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杂剧《陈抟高卧》元明刊本比较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陈抟高卧》是“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所作,为神仙道化戏的代表作。本文通过将元代刊本《元刊杂剧三十种》和明代刊本《元曲选》中的《陈抟高卧》杂剧进行对比,主要从舞台提示、人物出场、人物间的对白、唱词等方面进行比较,从元代到明代刊本的变化,来说明这些删除或增添的部分,对于作品的整体立意、主题表现、人物形象塑造、美学塑造、作品结构等所起的丰富人物形象、充实故事内容和促进戏曲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陈抟高卧》;比较;体制;立意
中图分类号:I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039-02
(一)相同点
(二)不同点
二、《陈抟高卧》杂剧由元刊本改编为明刊本的变化论述
(一)人物出场的变化
《元刊杂剧三十种》较之《元曲选》,人物出场时,要么只是舞台提示,没有具体的对白内容,只是说外末已经说完了,读者在读文本时却不知道说了什么,一头雾水,这样不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利于读者了解人物性格。而明刊《元曲选》每一折人物出场后,都有一大段道白,丰富人物的形象,使人物的形象立体、丰满,通过每个人物的道白,能了解每个人物的想法,通过他们每个人的语言来挖掘人物的内心。《元曲选》每一折人物出场的一大段道白,点明了每一折的主题和中心思想,上场人物是谁,他们的关系是什么,他们的目的是什么都交代得很清楚,使作品的结构更加完整,不像《元刊杂剧三十种》的第三折和第四折的开头没有交代人物出场,直接就是正末的唱词,显得有些突兀,作品在整体立意上,会不那么明确,《元曲选》人物出场交代得很清楚,使作品立意明确,读者读起来流畅,有利于作品的故事顺利发展。
(二)舞台提示的变化
《元刊杂剧三十种》的舞台提示非常少,几乎全是唱词,而明刊本《元曲选》的舞台提示很充分,每一折的曲牌与曲牌之间有很饱满的舞台提示,相对于《元刊杂剧三十种》的少得可怜的舞台提示,很好地衔接了唱词之间的关系。在读《元刊杂剧三十种》时,有些唱词,难懂,如果没有这些舞台提示,就不会真正领悟作品的意义,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虽只起到辅助作用,却不可缺少,让作品的主题得到更明确的展示。舞台提示增加了科白,戏曲是综合了诗、乐、舞演故事的舞台艺术样式,科白的增加,使作品更加顺利地发展下去,便于读者理解作品的意义,有助于帮助理解作品大意,使作品的结构更加完整。陈抟是道家的信奉者,此作品是神仙道化戏,作品立意在于陈抟为赵匡胤指明作真命天子的路,这里宣扬了王权天授的封建迷信思想,赵匡胤作了皇帝后,请陈抟出山作宰相,被陈抟拒绝,“半生不识晓来霜,把五更寒打在老夫头上。您满朝朱紫贵,怎如我一枕黑甜乡。揭起俺那翠巍巍太华山光,那一幅绣帏帐”。陈抟愿舍弃荣华富贵,在华山与自然相融,自在生活。杂剧体制更加成熟。
(三)角色分工的变化
《元刊杂剧三十种》中赵匡胤为驾,郑恩为外末,党继恩为使臣。《元曲选》中赵匡胤在第一折出场时为冲末,第三折为驾出场;郑恩第一折为净出场;党继恩在第二折为外末出场;在第二折增加了砌末的角色。角色分工第一折到第三折的变化,使人物形象更加丰富多样,表现了不同背景下,人物的身份不同,状态不同,所做的事所说的话都是不同的。作品主题明确,立意独特,砌末的增加,丰富了作品的角色,促进了杂剧的发展。
(四)对白的变化
《元曲选》的对白很多,这是在《元刊杂剧三十种》的基础上增加的,在每一折中,每一个刚上场的人物都会交代清楚自己的身份,一方面,这使作品结构更加完整;另一方面,便于读者理清作品的人物关系,从而领会作品的深层含义。《陈抟高卧》讲的是陈抟宁愿修道,也不愿做官,体现了作者马致远那个时代背景下,对道教的推崇,无忧无虑的生活才是作者想追求的。这也与当时元代文人的“两难”心态有关,文人想在那个废科举的时代下寻求解脱,由于社会地位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他们为了生活不得不在社会底层过着“浪子”的生活,甚至自暴自弃、自轻自贱、自我否定,找不到人生的出路,又渴望建树,虽然肉体在现实中陷入无法解脱的逆境,但是受到传统文人的心理定势的影响,他们渴望建功立业,兼济天下,但这一愿望在元代无法实现,作者就通过作品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三、总结
《陈抟高卧》元明刊本的作品剧情、音乐结构、剧本结构、演出结构和唱词都是一样的,但在人物出场、舞台提示、角色分工和对白上还是有不同的。明代刊本对元代刊本的唱词只是作了极少数的改编,但对于剧本的对白和舞台提示进行了大量的增加,作品更加完整,主题更加突出,立意更加鲜明,戏曲更加成熟。
作者简介:
李 娜(1990-),女,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戏剧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