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豫西调的现存状况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豫西调的现存状况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豫西调是一种古老的音乐文化形态,它在对豫西人民的历史记忆进行保留的同时,也对豫西人民的情感精神进行体现。豫西调的深沉阴柔和祥符调的华美阳刚相辅相成,形成了阴阳互补,对豫剧艺术的戏剧表现力进行了极大的丰富,本文对豫西调的现存状况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豫西调;现存状况;戏剧表现力;传承

中图分类号:J614.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054-01

一、豫西调的早期形态

豫西调的衍变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一)土梆戏阶段。土梆戏阶段是豫剧的早期形态。据相关史料记载,豫剧的最初生成是在开封年间,主要是在开封的外八处和内十处开展表演活动。同时,还在开封以西的很多地方流传。在同治年间,豫剧已经从这外八处和内十处,向更远的地方扩大,而伴随着豫西调传播范围的不断扩大,说明在豫西很早就开始流行土梆戏了。

(二)多剧种相互交融阶段。据史料记载,在清道光年间,在豫西大地上,多种剧种相互融合和交流。秦腔、越剧等一些历史上较为古老的戏曲剧种,都在豫西大地上流传和交汇。而豫西梆子从许多剧种中套取了很多东西。例如,套用了青剧。青剧这个剧种,曾经在中原一带很流行。同时,豫西调还对黄戏进行了套用。黄戏是从襄樊一带向中原传入的。而豫西调套用的第三个剧种,则是越调,越调属于土生土长的戏种。豫西调这样通过拼凑,形成了越西梆子的调门,道白、曲牌和引子来自罗戏,武打来自皮黄戏。豫西调通过融汇和吸收各个剧种,并且与豫西地方语言相结合,最终形成了豫西梆子这个生气勃勃的新剧种。在同一时期,河南出现了多个剧种,有梆子、越调、皮黄等,并且出现了不同剧种同台演出的情况。如上世纪二十年代,被称作豫西旦角的总师傅的燕小庚,就曾配演过“二进宫”。四十年代,在郑州梆子戏班里,还对平黄戏的节目和调门进行演唱。在梆子戏中,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由皮黄戏中的京胡担纲主奏乐器。从史料记载来看,洛阳城西是靠山搭台又夹唱皮黄戏,河南讴的土梆戏是从开封传来,因此而得名。而到了豫西山区,即变成了“靠山吼”。

二、豫西调的现存状况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豫西梆子通过与其他戏种的长期合作,开始不断地变强变大。在罗戏班中,梆子腔在最初仅仅是附属小技,后来开始逐渐在戏班里占据了主导地位,而罗戏本行的节目反变成带搭兼演了。在众多戏种中,豫西调一枝独秀,脱颖而出。另一方面,由于形成了规范的声腔,豫西调戏曲开始逐步走向成熟。

从目前豫西调的生命密码进行审视,能够看出,现在的豫西调既和高调子、沙河和豫东等系统唱调不同,同时也和祥符调的区别非常显著。它形成了自身另类的形貌特征和风格,密切联系着它的构成元素和生命基质,构成了豫西调独特的风格韵味。

作为中原文化的一张名片,豫西自诞生之日起,就是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一种休闲娱乐形式。在我国的分布区域极其广泛,而目前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文化的变迁,豫西调的市场已经不再红火,虽然豫西调的艺人和工作者努力创新和变革,但依然没有将其发展的瓶颈突破,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演出剧团机制僵硬、人员老化。在河南的一些专业剧团中,演出人员老化,水平不高,无法体现豫西调的文化底蕴,极大地限制了豫西调的文化发展。同时由于演出团队具有不合理的年龄结构、演出不完整、阵容不齐、行当欠缺,这样就不能使舞台演出效果达到最佳,对观众而言,也丧失了一定的吸引力,也使剧团失去了生命力。

(二)政府不重视豫西调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传承豫西调,需要不断地聘用新人入伍,而目前国家对于豫西调的传承和发展,却没有充分重视,在财政和政策上没有给予充分的支持,剧院必须靠自身的创收,为新入伍的人员发放薪水,这样豫西调的发展,就处于一种尴尬的局面,对于新题材创编和剧目的创新,也起到了一定的阻碍。

(三)豫西调剧目创编中存在的问题。剧目的创编,是豫西调艺术发展的核心,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如果舞台上总是上演老的豫西调,就会使观众的新鲜感丧失。所以为了更好地吸引观众,就必须要更新创编观念。而目前豫西调的创编观念比较滞后,一些作品不能对现代复杂的社会生活进行体现,也不能塑造丰盈的人物类型。

三、结论

作为豫西人民情感和智慧的结晶,豫西调为豫剧走向全国舞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豫西调这个珍贵的剧种,却遇到了发展的瓶颈,需要政府高度重视,同时不断创新剧目,对演出剧团的体制进行改革,为剧团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才能使豫西调得到更好的传承,促进豫剧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荣华.豫剧“沙河调”初探[J].四川戏剧,2009(03).

[2]王耀华.论“腔音列”(下)[J].音乐研究,2009(02).

作者简介:

熊金波(1976-),男,民族:汉族,籍贯:湖北随州,学历:本科,职称:讲师,工作单位: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要研究方向:声乐教育及民族民间音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