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讨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与预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讨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与预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研究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择取我院于2013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20例,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疗效,探讨其流行病学特点。结果:120例患儿中男61例,女59例,年龄均在5岁以下,观察周期为一周。手足口病这种多发于春季的流行性疾病潜伏期通常非常短,发病速度极快,特征显著易于诊断。结论:通过观察以上病例的临床表现,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制定了防治措施,有效遏止了该病的传播。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预防措施手足口病是一种非常流行的常见传染病,致病原因为肠道病毒。现流行的病毒约有20型,尤以柯萨奇A16病毒与EV71肠道病毒为常见类型。该病的高发季节为春季,高发人群为5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时会在手足口部位出现疱疹与溃疡症状,由于春季是众多疾病的高发时期,因而个别严重患者会诱发心肌炎、脑膜炎与肺水肿等并发症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于2013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20例,其中男61例,女59例,年龄均在5岁以下,平均年龄(3±1.4)岁。经过检查发现,全部女童

1.2方法

针对120例手足口病患儿行以细心的临床观察,按照病症轻重程度的变化记录患儿的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借助于现代化的分析手段,依托于计算式辅助处理数据方法,将患儿的信息进行汇总整理,以便分析出手足口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X2检验。

2结果

观察一周后发现,重症病例有2例,年龄均在2岁左右,死亡病例为0。

表1 临床观察结果

3预防

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尚缺乏针对性的疫苗,因此只能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对手足口病的传播进行遏止[1]。

3.1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一个人的生活环境是否整洁卫生,关系到这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不仅仅能令人心情愉快,也可以提高免疫能力,降低疾病的感染率。因此,为了防止手足口病的发生,要保持生活环境与自身的整洁卫生。如:

(1) 定期打扫房间。

(2) 喷洒空气清洗剂。

(3) 在室内摆放仙人掌、兰花等绿色植物花卉,即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保证了室内的氧气充足也提升了室内的空气清新度。

(4) 定期打理个人卫生,经常洗澡理发,换洗衣服。

(5)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饭后洗手,杜绝手口传播。

(6) 规律作息,合理膳食,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

3.2避开高发场所

手足口病的高发时期是春季,因此在这一时期,要注意让儿童避开疾病高发场所,如大型商场、客运站点、人员流动性大的旅馆还有该病高发的幼儿园等。若进入这些高发场所,要注意尽量不要接触那些可能携带病毒的公共感染源,如香皂、毛巾等,以免病毒通过手口进行传播。

3.3监测与调查

对于人员流动性非常大的车站、商场、旅馆等场所,要定期进行病情监测;对于幼儿园和学校这类高发地点,要定期安排专人进行调查,通过咨询身体状况来发现感染病例。一旦发现疑似病例,要立刻上报相关部们,进行及时的救治。

3.4知识宣传与科普讲座

根据相关管理部门的领导,由社区或卫生站出面,组织手足口病的知识宣传讲座,通过向市民介绍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与发病症状以及防治措施,提高市民对该病的认知度。

3.5控制措施

由相关的管理部门颁布针对性措施,在人口流动性大的公众场所搞好卫生工作,对于幼儿园的玩具和生活用品等进行定期消毒。

4讨论

4.1流行病学的三间分布

(1)时间:春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时期,这一季节正值浊气上升时期,空气中悬浮微粒的数量会比其他季节高出许多,再加上春季的多风特性,加快了手足口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传递。

(2)人群:五岁以下的幼童是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年龄幼小,身体功能发育不完全,免疫能力较低,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很弱,极易感染手足口病的病毒。

(3)地点:幼儿园、学校等儿童密集区域,人流量大的车站或商场。高发地区为欧美国家和亚洲地区。

4.2传染源

手足口病的主要病毒为肠道病毒,这是一种只存在于人体之内的病毒,因此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不仅是罹患该病的患者,一些身体健康的携带者也是该病的传染源,此外,手足口病病毒的隐性感染者也是传染源的一部分。

4.3途径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为呼吸道传播,病毒隐藏于患者说话时产生的唾沫之中,通过空气或粪口途径传播。

4.4鉴别

皮肤科疾病中,水痘、丘疹性荨麻疹和风疹的发病现象与手足口病的普通病症非常相似,在诊断方面易被混淆,因此,在诊断时,需要观察发疹的部位与时间,以及淋巴结是否肿大来进行简单辨别,或利用病原学与血清学[2]进行检测。

4.5临床特征与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非常短,通常只有半周到一周的时间,发病的速度非常快,一经感染,就可以很快确诊。由于发病快速,不及时治疗将会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进行及时的治疗,以免留下后遗症。该病的临床特点为高发于患儿的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回顾痊愈患儿的临床表现,患儿在手足口等部位出现明显的红色的斑丘疹,出现时间不超过2天,随着时间推移,1天之后会有部分患儿的红色斑丘疹发展为卵圆形直径在5mm以下的疱疹。这些疱疹并不会带来痛痒的感觉,也不会轻易破裂,通常半周后结出黑褐色的痂,脱落后无疤痕。部分病例的疱疹会出现在口腔附近,分散在两颊粘膜、唇舌或软腭上[3],此处的疱疹比较特殊,由于该处经常运动摩擦,疱疹的破裂的可能非常大,将会影响到患儿的正常饮食。

观察2例重症病例,可以发现重症患儿临床上常被诱发出一些并发症,2岁以下的儿童在神经系统方面可能出现嗜睡、谵妄、精力不足、头痛、呕吐、惊厥等现象,肢体痉挛,眼球运动不灵活。呼吸系统方面并发肺水肿症状,呼吸急促、口唇发绀、泡沫样咳痰异色痰液,近听时可发现肺部有湿罗音与痰鸣音。另外,重症患儿还会出现循环系统的并发症,如心肌炎,表现为面色苍白暗淡、皮肤出现花纹、全身冷汗、四肢冰凉、肢体末端发绀,甚至心律不齐、脉搏浅淡消失、血压波动明显。

4.6分析总结

通过对120例手足口病的患儿进行为期一周的临床观察,发现经过一周的出疱、结痂,有118例患儿恢复健康,仅有2例3岁以下患儿症状加重,没有患儿死亡。观察患儿的年龄,可以得出该病的发病群体集中于学龄前5岁以下幼儿的结论。这部分人群的身体素质较弱,生理功能的发育程度不够充分,免疫力较为低下,难以抵抗病毒与细菌对身体健康的侵蚀。该病与大多数疾病一样流行于浊气上升、空气悬浮微粒增多的春季,其发病症状主要为集中于手足口部分的斑丘疹皮疹在几天内迅速发展为疱疹与溃疡再于一周内消失。该病多伴有发热、咳嗽、涕泪变多、厌食和咽喉痛等症状,少数重症患者会并发心肌炎、脑膜炎或肺水肿等严重病症。因此,该病的治疗要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

手足口病的高发月份为4-6月的春季,这个时期多风、湿度高,非常利于病毒的繁衍和传播。因此需要对该病采取积极主动的防治措施。从诊断和治疗还有防治等多角度,进行全面完善的处理,避免轻症患者恶化,重者患者死亡。

参考文献:

[1]黄汉先,温素琴.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02):128-129.

[2]刘民,刘闯.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07:591-594.

[3]王喜民.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22: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