,数学课堂教学教什么?除知识技能以外,还承载着习惯的教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理想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永恒主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21世纪对人才的重要需求。2011版课程标准的核心概念中就提出了“创新意识,是人们的共识”。史宁中教授在解读课程标准时说了这样一段话:“不要认为创新真是创新,孩子真能创造出新东西是很困难的。事实上,他得到了他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是创新。创新很重要的是培养自信心,他觉得有趣,他觉得是经过了认真思考得到的结果就会很高兴,这就是创新意识。”因此,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数学课堂教学教什么?在让学生获得四基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要为学生创设愉快、安全、和谐的创新思维场,使学生敢于大胆想、大胆说、大胆做、大胆问,敢于异想天开。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新力的发挥。

例如,在教学“扇形统计图”时,出示下面的题目。

某村2008年各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如下:

粮食作物 84公顷

棉花 24公顷

油料作物 12公顷

请根据以上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先审题,再独立思考,然后带着自己的想法与同组同学交流,大胆提出解题思路。

过了一会,就有小组举手发言了:

84 + 24 + 12 = 120 (公顷),

84 ÷ 120 = 70% ,

24 ÷ 120 = 20% ,

12 ÷ 120 = 10% ,

然后把圆10等分,粮食作物占7份,棉花占2份,油料作物占1份。

又过了一会儿有小组提出,这种做法看似简单,其实不计算圆心角直接等分这一步不太容易,他们有更好的做法:

84+24+12=120(公顷),

360°÷120=3°,

84×3°=252°,

24×3°=72°,

12×3°=36°,

然后再根据这些圆心角的度数去作扇形。

以上这两种做法和教材上的步骤不同,方法新颖且独特,这就是学生自主创新的成果。第一种方法是通过把圆10等分后来做,比教材上的做法好理解;第二种做法虽然有局限性,但在该题中属于一种较简便的做法。

从这道题的做法来看,有的学生能打破常规,不唯书、不唯师,在解法上已经展现出了他们的创新才能。由此可见,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是能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学习,并且他们能在会中求“活”,“活”中求“佳”。所以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消除师生之间的代沟,教师要放下身段、放下师道尊严,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畅所欲言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的种子在心坎上萌发。因此,课堂教学教什么?就是教给学生民主的思想、敢于标新立异的习惯,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

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北京大学讲坛上有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观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数学课堂教学不再使学生会按刻板设定的“标志”解规定的题目,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变知识的结论为探究的过程;不要为教知识而教学,要让学生在学知识的过程中有效促进师生思维的提升、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创新思维意识的萌发,这样才真正达到了为学生一生成长着想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