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电力企业培训管理新模式的探索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5)01-075-01
摘要 结合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对创新培训管理思路、改进现有的培训管理模式,进行了调研分析和初步探索。
关键词 培训管理 高端化 国际化 信息化 标准化
培训是国家电网公司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重要手段。目前电力企业培训还存在效率较低、信息化程度不高、标准欠统一等问题,现有的培训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探索致力于提高培训效率、培训效果、培训质量的电力企业培训管理的新技术、新模式、新方法迫在眉睫。
理论培训高端化。加强国内、国际电力行业发展趋势、发展动态的情报收集及调研分析,强化与国际、国内著名高校、研究所、知名电气供应商的交流合作和资源共享,大力开展智能变电站、超(特)高压输电等领域的领先技术、前瞻技术培训,做好相关的人才和技术储备。例如,通过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等平台,促进校企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借助“专家工作室”、“大师工作室”等平台开展高端培训,充分发挥高端人才的技术优势及引领示范作用。
实训高端化。加强实训技术及实训设备研发力度,实现高端理论培训与高端实训同步发展,使培训学员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应大力开展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智能变电站技术、特高压技术、带电作业等高新技术实训。
复合型培训常态化。国网公司“纵向贯通、横向协同、权责清晰、流程顺畅、管理高效”的管理体系对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需求。应打破传统仅局限于本专业的单一型培训模式,实现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培训常态化,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
二、电力企业培训理念国际化的探索研究
电力企业培训应打破传统的自上而下、培训需求分析缺乏、以单向教授为主的“灌输式”、粗放型培训模式,引入“岗位胜任力模型”、“行动学习法”、“案例教学法”等国际先进培训手段,实现“建设国际一流企业”的目标。
“胜任力模型”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和起点,是预测员工未来业绩表现的关键因素,其应用核心是解决人岗匹配问题。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培训管理打破自上而下制定培训计划的传统模式,强化培训需求分析的针对性和科学性,适应需求的动态变化,注重核心专长培养与优势潜能开发,有效提高培训开发质量和培训目标达成度,提升员工的岗位胜任力。
“以学为主”的“行动学习法”是通过实际的团队项目操作而非传统的课堂教学提升认识的培训方式,即针对实际生产中复杂的、难以解答或没有同定答案的问题,召集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在管理咨询专家的引导下,进行小组调研、讨论、交流,群策群力,得出相对正确的结论,最后总结、验证并评估培训效果。该培训模式已在西门子、GE等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高层领导培训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三、电力企业培训手段信息化的探索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益普及,电力企业可通过网络大学、移动学习、网络仿真、信息管理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培训的便捷化、无纸化、多样化、日常化。
例如,开发“网络大学”作为网络学习平台,融合课件学习、虚拟课堂、职业提升、鉴定考试、图书馆、网络考试平台等多种功能。其中网络考试平台可作为主要考试平台,具备网络答题条件的所有技术培训考试(包括高新技术培训)都在该网络平台上进行,实现无纸化考试和电脑自动阅卷,并每年组织相关专业专家进行题库的扩充和更新,确保工种全涵盖。通过网络考试的推广应用,有效解决了培训的时空差异,精简了人力、物力、财力,并确保了考试的客观、公开、公平、公正,极大提高了培训效率和培训质量。
四、电力企业培训流程标准化的探索研究
为促进电力企业培训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可自上而下分专业、领域建立统一、完善的培训管理标准,并将需求分析、计划上报、组织实施、质量控制、效果测评、资料归档等标准流程融入培训管理信息系统中,在提高培训管理效率的同时,实现公开、有效的质量监控以及统一、高效的质量管理。对于新培训项目培训,可先试点,制定培训方案,在实际培训中修正完善后,再将成熟流程及标准加入培训管理系统并推广应用。
对于专、兼职培训师管理,可按照统一标准,对专、兼职老师进行任务安排、日常考核和队伍管理。可根据培训种类和培训时间的差异,将兼职培训师分为周期值、项目制、团队制等类型,面向全省电力系统进行招聘,由需求单位组织相关面试筛选并负责本单位培训师资库的建立、维护、更新工作。
五、结论及建议
伴随电力企业的机制体制、管理界面和业务流程发生较大变化,培训管理模式急需开拓创新、持续改进,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建议借助“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等校企合作、对外交流平台以及“专家工作室”、“大师工作室”建设,实现培训内容高端化,并带动产、学、教、研结合;打破传统的“灌输式”低效培训模式,开拓思路,大胆引进吸收、实践“岗位胜任力模型”、“行动学习法”、“案例教学法”等国际先进培训手段,实现培训理念国际化;加快建立网络大学、培训管理系统、网络考试系统等信息平台实现培训手段信息化、便捷化、多样化;通过建立健全培训管理标准,实现培训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