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化的改革态势。探究性教学正以其与时俱进的品格和强劲的生命力走进了中学语文课堂。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包含着全新的教育思想的教学实践活动,探究性教学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推进作用是巨大的。本文就中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价值、实施策略及其注意问题阐述了自己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 探究性学习 能力转化 情景创设 教师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Thinking of Exploratory Study of Chinese

JIANG Lixin

(Gui Gang Open University in Guang Xi, Guigang, Guangxi 537100)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has shown a trend of diversification. The exploratory teaching has been used in the middle school Chinese class with its developmental character and driving vitality. The exploratory study, which includes the new educational thoughts, is a kind of teaching practice. The exploratory teach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n Chinese class. Therefore, this thesis is designed to express the author's ideas on the basis of the philosophy, values, strategies and questions of the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Chinese exploratory study.

Key wordsthe exploratory study; ability of transformation; creation of circumstances; teacher's quality

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以学生为本和促进学生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选择探究的策略,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应用各种材料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过程,以尝试发现、实践体验、独立探究、合作讨论等形式探索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 探究性学习内涵和意义

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展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的过程。探究性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通过主动地学习探索、多种渠道地寻找自己所需的信息材料的过程,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观点,从而使视野得到拓宽,有利于学生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的思维局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提高思维能力。同时,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的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通过资料的占有、分析、推理、论证,从而透过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将书本的知识真正转化属于自己的知识。探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这是我们教学的最终追求。

语文探究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与传统语文教学相比,带来了教与学方式上的重大变革,必将为语文教学注入更大的活力,它的实施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单方面控制课堂的现状,有利于课堂的自然和谐,有利于师生互动,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张扬,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语文探究性学习的途径

2.1 创设情景,激发探索

认知需要是学生学习中最稳定和最重要的动力。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要创设认知需要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觉学习是解决新的问题的需要。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探究的意识,激活探究的思维。依据现有条件,在必要时适当点拨,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质疑手段进入情景,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和兴趣欲望。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是问题性和实践性,它能充分突出学生的实践,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技能。但从目前我们的教学环境来看,学生缺乏大规模的实践锻炼机会,因而教师依据现有条件,在必要时适时点拨,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质疑手段进入情景尤为重要。

2.2 发现问题,深入探索

时机问题不仅在于教师对几个问题先后忽视顺序的安排,更在于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的把握。有些语文教师提出问题后急于要求学生回答,没有给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这样,学生没有经过深刻的思考,没有结合课文内容做全面的剖析,这样的回答仍然是机械的。在教学中若能在讲述一些紧贴课文中心句和一些重点关键的语句提出种种疑问,无疑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大大拓宽思维的范围,提深思维的层次。教师把教学作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的对话过程,把教材视为学习研究同时也是分析甚至批判的对象。通过发现问题让学生探究。

2.3 开拓领域,扩大探索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将语文教学的一些内容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学生才能主动探究、仔细钻研,大胆地提出一些设想。这样,学生才获得更多的认识、更深的体会和更强的感受。同时, 语文学科工具性的性质决定了其在各个学科中的基础地位。应该把语言学习与积累的触角深入所有学科,充分发挥学科整合作用,促进语言积累。所以语言积累的教学目标就不只是语文学科单有的功能,也不只是语文教师个人的任务,而是所有学科、所有教师的共同任务。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各学科优势,积极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如:可引导学生在音乐学科中熟悉、理解歌词中积累语言;在学习品德与生活学科时,可以在讲故事,悟情明理的过程中积累运用语言;在学习数学时可引导学生写数学日记,让学生在总结、升华数学经验过程中积累运用语言。

3实施探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3.1 教师要努力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实施教学也应该是个性化的。而个性化的教学对教师的生活阅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知识结构、思想认识、审美修养、文化底蕴等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教师语文素养的不同会在教学中表现出个体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把握、处理的不同,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使用的不同,对施教对象的感受、情感、期望的不同。对教材上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不再能板起面孔权威式的分析和结论,在学生的探究中,当你听到“老师,我不同意你的观点”, “老师,我有一个想法”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语,你要学会欣赏和纠正学生的观点,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有自己更独到更科学的观点。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以提高教师的语文素养为前提,而真正要实施语文探究性学习,我们所能做的,唯有学习,只有当我们象学生时代一样,去如饥似渴的阅读,去研读文学作品,关注文化现象,学习教育理论,我们才能拥有宽阔的视野、敏锐的思维、深厚的语文素养,才能营造一个充满生气研究学习氛围。只有较好语文素养的教师才善于表现自我,才有流露出对教材的喜怒哀乐、宣泄个人的主观感彩的勇气。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教师的娓娓道来中,多向思维、勇于探究。

3.2 讲求民主,给探究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新课程理念强调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要给学生以自尊,让学生在拥有尊严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把自己高高凌驾于学生之上。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除了知识外,他们还有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自己的心理需要。因此,教师应摒弃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自主、合作、探究走进课堂,给学生一个民主、平等、自由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身心处于最佳活跃状态;让学生平等参与教学,参与目标制定、难点重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畅所欲言,当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时,教师要给予最大的鼓励。学生的认识和想法不可能尽善尽美,要正确看待学生认识上的不足与缺陷,即使是极端幼稚、错误、甚至荒唐的想法,也不应大加指责,应把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当作财富,当作途径,引导学生正视不足,使自己逐步走向完善,获得自信。总之,新课程理念就是要使课堂充满民主、平等的氛围,教师要给学生一种亲和力。

3.3 注意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相结合

倡导语文探究性学习方式,需要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才能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究。“课内与课外,失掉或忽视哪一头,语文学习都不完整的,都是跛脚的,不可能走得快,走得远。正如刘国正先生所言,课内与课外是开展语文学习的双翼,只有双翼并举,才能自由飞翔。语文探究性学习要实现是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而且探究的更大目的是“得益于课外”,即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目的是自主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并学会运用学习方法,要实现这个目标,单靠课堂教学45分钟是不够的。如在阅读教学时我们一方面在课内教学中注意总结学法,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去进行课外阅读实践,尽量做到学习一篇课文时,能阅读一两篇相关的课外文章和某部著作,而引导学生课外去阅读古诗词、中外名著、科普著作、背记名词名句、成语、歇后语等这些积累沉淀式阅读则要贯穿整个语文学习的过程。

3.4 注重实践,面向生活学习语文

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和实践活动。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探究的问题不是纯抽象的脱离现实生活的问题,而是和生活实际相关密切相关的问题。在研究问题和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关注现实生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培养语文能力的基本途径是组织学生参与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并指导学生用探究的方式践行“语文是生活的一部分”的理念。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重视感悟、积累、运用,在大量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语文包含着丰富的学科知识和人文历史文化,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知识性强,趣味性强,实践性强,学生能力培养涵盖了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各个方面,学习过程中应强调体验、运用、实践、交流、共享,语文探究性学习必须立足于语文实践,置身于社会生活,在实践中长知识、长见识、长才干。

3.5 注重探究过程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运用研究方法去学习,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但并不完全关注学习结果。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不一定像专家那样,必须解决具体的问题,我们应该避免“成人化”的倾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真的探究出什么并不重要,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方法,掌握探究的途径,学习的过程才是我们追求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李森,于泽元.对探究教学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教育研究,2002(7).

[2]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刘小明.试论语文探究性学习方式..

[4]徐春山.语文研究式学习:2..