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古代的乐器和音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古代的乐器和音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是艺术的国度,传统音乐是五千年中华文化与艺术的重要组成。没有音乐的民族不仅缺乏精神享受和心理愉悦,而且是孤独寂寞、了无情趣的。自原始社会起,中国古代的先民们,就用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天赋,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乐器和灿烂辉煌的古典音乐,尽情抒发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表达他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之情,从而使他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饶有情调。

据考古材料载,河南省舞阳县出土的18支七音孔和八音孔的骨笛,距今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和陕西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骨哨和陶哨,距今有六千多年的历史。经过后人的不断改造,哨进一步发展为多孔的乐器埙(音xun)。在山西万泉荆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有中国最早的埙,距今有将近四千年历史。从单音发展到多音是乐器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它标志着中国上古时期的乐器已经具备了雏形,音乐随之开始出现。

殷商时期,中国的乐器种类逐渐增多,在乐队中演奏的乐器就有:管乐器,如箫、笙、竽、篪(音chi);弦乐器,如琴、瑟、筝、筑;打击乐,如鼓、钟、磬(音qing)等。到了周代,乐器的种类就更多了。据古代文献记载大约有70多种,仅《诗经》里记载的乐器就有27种。成语“滥竽充数”说的就是有关音乐演奏方面的故事,主人公南郭先生吹的就是“竽”,也说明当时在朝廷乐队中使用竽这样一种乐器演奏是很常见的。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随县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中出土了罕见的大型编钟。据资料介绍,这套编钟总共8组65枚,分三层悬挂在钟架上,其中最大的一个甬钟高达153.4厘米,重量为203.6公斤。这套编种的总音域很宽,达5个8度之广,10个半音齐全,外型完美大气,音色优美细腻,能演奏采用和声、复调以及转调手法的乐曲。在战国时代,还有一种名为“编磬”的打击乐器,演奏时与“钟”配合,一般情况下是6到11枚磬为一组,若干组“编磬”和“编钟”摆放在一起,气势恢弘,十分壮观。磬在演奏时音域也相当宽广,音色清越。钟与磬两相配合,更是相得益彰,使得音乐更加空灵悠扬,非常悦耳动听,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即所谓“金声玉振”。

秦汉以后,不同种类的乐器不断增加,少数民族乐器中的羌笛(与现代的箫接近)和西域传人的乐器,如箜篌(音konghou)和琵琶等,也在演奏时出现。由于各类乐器的音色不同,音质有别,使得音乐的表现力大大增强。魏晋至隋唐,大型的编悬乐器和竽、瑟等早期乐器似已不多见。少数民族和西域的乐器、音乐更多地传人内地,其中尤以琵琶为代表。琵琶从东汉末传人中国以后,由于胡歌胡舞在内地的流行,其地位就更加重要。琵琶的音域很宽,技法多样,可以弹出84调中的81调,而其他乐器则很难做到。此外还有笙、排箫、笛、筝、竖箜篌(接近于现代的竖琴)、五弦琴等乐器参与演奏。在打击乐器中,增加了腰鼓、羯鼓、铜钹、拍板等,技法变化多样,节奏轻重缓急可随意掌握。

宋元明清时代,中国的民族乐器种类已经基本齐全,乐器与说、唱、戏曲的关系更加密切。由于戏曲的需要,由胡琴发展演变而来的二胡、板胡、京胡和三弦、唢呐、梆子、竹板等已经出现在乐队的演奏中。明清之际还有一些西洋乐器如现代钢琴的原型击弦古钢琴、与现代小提琴十分相象的“得约总”陆续传人中国。但是这些乐器的使用范围比较小,影响不大。

古代中国的能工巧匠富有创新精神,善于吸取域外的各种乐器,并不断对上古时期的乐器加以改造更新,使中国古代的乐器呈现多姿多彩、百花齐放的局面。如此,才使中国民族音乐不断发展,音乐语言的表现力不断加强。所以,仅就中国古代乐器而言,它们已经成为世界音乐宝库中独具特色的东方奇葩。

乐器与音乐的关系无须赘言。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音乐已经形成了7音阶体系,此外还有独特的5音阶体系。总体而言,中国古代音乐的主要特点是其社会功能十分突出。主要的音乐种类有:仪式音乐、宫廷乐舞、声乐、独奏器乐和民间乐曲。仪式音乐用于朝廷祭祀天地、祖宗和神灵等各种大典或仪式,乐曲的节奏较慢,音域不宽,给人以庄严、肃穆甚至有些沉重的感觉,音乐完全服从于仪式的需要。例如,一首名为《韶》的仪式乐曲,据说演奏时可以引得“凤凰来仪、百兽率舞”,就连圣人孔夫子听了此曲以后,也回味无穷,甚至“三月不知肉味”,认为此曲真是尽美尽善,听了这样的乐曲可谓是人生的最大享受。孔子是著名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教给弟子的六艺中就有音乐一门。因此,他对音乐也有独特的观点。他认为,好的音乐应当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发于情,止乎礼”。既能抒发人的情感,又不要过度忧伤;既要表达愉悦的心情,又要恰如其分;既要抒发心灵的忧伤,又不会伤心过度;总之是要合乎于礼的规范。宫廷乐舞的功能是为帝王服务,满足帝王愉悦和享乐的欲求。这种乐曲必须与舞蹈相配合,好的乐曲往往和舞蹈相得益彰。历代朝廷中经常演奏的著名乐曲《诗经・周南・召南》、《三弄》、《玉树花》、《霓裳羽衣曲》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声乐的数量最多,流传地域最广,吟唱的社会阶层也最普遍。独奏乐曲主要流行于文人当中,琴、筝、箫、笛、二胡等乐器都可以用于独奏。这类乐曲具有高雅文化的性质,并不是人人都有如此雅兴,也不是人人都可以欣赏得了的。民间乐曲主要是民俗庆典中的音乐,以吹奏打击乐为主,突出热闹喜庆的气氛。例如,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以及逢年过节等,都要请来乐班子或吹鼓手,演奏老百姓喜爱的乐曲。像发展到后世形成的陕北腰鼓、山西锣鼓等打击乐,在老百姓中有广泛的基础。这类乐曲激荡着粗犷豪放的阳刚之美,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似可归人民俗文化的范围。

《诗经》305篇,实际上篇篇可以演奏、吟唱、朗诵和舞蹈,而不是如今天这样只是朗诵。所以古人说:“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诗经》中的风,是地方民歌。不同地方的风,有不同的音乐风格,例如“郑风”婉转,“卫音”快捷,“齐声”跳跃,等等。而所谓《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显然是巴蜀、荆楚一带的民歌。秦汉以后有著名的《胡笳十八拍》、《广陵散》等乐曲在民间流传。后世还有著名琴曲《高山流水》、《潇湘水云》和琵琶曲《十面埋伏》等,都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至今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成为许多音乐会上的保留乐曲。中国音乐宝库的内容非常丰富,如果你想领略中国古代音乐的魅力,就要亲耳聆听中国的民族音乐演奏。假如你有这样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71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