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成语与佛教文化之联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成语与佛教文化之联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某种语言的出现,必然有其深刻的文化源头与背景。成语既是中华语言的精华,也是文化的精华。中华文化的内涵有多深刻,成语的内涵就有多丰富。迄今为止,已有不少专著或论文对成语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和论述。本文拟从一个新的角度,即把成语与我国的宗教文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在丰富多彩的成语世界里,有一部分成语有着其一定的特殊性,那就是与宗教语言和理论教义密切相关的成语,它代表了不同宗教各自的不同文化和思想内涵,简洁精练的表达了宗教教义,更快更容易的传播各种宗教思想,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语言因素。从成语中所体现出的宗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值得探究。

关键词:成语 佛教来源 文化联系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汉语中,有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就是“汉语成语”, 它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窥见中华文化的全豹。尽管他是属于语言范畴,但是无论从意义上,还是来源上,或者是特点上,他都与我国特殊的宗教文化的发展历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来自佛教的教义理论

例如:

①佛教把涅磐分为“有余涅磐”和“无余涅磐”两种。“有余涅磐”指断除了贪欲,断绝了烦恼,但是内体还生存在世间,还有思虑活动,是一种不彻底的涅磐;而“无余涅磐”指不仅断除了贪欲,断绝了烦恼,而且连肉体也不复存在,思虑活动也消失了,身灰智灭,生死的因果都没有了,不再重生,这才是彻底的涅磐。

降迎牟尼的去世,被佛教徒们认为是肉体与思虑消灭而进入了无余涅磐的境界。所以,“涅磐”也可以用来作为佛死的代称(后来泛指高僧去世)。成语“一佛出世,二佛涅磐”就是由这个意义而产生的,是以烧的生与死来比喻死去活来。例如,《水浒》第三十九回里,写宋江,被打得“一佛出世,二佛涅盘,皮开肉绽,鲜血淋漓。”

②佛教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意思是:整个世界和全部人间是无边无际的茫茫苦海,只有通过宗教修持,才能断绝食欲、激忿和愚痴,从而超脱生死轮回,达到彼岸的理想境界。佛教传入我国以后,这一理论在我国广为流传。“回头是岸”这条成语,便是用来比喻虽然罪恶很大,但是只要能够悔悟,改邪归正,就有出路。

③原始佛教基本教义中“四谛”之一的“苦谛”,即关于生死实是苦之真谛。苦,泛指逼迫身心苦恼之状态。苦有“二苦”、“三苦”、“四苦”、“八苦”等种种说法。其中,四苦指的是出生之苦、衰老之苦、疾病之苦、死亡之苦。佛教传入我国后,宣扬“四苦”之说的“生老病死”就成了一条常见的成语。

二、来自佛教的修持实践

例如:

“禅定”,是印度佛教的一种修行方法,端坐闭目,控制身心的各种活动,久之而能达到身心轻安、观照明净的状态。禅宗传入中国后,随之产生了“老僧入定”、“面壁功深”等成语。

三、出自佛教的故事、传说

例如:

①“三世”,指前世、现世和来世,也叫做“三生”。佛教传人我国以后,“三生”之说流传很广,产生了不少优美感人的故事。讹传在杭州天丝寺的后山有一块“三生石”,唐代有一人名李源,与惠林寺圆观和尚过往甚密,经常在一起吟风赏月。他们同游时,圆观指着一个妇人对李源说,“这就是我托生之处。12年后的中秋之夜,咱们在杭州天丝寺外相见吧。”这天晚上,圆观就死了。12年后,李源如约到了杭州,在天丝寺的后山,看见一个骑牛的牧童。牧童唱道:“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原来,这个牧童就是圆观和尚的后身。

由此产生的成语‘三生有幸”,指前世、现世和来世都是幸运的,用以形容非常幸运。 《古今小说》第四十卷里就用了这条成语:“小人揭欲,不意天造相遇,三生有幸。”

②“痴人说梦”这句成语则是出自宋朝和尚惠洪所撰《冷斋夜话》卷九:唐高宗龙朔年间,有个外国和尚来到中国,语言行动比较奇特。一次,有人问这位和尚:“何姓”?他说:“何姓”。又问他:“何国人”?他回答说:“何国人。”这位和尚圆寂后,唐朝李邕给他写墓碑时,信以为真地写道:“大师何性,何国人”。故惠洪法师批评说:“此所谓对痴人说梦耳!”后人就从惠洪这句话引申出“痴人说梦”的成语,比喻讲的话荒诞无稽。

四、结语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认为:“文化或文明,是作为一个社会的成员所获得的认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习俗及其他能力与习惯的综合。语言是最重要的文化信息的载体,一种社会现象,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又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关键,又是文化存在的重要标志,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本书从汉语中成语的各方面来探究宗教文化,揭示了其丰富内涵所体现的民族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现象,突出成语的概括功能,体现成语的意义内涵。汉语成语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和精华,需要我们更好地发扬和传承。

参考书目:

1.史式 《汉语成语研究》 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2.向光忠 《成语概说》 湖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3.朱瑞玟 《成语探源辞典》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马国凡 《成语》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5.莫彭龄 《汉语成语与汉文化》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6.吴兆基 《成语故事》(上、下) 长城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