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他为什么会抽同胞大叔一鞭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他为什么会抽同胞大叔一鞭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与国际接轨”,这是毫无疑问的。这也是中国文明向现代文明过渡的必然路径。但是,精英的姿态非常重要。

十多年前,机缘巧合,我参加了一个老同志的旅游团,游览俄罗斯。到了圣彼得堡宫殿广场,当然要参观大名鼎鼎的冬宫博物馆啦。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事。

带领我们游玩圣彼得堡的导游,是个地陪。此人颇为健谈,大学毕业后来俄已有12年,俄语很溜,而且身材壮硕,虎背熊腰,与俄罗斯人也相差无几了。看得出,他在来俄华人中属于有江湖地位的。在接待我们大陆团时,言语间有些桀骜,大概是有优越感吧。

团友们来俄旅游,一路上高高兴兴,懒得跟这家伙抬杠。但在冬宫那件事,彻底地引爆了这个团。在进博物馆的时候,多处有英文告示,“No Touch”,道理我们也懂,但国人的某些习惯,可不是说改就改的。第一次见冬宫这场面,第一次见那些藏品,总有些人无意识地伸出手去。在来到叶卡捷琳娜女王的一张桌子前,见那金碧辉煌的图案,有一位大叔不自觉地把手伸了出去。地陪厉喝一声:“住手!”说时迟、那时快,当着众人的面,扬起教鞭,一下打中了大叔的手。此刻很有小学生课堂的既视感。大叔貌似也是个“有身份的人”,少有遇到这样的委屈,顿时火冒三丈。

幸亏当时有人及时劝止,矛盾才没有进一步激化。否则当时又会多一条“中国人大闹冬宫”的新闻了。回到了大巴上,人们都指责那个地陪,骂他“假洋鬼子”:不知从何而来的优越感,“粗暴地羞辱国内同胞”;“他只是个地陪,居然敢打客户”;更有人说他是“汉奸”,一副“里通外国”的样子……

那个地陪呢,则坚持自认为没有错:“他马上就要摸下去了,还是我看得准,一下把他打开。”“警察会把他抓走!到时麻烦的是我啊!”他越说越气,扔下一句“中国大陆游客没素质”,转身就走了。

鉴于群情激愤,领队只好换了地陪,换来一个说话结巴但很谦卑的女留学生,才算是平息了民愤。这个团后来遭毛贼光顾,被偷走几架相机,但依然不足以转移团友们对那地陪的怒火。一个团友说道:“中国人不恨外敌,只恨汉奸。”

2008年之后,是中国人大量出国旅游的阶段,自然闹了不少国际笑话。什么大声喧哗啦,飞机上打架啦,垃圾随手丢啦,自助餐抢着吃啦,听说还有在台湾“总统府”门口高喊“”的……相比起来,那位伸手摸藏品的大叔,已经算是文明的了。

这不奇怪,普通民众素质就摆在那里,它不可能迅速飙升。就比如他们在国内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到了国外,也完全没有这个意识。哪怕他们处处谨小慎微,洋相都不可避免。尤其是去到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不懂当地秩序,冒失是难免的事。千万人中出几个奇葩,打个架,随地大小便,就成为头条。

但一般的情况是,外国人还没嫌弃你,却遭遇了另一群中国人的嫌弃――就像那位高傲的地陪。我发现,加入批判大军的有两类人,一是旅居在海外的华人华侨,对于此类事情是深恶痛绝,因为中国旅客的粗鄙形象,会让他们在当地抬不起头;二是所谓的精英,热衷于消费这样的新闻,一副不屑与此等为伍的姿态。或者说,这两类人都有一定的见识和阅历,接触过西方文明社会,自信眼界高于寻常国人。他们居高临下的姿态,让被批判的群体感到更加无地自容。

到了这里,你大致明白我写这个故事的意思。

那位地陪先生应该算是华人精英了吧。受过高等教育,懂外语,富裕,见过世面,与老外勾肩搭背。这些足以让他自感高人一等。一方面,他的逻辑已经完全西化(当然现在看来俄罗斯也算不上“西方”了);另一方面,他有种对中国民众暗暗的嫌弃,身为精英,却不懂如何掩饰他的傲慢。

中国人面对西方文明的姿态,在这200年间可谓反复旋转。在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义和团时代的“扶清灭洋”;从五四时期的火烧赵家楼,到宋美龄访美;从上世纪60年代的“两个拳头打人”,再到80年代的改革开放,与国际接轨……中国就是在“开放-保守”的道路上反复循环。在遭遇西方文明的时候,中国既向往,又裹足不前。

如果研究全球化的反对者,就能意识到他们在“与国际接轨”中受到的创伤,或者远远大于那位被打了一教鞭的大叔。被边缘、被藐视、被嘲笑,他们可能没几个回合就心灰意冷,接着回归民族主义话语。比如说,在西方医学面前失去存在感的中医,在现代搏击术面前无地自容的中国功夫,在西方油画作品中感觉尴尬的中国国画……他们在国际上转了几个圈,就会退回到自己的领地中来,只能高举传统文化大旗。只有回到母体,才能为他们提供足够的自信。

“与国际接轨”,这是毫无疑问的。这也是中国文明向现代文明过渡的必然路径。别的不说,博物馆的藏品,不能用手触碰吧?但是,精英的姿态非常重要。如果那位地陪,不是以如此极端的方式鞭打游客,而是更耐心、巧妙地告诉旅客呢?

在接触现代文明的过程中,有人走在前面,有人走在后面。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城乡二元分化、沿海-内地格局明显的国家而言,尤为如此。但是,走在前面的人(精英),以智商优势去碾压走在后面的人(公众),往往会引起后者激烈的反抗,甚至引起对普世价值的反感、对科学与常识的反感。舆论场争斗的焦点,已经不再是事件本身,而是表达的态度――能不能好好说话的问题。

就像那位大叔与团友们,都默认了“手触藏品是不对的”,但他们反对的,是那个地陪的劝阻方式――那同样是一种野蛮。

在最近一系列的舆论事件中,都体现了精英与公众的意见撕裂,从帝吧出征到抵制肯德基,从吊打赵薇到保卫王宝强。但在这些事件中,我们看到一些傲慢的精英(或者是自诩精英),不亚于那位嚣张的地陪。一些指责与自省是必要的,但如果以此来指责同胞,则是会起到反效果的。比如说,北大中文系教授李零大骂“国学就是国渣”,“国学就是国将不国之学”,一下子伤害了中国人的自尊心……这些行为,让公众加深了对精英群体的憎恨。甚至连读经耽误学习的报道,他们都觉得难以接受。

张明扬老师曾写过《中国精英何时才能学会好好说话》一文,指出他们“说出的话干出的事和本阶层的掘墓人没有什么区别”。我深以为然。如果在精英的价值观里,缺乏敬畏,缺乏对于平民百姓的理解与关爱,那恐怕会走到大众的对立面。启蒙不成,反被排挤。今日民粹的高涨,也需要精英阶层自我反省,甚至要警惕那些“高级黑”。就像那位挥舞着教鞭的地陪,最后造就了一群义愤填膺的中国人。

摘编自腾讯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