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衔接与连贯在中学生写作中的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衔接与连贯在中学生写作中的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写作可以提高审美能力,使学生养成语文素养。写作的基本要求是文从字顺,但现在许多中学生的作文不能达到连贯的要求,出现明显的病句。因此,本文将对衔接连贯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一、衔接与连贯理论概述

“衔接”理论,由韩礼德与哈桑,于1976年发表的《英语中的衔接》中首次提出的。他们认为“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是语义上的一种联系,如果篇章中的某一部分对另一部分的理解起着关键作用,这两部分之间就存在着衔接关系。”衔接的手段主要有指代、替代、省略、连接、词汇搭配等。20世纪70年代,语篇分析有了开拓,研究成果大批出现,出版了不少论文和专著,在传统语法分析中,“加进语言的运用、语言的变异、言语行为、回话、独白、篇章结构、交际活动、认知和语境等等新的概念”。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学者引进国外的篇章研究,并进行创新。自此,我国进入语篇的话语分析阶段。我国现代学者黄国文认为:“衔接是语篇特征的重要内容,它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语法手段(如照应、替代、省略等)和词汇手段(如复现关系、同现关系)的使用,都可以表现结构上的粘着性,即结构上的衔接。衔接是语篇的有形网络。”可见,一篇文章要称其为文章,它的结构必须是衔接的。句子是人们进行交际最基本的语言单位,但是要比较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往往需要若干个句子组成“句链”才成。这些“句链”之间就会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组合,并产生一定的逻辑关系关系,这些逻辑关系就涉及到语篇是否连贯。

连贯指的是语篇中语义的关联,连贯存在于语篇的底层,通过逻辑推理来达到语义连接;它是语篇的无形网络。可以说,衔接是语篇的语言衔接,一般情况下是可感官的,连贯是语篇的语义衔接,它是语篇内容上的逻辑联系,有时即使是没有衔接的手段,语篇依然连贯。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这首词中,我们并不能发现任何具有衔接的手段。它只是一些毫无逻辑联系的意象堆砌而成的,但是却产生了新的意象,即秋天游子之思。

一篇文章,虽然是由词、句、段这些小到大的语言单位一层一层构建而成,但是在写作时,我们首先应从文章的总体结构出发,由段到句再到一个个词,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进行布局和构思。

二、语篇的整体衔接

刘勰在《文心雕龙・熔裁》中提出了情理设位,即据内容事理布局。“情理设位,文采行乎其中。刚柔以立本,变通以趋时……规范本体谓之熔,剪裁浮词谓之裁。裁则芜秽不生,熔则钢领昭畅。”首先立好规范本体,即根据内容搭好框架,使钢领昭畅,钢领即篇章章法。

(一)主旨的选择

任何一篇文章,它之所以需要写出来,是因为作者想借助它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思想观念,即文章的主旨。明末清初学者王夫之曾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意”,即文章的主旨、中心。因此在写作之前,主旨的选择和确立是第一步。只有主旨确立了,我们才能在文章的形式和内容衔接上找到构思和创作的方向,才不至于使文章杂乱无序、没有“主心骨”,不知所云。文章的主旨统摄全文,决定文章材料的选择,文章的结构,从而决定文章的衔接方式。

(二)材料的选择

文章内容,即为表达主旨所需要的材料,是文章主旨的支柱,是文章主旨得以体现的养料。内容是为文章主旨服务的,内容的目的在于突出文章主旨,当我们确定了文章主旨的时候,就应该确定文章内容,即材料的选择。材料的选择应该量体裁衣,即根据主旨的需要适当选择。材料是丰富多彩的,但是文章主旨的表达,并不是简单的材料堆砌,需要选择最典型的,最有代表的一个或是几个材料。即使是写同一事物,如果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态度不同,那么材料的选择也会不一样。材料的衔接,反映在材料的主次、先后、详略上。

(三)文章构思

当文章的主旨确立、材料选取之后,接下来就需要对文章的布局、结构框架、衔接方式等进行构思。构思是“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为使文章前后衔接连贯,需要考虑材料的主次、先后、详略(上文已经提到);需要考虑文章结构的设置;需要考虑文章衔接方式等问题。

段是文章结构的基本单位。它代表一个独立的意。段在文章结构衔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把每个段合起来,可以看它们之间是否衔接连贯,是否表现了文章的主旨内容。如果单看一个段,可以分析段内的句际之间、句子内部是否能正确表达这个段的内容。所以,文章的构思需要解决怎样对段落进行处理的问题。

段落衔接,不是随意将几个自然段凭空组合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段落之间的排列顺序。段落的衔接方式,主要有时空关联、心理关联、逻辑关联。

任何事物都是处于一定时间和空间范畴之内的。当我们对事物进行描述时,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事物的时空性。“描述艺术作品的结构方式之一,是描述它们的时间和空间的维度”。时间关联,即在段落衔接中,按照时间关系的排列,它可以是顺时序和逆时序,顺时序就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由前往后地叙述,同时,倒叙、补叙、插叙也是顺时序。逆时序,便是由后往前层层追叙。空间关联,以事物的某一参照点为基础,按照空间的关系,衔接段落。

在创作的过程中,时空的变化不可能运用于所有的文章。作者或是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状态,以及事物的逻辑联系也是写作者在行文中常采用的衔接上下文的手段。

文章的衔接,要求文章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这样的逻辑关系体现在文章的材料安排、谋篇布局、结构衔接上。只有材料选取、剪裁得当,布局合理,结构安排恰当,才能使文章在形式上和内容上衔接。

三、语言衔接

经过文章主旨、材料的选择,行文的构思,文章的大范围的衔接已得到初步确定。但衔接不仅是文章整体框架的衔接,在文章的语言表达上也要求做到衔接,连贯。

(一)句的衔接

每个段落都是由一个个句子构成的,每个段落有一个段意,这个段意需要通过句子衔接而表达出来,写作中,要实现句子的衔接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1. 围绕一个话题,不能东拉西扯的。如,他擦车,打气,晒雨布,抹油。在这个句子中,“他”是话题,后面的“打气”、“晒雨布”、“抹油”都是在对“他”进行陈述。

2. 句子的组织顺序合理。一个句子受它前后句子的影响,应该把具有相关意思的句子放在一起。

不管是一个句子还是多个句子,都在传达一个信息焦点。实义切分法将句子划分为主位和述位。主位一般为句子的起始部分,涉及谈话的主题,成为句子的出发点,是已知信息。述位则是对主位的叙述、描述和说明,是句子的核心内容,是新信息,信息焦点也就是述位所传达的新信息。主述位的位置不同,写出来的信息就不一样。如“屡败屡战”、“屡战屡败”这两个的信息焦点不同,前者强调多“战”,后者强调多“败”。

3. 当句子出现某种逻辑关系时,应使用逻辑联系语。但由于汉语意合色彩,有的句子就是没有逻辑联系语也依然是连贯的。

4. 在写作中,我们时常会用到一些修辞手法,来衔接上下文,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从而使文章更加形象、连贯。

例:走过春的盎然,夏的炙热,秋的萧瑟,冬的寒冷,青春的脚步却不肯为我们停留。带着几许肆意,几许轻狂,青春就像流星般划过,只就下刹那惊艳。(学生习作)

例文将青春的流逝比作流星的划过,用比喻手法将原本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并衔接上文,达到语言上的连贯。这样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表达的内容。

(二)词的衔接

词语的衔接得当,可以让读者更清晰明了作者表达的意思,感受文章语言的行云流水。词的衔接可以分为语法衔接和语义衔接。

1. 语法衔接。语篇衔接与连贯的语法手段主要包括:照应、替代、省略等。

(1)照应。照应,或指称,是指语篇中的某一表达对另一表达具有解释关系。胡壮麟在《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中,将照应分为内指和外指。内指包括回指和下指,外指包括情景指称和人指。内指,即在语篇中能找到所指内容。外指,即在文中不能找到对象,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找到。在汉语中,照应类别较少,主要有:人称照应、指示照应、比较照应。

例:①以第一个小姑娘为例,她被刺了,就向母亲哭诉道:“这是个坏地方!”②这正像我们日常中会遇到的那一类人一样,稍受挫折,就感到愤愤不平:生活为何是这样的无情呢!③这是他们狭隘的眼光中唯一看到的东西。④他们不知道生活是复杂的,生活是最公正的。⑤你要是从她那儿采撷到绚丽的花朵,你是必须付出相应代价的。⑥正所谓“有苦才有甘”,只片面地注意到苦的一面,这种人永远也体会不到生活的乐趣和美好。(学生习作)

在这段中,可以看到许多照应。人称照应:她、他们、你。指示照应:这是、这、她那儿。比较照应:一样、最、永远。这段中的大多数照应是用对了,但是文章的作者有两处的照应需要改换。②句中的“稍受挫折”前应加上“他们”作主语,与前面的那一类人照应。⑥句中的“这种人”宜承前改为人称照应“你”,避免主语不必要的变换,使语气更加连贯。

2. 替代。替代指的是在语篇中用另一个替代词去替代上下文出现的词语。而替代词的意义需要从被替代词的意义中去找寻,因此替代方式就将替代词与被替代词的意义有效的衔接起来,在语义上达到连贯。替代主要分为三类: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分句性替代。

例: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认为不幸否耶?(鲁迅《雪》)

这一句鲁迅用代词“他”来替代前面的“暖国的雨”,让语言简洁明了,前后衔接。

3. 省略。省略,是指在语篇中,为了避免重复,突出主要信息,会将某些成分省去,而省去的这部分可通过上下文找出其省略的成分,从而衔接上下文。它包括省略主语成分、宾语成分、小句成分。

例:相反,①很多人赞美这带刺的玫瑰,②就像赞美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③那傲雪迎春的腊梅一样赞美它。(学生习作)

在这句话中,出现三个小句,其中①②将赞美玫瑰和赞美荷花进行比较,语义连贯、明确。③句前省略了②句中的“就像赞美”,用还原法将其还原即为“就像赞美那傲雪迎春的腊梅一样赞美它”,分析这个句子的成分,会发现句子犯了重复累赘的错误,应将后一个“赞美它”省略,达到语言的简洁顺畅。

(三)词汇衔接

词汇是语篇中的基本要素。“词汇衔接指通过词的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整体与部分等关系达到语义连贯。”

韩礼德和哈桑将词汇衔接分为两大类:复现关系和同现关系。

1. 复现。复现指的是某个词语以其原词或是它的原词、同义词、近义词、概括词等形式重复出现的情况。通过词汇的复现,形成语义场的统一体,达到主题的集中,使得语篇衔接与连贯。

例:的确,奇观是引人向往的。你看,巍巍的泰山的日出奇观吸引着人们,冰雪南极里的美丽的极光召唤着人们,世界屋脊的神秘雪峰刺激着人们。(学生习作)

句中的“奇观”是上义词,后面的泰山的“日出”、南极的“极光”、世界屋脊的“雪峰”是下义词。通过上义词和下义词的复现,整个句子的意思就连贯起来,强调了“奇观是引人向往的”。

2. 同现。同现关系指的是词汇共同出现的倾向性。在语篇中,围绕着一定的话题,一定的词就往往会同时出现,而其他词就不大可能会出现或根本不会出现。如,一篇写游记的文章中,不可能大量出现“课桌”、“教室”等方面的词汇,这些词语可能会出现在关于学习或是学校方面的文章中。词的同现包括反义关系、互补关系。反义关系即词语之间是反义关系,如“好”与“坏”。互补关系,即词语之间是非此即彼、非彼即此的关系。如“男人”和“女人”。

例:虽然她是一个好老师,但却是一个坏妻子。“好”与“坏”是一对反义,构成了反义同现。

衔接与连贯是一篇好文章必备条件之一。材料的选取、结构的安排、语言的修饰等等,这些都在反映着文章的衔接与连贯。作为中学生,在写作练习时,应该注重文章内部的衔接与连贯,以更好地突出中心,表达通畅。写作前,学生应该在文章主旨的确立下,考虑文章将采用什么样的结构框架,怎样进行段落的分布。在写作过程中,注意段落之间,段落内部、句子以及词语的衔接方式,是否达到了语义的连贯。在写作后,对文章的衔接进行检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