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电影:素唇凝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电影:素唇凝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电影:素唇凝香

电影是文化输出载体。电影作为一种廉价、普通且传播广泛的娱乐方式,为大众提供了最为流行的视觉艺术形式,同时电影也展示着某种区域性,是民族文化表达最有价值的符号。

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收入和对未来预期都会降低,对汽车、出国旅游、买房等消费需求锐减,但仍有强烈的消费欲望,呈现“低价产品偏爱趋势”。美国大萧条时期,电影市场就是“口红效益”的受益者。

近年来,内地票房增速全球第一,市场容纳度大幅提升。2014年票房总收入达296.39亿元,同比增长36.15%,票房净增78.7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161.55亿元,占全国总票房的54.51%。全年城市影院观众8.363亿人次,同比增长35.56%,人均观影人次达1.11次;新影院1015家,新增银幕5397块,日均增长约15块银幕。与此同时,全球票房为364亿美元,同比增长1.01%;北美市场票房收入为103亿美元,同比下滑6%,国际票房市场(除北美外市场)增幅4%。中国票房仅次于美国排名全球第二,增速世界第一,占全球新增票房的75%。

2015年上半年,内地市场上映新片156 部,票房收入约20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9%,为2010年内地电影市场全年收入的两倍。其中进口片票房收入107.8亿元,占比53.6%;国产片收入93.6亿元,占比46.5%。158部新片中,国产影片117 部,票房86.7亿,单部平均票房7410 万;进口影片33部,票房107.1亿,单部平均票房3.2亿;特殊影片8部(纯港片和纯台片),票房6105万,单部平均票房763万。

除此以外,国产影片量与质也有了很大提升。2014年国产影片票房收入实现161.55亿元,占全国总票房的 54.51%。全年共66部新上映影片票房过亿,国产影片36 部,比去年同期增加3部;8部国产片票房过5亿,比去年增加2部。影片《心花路放》、《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两部影片票房均超10亿元。

2015年7月16日《捉妖记》在内地上映,上映10天累计票房约13.49亿,超越此前保持两年半之久的《泰濉12.67亿的票房纪录,成为新科华语片影史票房冠军;上映63天累计近24.4亿元票房,超过《速度与激情7》,登顶内地影史票房冠军。

2015年7月54.9亿票房成为中国票房里程标杆。7月18日,国产电影联手突破4亿元票房,以4.35亿超过《速度与激情7》在国内上映而创下的3.83亿元单日票房成绩,刷新单日票房纪录。票房市场单日可容纳4部票房过亿影片。7月13日―7月19日,内地单周票房高达17.613亿元,累计观影人次达5140万,打破中国电影市场单周票房纪录。7月整体累计票房54.9亿,观影人次1.44亿人次,超越2009年全年58.7亿元票房成绩,单月票房纪录诞生。

2015年在《捉妖记》问鼎内地票房最高影片的同时,同期国产片《煎饼侠》、《大圣归来》均取得11.59 亿元和9.56亿元票房收入,合计超30亿票房。2015年9月30日至10月6日,国内电影总票房达到18.45亿元,同比增长62.03%, 2015年9月25日《港濉飞嫌常首日破2亿票房并同时打破12项内地票房纪录,而同期上映的《九层妖塔》、《解救吾先生》、《夏洛特烦恼》均表现出色。10月4日《夏洛特烦恼》单日票房7904万,首次位居单日第一位。

对此用六大因子来分析中国电影市场票房变化原因,分别是平均票价、影院数、单影院银幕数、银幕周转率、上座率、单银幕座位数。

影院和银幕的增加仍是票房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2014年新增影院1015家,新增银幕数5397 块,日均增长约15块银幕,其中影院增加占主要地位(75%),多厅影院的增加占次要地位(25%);影院数增加、单影院银幕数对票房增速贡献分别为23.49%、10.36%,为最重要的两个正相关因素。

2011-2013 年单银幕票房增速下滑,高银幕数增长成为驱动中国票房市场发展。直到2014年行业出现盈利拐点,观影人次达到8.3亿人次,增速为34.52%;同期银幕数达到24304块,同比增长32.10%;单银幕票房达到141.86万元/块,同比增长2.03%,实现2010年后首次提升。观影人次增速四年来首次高于银幕增速,上座率实现反转。

中国电影市场近年来的表现极具爆发力,但仍存在问题。影片上映数量低,片源过剩现象严重。据统计,2014年中国全年创作生产影片数量高达758部(包含故事影片、动画影片、纪录影片、科教影片、特种影片),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最终只有308部影片通过影院上映,平均每周4―8部影片;2009年上映比例更低于20%。对比美国电影市场近乎100%的上映率,中国影片目前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2014年中国人均观影人次为1.11次,虽较2013年0.84次有较大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韩国人均观影次数世界第一,2013年已达4.25次;美国人均观影人次排名第二,为3.88次;澳大利亚与法国位列第三、第四,人均观影人次达3.75次、3.44次。在目前影院保持高增速的情况下,提高影片质量和培养观影习惯(尤其是二三线城市)是中国电影票房市场持续高效发展的关键因素。

2009年―2014年中国电影票房复合增速为36.71%。预计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有望达到413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39.54%,观影人次达11.47亿,城镇人口人均观影次数达1.5 次/人,到2017年,整体票房市场预计可达753亿,观影人次将达20.27亿次,城镇人口人均观影次数达2.53次/人。此外,2015年上半年,已有两部影片《速度与激情7》、《捉妖记》单片票房突破 20亿,到2017 年单片票房极限可达到30―40亿。

目前,电影业的“口红效应”仍未形成。2009年―2014年,中国电影市场高速发展,5年电影票房收入复合增长达36.71%;观影人次逐年提升,在经济处于缓速发展时期,中国电影市场看似已形成“口红效应”。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理由两点:中国目前票房增长是整体可支配收入提升带来的文化消费支出的整体增加;中国整体文化消费支出谱系有待完善,人们还未形成良好的文化娱乐消费习惯。

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文化娱乐消费占比提升驱动文化娱乐消费规模快速扩张。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年度消费性支出为16674.3元,同比增长9.98%;城镇居民人均年度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为762元,占人均年度消费性支出比重为4.6%,消费和占比逐年提升。整体文化消费支出谱系有待完善。在中国整体文化消费支出谱系呈现两头宽、中间窄现象。图书、电影等廉价文化消费以及高端旅游支出逐年增加,但中段衍生产品销售、场景娱乐、主题乐园娱乐消费呈空白。例如衍生产品销售,美国衍生产品销售占整体收入70%以上。《星球大战》三部曲票房总收入18亿美元,其衍生品入账却超过45亿美元;《狮子王》前期投资仅4500万美元,却收获了7.8亿美元票房,衍生品收入更高达20亿美元。而在中国90%以上收入依靠电影票房收入,来源单一,衍生业务开发明显不足,未形成长尾效应。

随着消费谱系的完整开发和观影习惯的养成,在经济增速放缓,结构性调整的大环境下,中国电影“口红效应”将逐步凸显。

院线经济:全产业链

2002年以前,我国一直按照行政区域供片,采取省、市、县逐层发行放映模式。2002年开始,为促进跨地区经营,减少发行层次,层架发行渠道,我国逐步建立起以院线为主的供片机制。我国现有城市院线经营模式分为三种:纯资产联结;以资产联结为主,加盟为辅;签约加盟为主,资产联结为辅。

票房产业链价值分配,“院线+影院”占据产业链半壁江山。我国电影产业链主要包括电影制片、电影发行、院线、影院四个环节,主要参与主体包括制片商、发行商、院线公司。

2014年,我国影院总数达到5785家,院线数量达到47条。2015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影院600家,同比增加76家;新增银幕数2449块,平均每日新增13.5块,全国累计银幕26244块,银幕增长率同比下降6%;新增座位数306256个,日均新增1692个,较去年上半年减少44364个。银幕数增幅高于影院增速,多厅占比逐步提升;银幕数和影院增速放缓,对票房影响弱化,更加突出了需求端是推动中国电影票房增长的长效因素。

另外,内地院线分化程度较高。2014年,国内院线市场万达院线票房收入42.08亿元,比去年下降0.4个百分点,全国城市院线票房排名第一,自2009年起,万达已连续六年保持第一。从市场集中度来看,2014年我国排名前五的院线产出了45.35%的票房份额,低于北美前五大院线53.7%的份额,且远低于韩国和香港的80.00%以上。因此相较成熟市场,我国院线市场的集中度有待提升。

2010―2014年全国院线上座率偏低,仅14%―17.5%,85%的场能被闲置;而电影场均人次也呈下滑趋势。当前影院类型单一,排片差异性小,排片较为被动且缺乏专业性指导,使得影院排片缺乏合理性和灵活度,误差影响较大。

院线收入主要来自于放映发行收入、卖品收入和广告等其他收入。目前我国院线放映发行业务仍然是最大板块的收入来源,研究龙头公司万达院线、金逸、上映股份,院线票房收入平均占比均超过80%以上;对比美国前5大院线公司,该数值在65%左右。我国院线卖品、广告等其他业务收入份额虽逐年攀升但平均仍不足20%。

卖品、广告收入具有高毛利特点,毛利率可高达70%以上。AMC财报中提及,美国约有2/3的顾客会在观影时购买食品饮料,美国院线通过提供食品饮料、电影衍生产品(包括电影海报、音像制品、玩具等),开设零售超市、酒吧、餐厅等,丰富卖品内容,提高附加收入。目前国内院线卖品种类提供单一,场景营销服务意识差,使得顾客转化率不到20%。提高卖品(食品饮料、衍生品)、广告等高毛利收入,是影院公司提高收入、增强盈利能力的主要来源。

目前我国院线行业集中度低,未来,国内院线或将在资本市场的帮助下进行一系列的兼并收购,形成5―8条主力院线拥有80%左右市场份额的格局,使得院线市场真正地成熟起来。

目前国内影院成本组要包括租赁、人工、设备三大块,租赁成本为其中主要成本。行业内平均物业租赁价格约占到影院净票房收入的15%左右。院线公司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对上游物业租赁的议价能力,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灵活的分账比例及合作形式。在国家分账比例指导意见下,我国片方与院线间分账比例不尽相同。影院集中度的提升有利于片方与院线更为灵活的分账比例和合作方式。院线有可能延伸至上游的制作、宣发,下游场景娱乐消费,多业态协同发展,提高院线的成长性和经营能力。多元化服务经营。通过规模的提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向会员提供充分有效的个性化服务,提升业务附加值,有效增强用户粘性。

未来院线行业将有望参与上游电影制作环节,共同合作电影定制项目;强化下游衍生品、现场娱乐、主题乐园开发,实现电影全产业链发展,成为电影行业综合服务商。

网络院线:新增出口

随着万达收购时光网,腾讯牵手华谊兄弟,娱乐众筹的产生,在线票务平台的诞生,网络院线的盛行,互联网正在全面进入电影产业,颠覆了电影创作、宣传、发行、上映各环节,推动了电影产业的改革创新。对于院线公司,在线票务平台和网络院线带来的影响更为重要。

2015年互联网选座出票量贡献将达六成。据艺恩统计数据,2014年全国观影人次达8.3亿,其中主打电影O2O的第三方票务平台(含在线选座和团购)出票量占比达53%。预计2015年将稳步提升至60%,其中,在线选座类占比40%,团购类占比20%。目前,国内主要有18个在线票务平台,主要分三大类:第三双方票务平台、团购类平台、院线自有平台。

当前在线票务平台已从低价影票竞争、抢占市场的初期,发展至利用大数据营销参与影片制作、宣发,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电影分账模式。未来院线公司一方面通过自有平台的建立,发展衍生服务,提供系列增值服务,例如影迷互动社区、观影指导、在线票务服务、衍生品购买、影票C2C 业务等;另一方面通过收购并购票务平台,打通线上及线下资源,抢占渠道优势,并向上游制作宣发、下游现场娱乐做良好延伸。

2014年是互联网元年,随着网络环境的优化、软硬件性能的提升、用户习惯的改变,大小屏应用大规模爆发。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4.33亿,比去年年底增加478万,用户使用率为66.7%。从网络视频用户终端设备使用情况来看,71.9%的用户选择手机收看,手机成为网络视频第一终端;其次是PC端,使用率为71.2%;电视端使用率为22.4%。从内容选择上来看,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是目前视频用户在各终端最爱看的内容,尤其是电影和电视剧。根据芭乐观察最新调查数据显示,近80%的用户愿意为网络视频付费,其中,新媒体用户愿意为电影付费比例超过53.4%。因此,网络院线将成为电影院之后电影发行的新增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